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雨萱
烏鴉的腦容量和身體的比值比其他鳥類大,與黑猩猩相當,因此烏鴉不僅比其他鳥類更聰明,而且還聰明得超乎我們的想象。
烏鴉的記憶力驚人,所以,它們會“記仇”!為了研究烏鴉的記憶力,兩位研究人員分別戴著不同的面具來到校園中,其中一個人充當壞蛋,驅趕鴉群,而另一個則沒有敵意地從它們旁邊經過。結果烏鴉記住了他們的“臉”,每次“壞蛋”一出現,鴉群就開始騷動,不管他走到哪兒,總有烏鴉在他頭頂盤旋、尖叫。更神奇的是,之后兩年里,這群烏鴉都記得那張“壞蛋”臉,而且還把這個信息告訴了其他鴉群。而另一個研究人員卻沒有這樣的“待遇”。
記住一張臉不算厲害,那么,記住10萬個藏食物的地點呢?西灌叢鴉每年會在大約10萬個不同的地點埋下蟲子、堅果等食物。西灌叢鴉不僅記得食物在哪里,還記得哪個地點埋著什么食物,哪些食物需要先吃。
對于烏鴉來說,往瓶子中丟石子不算什么,它們還會自制工具。
研究人員將一個裝有食物的盒子放在烏鴉面前,烏鴉只能將棍子插入盒子一側的縫隙,然后將食物推到另一側的小開口,才能取出食物。起初,研究人員將一些小棍子放在桌上,這些棍子的長度正好可以夠到食物,烏鴉用棍子順利推出了食物。接著,研究人員給的棍子較短,但是可以拼接在一起。烏鴉居然也研究出了組裝棍子的要領,將短棍接成長棍,成功拿到了食物。人類的孩子大約5歲時,才能做到這一點呢。
研究人員就曾和一只烏鴉“斗智斗勇”,最后“落敗”。研究人員給吃飽了的烏鴉一顆堅果,它想把堅果藏起來,但是當它發現研究人員正看著它時,它就開始飆演技:這里啄啄,那里抓抓,假裝藏堅果。最后在一個角落里,確定研究人員看不到它后,它才把堅果埋下。別以為事情就這樣結束了,看到研究人員離開之后,烏鴉居然把埋好的食物又挖出來,重新埋在了另外一個地方,做到萬無一失。 (摘自《大科技·百科新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