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對各行各業都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響,最早受到關注的是餐飲行業。西貝“現金流只夠撐3個月”的吶喊捅破真相。中國烹飪協會也有數據統計,相較于去年春節,78%的餐飲企業營收損失達100%以上。面對“黑天鵝”事件的突然來襲,餐飲企業不得不迅速尋找破解之道。外賣成為企業主們想到的首個突破口。據美團研究院發布的《新冠肺炎疫情對中國餐飲行業的影響》報告顯示,外賣成為餐飲商戶“渡劫”的短期抓手。短期內近三成受訪餐飲商戶轉向外賣自救。目前營業的商戶中,53.6%的商戶外賣收入占營業收入的一半以上。此外,各家企業還紛紛推出無接觸配送/點取餐,用戶與騎手不產生直接接觸,雙方協商約定將餐品放在指定位置,避免面對面取餐,盡可能降低人傳人風險。目前外賣80%以上的訂單都采用無接觸配送,餐廳還升級推出“無接觸安心送”。
餐館雖面臨“倒春寒”,生鮮蔬菜的需求卻是“小陽春”,零售化轉型成為部分餐飲企業的另一選擇。春節期間,餓了么北京外賣買菜訂單量同比增長9倍,商超訂單同比增長超2倍。眉州東坡、全聚德等眾多餐飲企業順勢也擺起“菜攤”,通過線上平臺、社群等手段,將瓜果、蔬菜、調味料、生鮮、成品、半成品等,賣給周邊社區的居民。北京旺順閣多家門店在外賣平臺上線了“新鮮蔬菜”預定產品,消費者可直接通過外賣平臺在旺順閣下單購買新鮮蔬菜;小吊梨湯除了售賣新鮮蔬菜外,還售賣已經進行過預加工的蒜末、蔥段等產品;唐宮海鮮坊則開始平價出售各類海鮮產品,并可以外送到家。
疫情對餐飲行業的重創,也催生了創新,部分實體餐廳開啟互聯網+“直播帶貨”模式。通過名廚直播,對餐廳中央廚房出品的半成品進行帶貨,用戶線上下單,餐廳安排配送到家。直播帶貨的半成品菜肴,作為最有誘惑力的熱銷產品,由此激發了餐飲企業的研發動力,一定程度上幫助餐廳穩定了核心員工和廚師隊伍。
此次疫情的突如其來,雖給餐飲企業帶來了嚴重沖擊,但是有路可走仍是幸運的。
(摘自《環球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