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3月24日,江蘇南京市鼓樓區原南京醫學院發生一起殘忍殺害在校女學生林某的案件。2020年2月23日,南京警方將犯罪嫌疑人麻某鋼(男,54歲,原籍江蘇沛縣,南京某公司駕駛員)抓獲。
1992年3月24日,南京警方接到原南京醫學院報警,稱該校學生林某于3月20日晚自習后失蹤。24日下午,林某的尸體在學校教學樓天井內的窨井中被發現。經法醫檢驗,死者系被鈍器擊打頭部并實施強奸后,按入窨井中死亡。案發后,南京市公安局抽調數百名精干警力組成專案組,連續數月開展大規模走訪調查和摸排等工作,核查線索數千條,走訪排查人員超過1.5萬人,但囿于當時條件所限,案件沒有取得突破。
夜巡保安手電筒照見嫌疑人正臉
“當時學校有一個保安是第一目擊證人。”學校王老師說,“這天晚上大約十點半或是十一點,我們教學樓的熄燈時間,這個保安當班巡崗。來到出事教室的門口時,發現對面的一個盥洗室有一個人影。這個人穿著膠鞋,正在跺腳、洗手。這個保安就喊了一聲:‘干什么的!,并用手電筒照了一下對方的臉,對方聽到后拔腿就跑。”王老師回憶,當時這個人從南門(如今靠近眼科門診)跑掉了,保安沒有追上,但是因為看到了嫌疑人的臉,成為了目擊證人。“當時保安也不知道發生了什么,這些都是案發后在排查時,保安告訴警方的。”后來警方找來經驗豐富的刑偵專家,根據保安的描述,繪制了嫌疑人的畫像,貼在學校內,也登在了《揚子晚報》上。
王老師回憶,以前學校是不封閉校園的,但是事發后進行了管制,所有人都要出示證件出入。“警方找到尸體后,提取了兇手的DNA,開始在校園內進行比對,對象主要是男性同學和教職工,當時應該是所有人的生物信息都被比對過了,女同學和老師也偶爾被問詢。”王老師還提到,當年警方沒有什么發現后,還將調查范圍擴大到方圓兩公里的居民小區,每家每戶都有問詢。
“這個女生當時還是很用功的,成績很好,每天晚上都固定在這個教室自習,有長期固定的座位,很多同學都知道,所以有人推測,兇手是踩好點的。”王老師說,女生自習的教室對面就是那個盥洗室,事發后她的傘都放在教室里沒有拿走,可以說明,她是直接從教室離開的。“我還記得那幾天每天都在下小雨,警方帶來的警犬也一無所獲,可能是雨水把氣味、腳印這些證據都沖走了。”
專案組成員
始終緊盯不放、不破不休
1992年發生的“3.24”案件是南京市為數不多的惡性大案,至今仍是全國關注的有影響殺人案件之一。死者母親每年3月24日或赴南京或打電話向公安機關詢問案件偵破進展。多年來,公安部對該案高度關注,歷屆省公安廳、市公安局黨委始終高度重視案件偵破工作,主要領導、分管領導多次就加強案件偵破作出指示和部署。
2018年6月,南京市公安局進一步加強對該案的攻堅力度,成立“3.24”命案積案偵破工作領導小組。一年多來,專案組多次召集包括歷屆專案組老同志參加的座談會和案情研究會,回顧梳理當時偵查經過,并對當年120多本案卷全部建檔、逐一梳理分析。專案組派辦案民警分赴浙江、江西、山東、四川等10余省,行程近2萬公里,對重點人員開展深度調查,對過去未排否的重點人員逐一查證見底。同時,不間斷地與全國、全省以及河南、安徽等重點省份兄弟單位進行交流溝通,進一步分析研究案情。
2020年2月19日,案件取得重大突破。經深度應用最新刑事技術,在徐州警方配合下,明確該市沛縣一麻姓家族人員中有重大作案嫌疑。接報后,專案組民警兵分兩路,一方面趕赴徐州開展進一步核查,另一方面組織對該家族在南京人員進行走訪調查,并將符合嫌疑人年齡特征的人員作為重點進一步工作。2月23日凌晨,發現居住在南京市玄武區某小區的麻某鋼DNA數據與嫌疑人完全一致,具有重大作案嫌疑。23日凌晨6時許,辦案民警在麻某鋼家中將其抓獲歸案。經審訊,麻某鋼交代了28年前在原南京醫學院將林某強奸并殺害的犯罪事實。
2月24日早上,記者通過多個渠道,了解到嫌疑人麻某鋼的相關資料。麻某鋼,出生于1966年10月2日,男性,徐州沛縣人。當年犯案時,麻某鋼26歲,如今已有54歲,現住南京市石鼓路。
DNA技術立功
南京市公安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案件之所以能夠在28年后告破,主要歸功于以下三個關鍵因素:一是案發后,當年現場勘驗工作非常認真細致,保留下了關鍵的痕跡物證,并妥善保管至今;二是南京市公安局的歷任主要領導和分管領導對該案一直高度重視,專案組成員雖幾經更換,但接棒者緊盯不放、不破不休;三是得益于現代刑偵技術的深度應用和現代打擊犯罪新機制的建立,以及公安部領導下的各兄弟公安機關扎實的刑事基礎工作。關于網傳的受害人師兄妹提供破案線索,純屬謠言。公安機關收集辦案證據,均是嚴格按照法律規定進行,并嚴格保護公民個人信息。在案件偵辦中,專案組沒有收到網傳的受害人師兄妹提供的任何線索。
這次破案又是父系DNA的成功案例,相信很多人還記得近年偵破的白銀案,兩個案子都采用了先進的刑事偵查技術,讓罪犯無處可逃。伴隨生物科技水平的提高,DNA技術已經從傳統只能檢測酶、蛋白質的基因編碼水平上升到直接檢測基因的分子水平。因此,DNA鑒定技術可以直接用于刑事案件案發現場的指紋、血跡、唾液、毛發等微量腐敗、污染檢材的分析和鑒定,大大提高了刑事案件案發現場生物物證利用率,也是當前快速進行刑事案件犯罪分子認定的最有力武器之一。
(本稿綜合《現代快報》《新京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