喬金亮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作為重要的“菜籃子”產業,我國畜牧業正面臨考驗。由于畜禽上下游產品運輸、銷售等環節受阻,出現了飼料進場難、家禽上市難、養殖企業用工難等問題。
江蘇京海禽業集團有限公司有22家養雞場,每月需消耗飼料6000多噸。疫情發生后,因很多地方都設立封路攔截點,飼料很難配送到各養雞場,造成飼料缺口,該公司不得已對種雞實施“減料”措施。“據預估,種雞平均產蛋率將下降三成。更大的困難是產品銷售無路,由于疫情期間產品流通受阻,導致公司的雞苗賣不出去,養雞戶同樣也沒有渠道購進雞苗,造成了產品滯銷、積壓等問題。”公司總經理助理邱聰說。
中國畜牧業協會會長李希榮介紹,自疫情發生以來,不少地方采取了道路交通管控措施,導致豬群、雛苗、禽蛋、禽肉、飼料、獸藥等養殖物資調運受到很大影響。跨省活禽銷售運輸環節受阻,活禽無法在企業間調運滿足正常生產,業務流程中斷。
家禽業由于生產周期短、飼養量大,受到的影響更為突出。中國畜牧業協會副秘書長、禽業分會會長宮桂芬表示,目前正值家禽補苗旺季,若不能補苗將對后期生產和供應產生很大影響。據協會不完全統計,截至2月12日,家禽業損失已達158.65億元。
現在,有關部門已經積極行動。農業農村部、交通運輸部、公安部等發布通知,要求各地要保障“菜籃子”產品正常流通秩序,要求不得攔截仔畜雛禽及種畜禽運輸車輛,不得攔截飼料運輸車輛,特別是對設卡限行、阻斷交通的做法作出了規范和糾正,為畜牧業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有養殖戶表示:“為了防止疫情擴散,很多地方實施了交通管制措施可以理解。但畜禽以及相關原料和成品運輸關乎基本民生和老百姓的‘菜籃子,希望各地將國家相關政策落實到位。”
(摘自《經濟日報》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