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昭含
【摘要】1848年《共產黨宣言》的發表標志著馬克思主義的誕生。馬克思主義學說極大地改變了人類歷史的演變過程。在人類思想史上,從未出現過其他思想學說能像馬克思主義理論那樣,對人類社會的影響極其深遠而持久。本文系統梳理了馬克思主義理論創立的理論淵源和現實背景,闡述了馬克思主義理論對當代發展的意義;指出現實的人的形成過程也就是人走向自由全面發展的過程,從現實的人的角度去分析社會發展;進一步討論了馬克思主義理論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價值意蘊以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對全球廣泛而深刻的影響。
【關鍵詞】馬克思主義;人類歷史;社會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
一、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創立
馬克思主義理論是在總結社會發展規律的基礎上提出的,科學的理論是對人類社會發展趨勢的正確判斷,是處理不同時代問題強大的理論支撐。只有正確掌握歷史發展進程規律、體現時代問題的理論,才能引導人們正確地認識世界、改造世界,推進人類社會實踐繼續向前發展,取得歷史性的成就。要全面把握馬克思主義理論,就要分析其思想創立的理論基礎和實踐背景,分析其思想在人類歷史發展中的地位。
(一)馬克思主義理論產生的歷史契機
《共產黨宣言》的發表,標志著馬克思學說的誕生。馬克思學說自發表以來的100多年間,在世界范圍內得到了普遍傳播。馬克思主義思想是時代發展的產物,它是伴隨著資本主義發展而產生的,是資本主義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工業革命的興起、生產力的迅速發展以及經濟全球化的產生和發展為馬克思主義的產生奠定了客觀的物質基礎和現實可能性。工人運動革命使得無產階級作為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歷史舞臺,迫切需要先進的革命理論指導革命斗爭,來爭取自身自由和全面解放。
首先,17世紀40年代至19世紀上半葉,西歐主要資本主義國家陸續完成了資本主義革命,資本主義快速發展,為世界歷史的演進創造了堅實的物質條件。14世紀末15世紀初,資本主義生產關系開始在地中海沿岸的一些城市出現。從16世紀起,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在西歐各國逐漸出現。在18世紀60年代,珍妮紡紗機和瓦特蒸汽機的發明,標志著資本主義工廠手工業逐步向機器大工業轉型,開始了社會化大生產的發展進程。社會生產關系發生重大的變革推動了科學技術的發展,資本家肆意剝削了廣大工人的勞動。同時,隨著資本主義的發展,建立在機器大工業基礎上的社會化大生產和資本主義私人占有之間的矛盾慢慢顯露出來,問題尖銳性不斷加深,最終在資本主義國家引發了一系列經濟危機。總而言之,資產階級不斷推動科學技術的發展、世界范圍內人們之間的聯系日益密切和世界市場初步形成,為人們準確認識社會發展前進道路提供了價值導向。
其次,在世界發展進程中,工人階級作為先鋒主力帶領無產階級進行革命。19世紀三四十年代,有組織性、大規模的政治罷工和武裝起義在西歐工人中爆發,這就是歷史上的西歐工人運動。法國里昂工人起義、英國憲章運動和德國西里西來紡織工人起義,在歷史上被稱為歐洲三大工人運動。無產階級將問題指向資本主義剝削制度,它標志著無產階級反對資產階級革命開始了一個新的歷史征程。以圣西門、傅立葉和歐文為代表的英法空想社會主義的產生為工人運動提供了一定的理論指導。空想社會主義對資本主義進行了有力的打擊,深刻揭示出資本主義制度的不合理性,他們主張消滅剝削和壓迫,對未來美好社會的規劃提供了許多建設性的意見,但由于空想社會主義存在一定的弊端,他們不能為工人運動提供科學的理論指導,發展科學社會主義成為大勢所趨。
(二)馬克思主義汲取了人類文明成果的精華
馬克思和恩格斯順應歷史發展的需要,創立了一系列偉大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學說。馬克思和恩格斯堅決反對資本主義對最廣大勞動人民的剝削與壓迫,始終高舉廣大勞動群眾的旗幟,維護工人階級和勞動群眾的根本利益。馬克思和恩格斯創立的唯物史觀和剩余價值論,揭示出了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發展的客觀規律以及資本家剝削工人的秘密,指出生產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產物是私有制;闡述了資本主義必然滅亡、共產主義必然勝利的科學理論,極大地鼓舞了無產階級的士氣。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及其基本矛盾和工人運動推動了馬克思主義的產生,解放了人們的思想,對推動社會主義建設和發展具有廣泛而深遠的影響。它是時代發展的產物,為歷史前進指明了道路,遵從了廣大人民的呼聲,吸收了歷史發展的經驗,為無產階級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科學指導。
二、現實的人:人類歷史的第一個前提和最終歸宿
(一)現實的人的發展應著眼于特定的歷史條件下社會發展的現實
任何時代下,人的社會實踐活動都是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下進行的。科學的理論都具有劃時代的意義,為時代前進的道路指明著方向。馬克思主義是在歷史發展進程中產生的,具有時代性的特點。它指出,不能把人的發展看成是孤立存在的,人與社會的發展是相互聯系、相互統一的有機整體。同時也要將人自身看成一個有機整體。在人的發展中,要實現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和諧共生,最終達到人的全面而自由的發展。
(二)現實的人的發展目標
實現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為人類謀求解放是人的發展的最高目標。這一至高理想為我們指明了前進的方向,是我們不懈奮斗的目標。“如果你忘記了你的崇高理想,只關注現在,你就會迷失前進的道路。如果你離開你的實際工作,談論你的崇高理想,你將失去與現實的聯系。”因此,我們應該堅持以人為本,實現社會的全面進步和人的全面發展。
三、馬克思主義理論在中國的發展
馬克思學說不僅解放了全人類,同時也使中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馬克思指出,世界歷史的最終發展方向是實現共產主義。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科學地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指導中國革命和實踐,推動社會發展。
(一)社會主義是中國走向世界、實現現代化的唯一途徑
1840年鴉片戰爭后,中國不斷遭受西方列強“堅船利炮”的欺凌,中華民族陷入了內憂外患的悲慘境地。帝國主義一系列的野蠻行徑使中國人民處于水深火熱之中,這一悲慘事件引起了馬克思的高度關注。馬克思在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通過寫一系列新聞報道,強烈斥責了西方列強在中國的野蠻行徑。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為中國人民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實現國家富強、追求人民幸福提供了不懈的動力和強大的智力支持。
在歷史的發展中,中國共產黨根據時代發展的需要,科學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指導實踐,創新性地提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新的時期,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人民以“四個偉大”為統領,彰顯新作為,創造性地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正是因為從人民立場出發,我們黨才能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理念、新戰略,制定一系列重大方針政策,開展一系列重大工作,解決許多長久以來尚未解決的問題,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
(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國際影響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取得了顯著成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中國人民獨立自主探索的成果。因此,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僅符合中國實際,更為世界其他發展中國家提供了一條可借鑒的道路。
首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為世界其他社會主義國家樹立了榜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在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基礎上發展的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成功經驗,不僅推動了世界歷史的發展,而且讓其他社會主義國家堅定了信心和決心。
其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為發展中國家提供了新思路。近代以來,世界上很多發展中國家與中國都有著相似的歷史,曾遭受西方列強的壓迫。民族獨立以后,都面臨著如何早日實現現代化。我國在建設社會主義進程中的實踐為其推進現代化進程提供了一條區別于西方的新思路,提供了寶貴的成功經驗。
最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成功發展推動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中國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在經濟全球化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中國的快速發展給國際社會帶來了很多機遇,促進著世界經濟的繁榮發展和世界各國的共同進步。
恩格斯曾經告誡我們:“馬克思的整個世界觀不是教義,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現成的理論,而是進一步研究的起點和這種研究的方法。”我們要堅持以科學的方法來觀察世界,引領時代的潮流,用先進的理論與新時代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來推進馬克思主義學說的不斷進步發展,堅持改革中創新發展,不斷超越自己,創造21世紀的馬克思主義新境界。
參考文獻:
[1]闞玉雙.馬克思世界歷史理論及其當代意義[D].遼寧大學,2017.
[2]馬彬.馬克思社會發展理論及當代價值研究[D].電子科技大學,2012.
[3]王幸平.馬克思主義物質觀的社會意蘊[J].實事求是,2014(02):5-8.
[4]劉芳.以人為本的共產主義[D].山東師范大學,2010.
[5]馬珺.“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哲學內涵[D].安徽大學,2006.
[6]穆森.馬克思恩格斯可持續發展思想及其對我國經濟建設的啟示[D].渤海大學,2013.
[7]韓震.馬克思主義何以改變人類歷史發展進程[J].紅旗文稿,2018(13):41.
[8]高芳.《共產黨宣言》中“兩個必然”的思想及新時代意義[J].學理論,2019(01):41-42+47.
(作者單位:河南財經政法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