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晗 上官林建 吳林峰 孫志強
【摘要】為了促進交通運輸類產業的快速發展,使交通運輸類專業建設能夠更好地為產業發展服務,交通運輸類專業建設發展與產業結構調整就要相匹配,而專業預警優化措施對提高專業與產業結構適應方面有著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產業結構調整;交通運輸類專業;預警優化
一、基于產業結構調整的交通運輸類專業預警優化原則
(一)產業引領原則
交通運輸類專業建設必須以產業引領為基本原則,分析產業結構和產業需求,采取合適的專業建設預警優化措施,建立適應產業并引領產業的專業結構。同時不同區域的汽車產業結構存在著較大差異,而這種差異性則決定了不同區域對交通運輸類人才的需求也是不一樣的。因此,交通運輸類專業預警優化應針對不同區域不同對待,必須以產業需求、區域需求為導向,主動適應產業技術升級和產業結構調整的需要,因產業轉型升級是一個持續不斷的過程,所以應建立能上能下的專業調整機制,實行動態優化。
(二)超前優化原則
交通運輸類產業未來的變化發展速度會越來越快,由于交通運輸類專業結構包含多個領域、多個學科、多個系統,這些領域學科系統之間緊密聯系、相互影響、相互制約。因此交通運輸類專業建設必須以超前優化為基本原則,分析專業建設資源分配情況,從培養適應發展的人才出發,在保持傳統優勢專業的基礎上,有目的、有計劃地發展新能源、智能汽車等新興專業。
(三)精準交叉原則
隨著科學的快速發展和社會的不斷進步,需要越來越多的復合型人才來滿足科技與經濟的發展,因此,需要跨學科設置交叉專業,根據交通運輸類產業發展的現實和需要,打破不同學科之間的壁壘,在遵循專業發展規律和人才培養規律的基礎上,面對汽車學科內部及與其他學科之間的滲透向縱深發展的趨勢,積極跨學科設置交通運輸類專業,不斷拓寬交通運輸類專業口徑,靈活設置專業方向,使其適應產業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
二、基于產業結構調整的交通運輸類專業預警優化措施
(一)建立行業、政府、企業、高校為一體的溝通協調共享渠道
根據交通運輸類產業的發展方向,交通運輸類行業需進一步調整優化產業結構,實現行業產業資源的有效配置。政府需依托先進技術,注重行業特色的發展,促使汽車人才需要與高校人才培養的協調發展。企業對汽車人才的需求同樣呈現出綜合性、多樣性的特點,高校交通運輸類專業優化應以交通運輸類產業結構的發展方向和社會對人才的需求特點為主導,適當調整專業建設模式。從發展角度出發,交通運輸類專業建設也必然根據產業結構變化采取相應的調整,這就要求專業建設優化與產業調整之間建立科學的共享機制。因此,在交通運輸類產業結構調整要求下,必須從產業引領的層面出發,充分分析本校交通運輸類專業的發展特點,豐富溝通渠道,打造具有明顯本校特色,并適應產業發展的交通運輸類專業。
(二)建立專業動態調整和多方聯動機制
首先,建議成立由政府人員、產業協會、企業及教育專家等組成的交通運輸類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共同參與到交通運輸類專業建設工作來,建立交通運輸類專業設置評議制度,形成專業動態調整機制。其次,專業課程體系、教學模式、教學實踐、就業質量反饋等專業建設的檢測和評價由行業協會、政府、企業、高校等共同進行,建立基于成果導向、專業評價的多方聯動機制,對專業建設進行及時科學的跟蹤評價,提高專業調整的前瞻性、先進性及科學性。
(三)建立基于就業跟蹤的專業預警機制
首先,成立專門的專業就業預警項目組,通過信息化的數據系統,采集交通運輸類專業的相關數據,動態監控培養人才的就業情況;其次,通過就業跟蹤調查,了解社會需求,定期對主要用人單位進行問卷調查,加大就業情況、產業需求結構在專業建設中的作用,以專業預警機制的結果為依據,對一些報考率、報到率、就業率相對較低,與產業社會發展不太適應的專業,及時進行優化調整,構建更加科學合理的交通運輸類專業體系,使高等學校所培養的交通運輸類人才能夠滿足交通運輸類產業調整和市場發展的要求。
參考文獻:
[1]李永康.中部地區汽車產業結構優化研究[D].武漢大學,2015.
[2]胡萬欣,劉雨露.交通運輸產業結構分析[J].河北交通職業技術學報,2013,10(3):36-38.
【本文系2019年度華北水利水電大學教改項目資助 “教育信息化2.0背景下新工科產教融合育人模式創新教學改革研究”(201924255)的階段性成果】
(作者單位:華北水利水電大學機械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