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年11月5—10日,第二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在上海成功舉辦,習近平總書記在博覽會開幕式上發表主旨演講時指出,“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處在實現重大突破的歷史關口。各國應該加強創新合作,推動科技同經濟深度融合,加強創新成果共享,努力打破制約知識、技術、人才等創新要素流動的壁壘,支持企業自主開展技術交流合作,讓創新源泉充分涌流。”
上海作為全國改革開放的前沿和窗口,正在加快推進國際經濟、金融、貿易、航運和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五個中心”建設,力爭到2035年,把上海基本建成與我國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相匹配的卓越全球城市,令人向往的創新之城、人文之城、生態之城,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
2018年11月5日,在首屆進博會上,習近平總書記交給上海三項新的重大任務:要增設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新片區;在上海證券交易所設立科創板并試點注冊制;實施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略。2019年11月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上海考察時強調,上海要強化全球資源配置、科技創新策源、高端產業引領、開放樞紐門戶“四大功能”。
人才是上海最核心、最寶貴的戰略資源。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實現上海新一輪發展的宏偉目標,需要我們吸引和集聚更多外國高層次人才和緊缺急需人才,不斷強化全球人才資源配置功能。中共上海市委書記李強在上海市人才工作大會上指出,上海必須面向全球、面向未來,對標國際最高標準、最好水平,以更加積極、更加開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措施,廣納天下英才。
近年來,在科技部的大力支持和精心指導下,在兄弟省市的關心幫助下,上海市科學技術委員會(上海市外國專家局)緊緊圍繞“五個中心”建設、落實三項新的重大任務等國家戰略和市委市政府重點工作,主動思考、主動謀劃、主動作為,以深化“放管服”改革為著力點,推出一批外國人才政策創新措施,加大引進外國人才和智力力度,為上海發展新動能轉換提供了有力的外國人才智力支撐。

編者按
賦予上海自貿區臨港新片區引進外國人才更大自由度和便利度,支持松江區長三角G60科創走廊建設,外國人工作許可和工作居留實行“同一窗口、并聯審批、同步拿證”,方便用人單位“填一張表、走一扇門、辦兩件事”……開放、創新、包容的上海,正努力建設世界一流的營商環境和人才發展環境,讓外國人才愛上這座國際化大都市。本期“特別策劃”將介紹上海外國人才服務管理取得的新進展、新成就。
據統計,在上海工作的外國人數量達到21.5萬,居全國首位。截至2019年,上海市連續7年在“魅力中國——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國城市”主題活動中綜合排名第一,實現“七連冠”。自2017年4月全國全面實施外國人來華工作許可制度以來,截至2019年12月,上海市共核發《外國人工作許可證》18.8萬余份,其中外國高端人才(A類)約3.4萬份,占比約18%,上海市引進外國人才的數量和質量均居全國第一。到目前為止,上海市共有58名外國專家榮獲中國政府友誼獎。
回首2019年,雖然忙碌,卻收獲頗多。春天,我們請來諾貝爾獎獲得者費林加教授等外國專家走上“科學之夜”的紅毯;夏天,我們赴德國、荷蘭舉辦中歐職業發展論壇,吸引外國人才“到上海去”,共享上海極具活力的發展機會;秋天,一批在滬工作的外國專家受邀赴京參加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觀禮活動;冬天,我們與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局共同設立的“單一窗口”正式揭牌,實現了外國人才進一扇門、辦兩件事;春華秋實,遵循“放管服”原則,上海市科學技術委員會(上海市外國專家局)已將外國人工作許可審批權下放到8個市轄區,建立起市區兩級管理服務體系,并在服務外國人才方面不斷做細做優。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開放、創新、包容已成為上海最鮮明的品格。上海正努力建設世界一流的營商環境和人才發展環境,讓上海成為天下英才最向往的城市之一,讓在滬工作生活的外國人才充分感受這座國際化大都市的魅力。(上海市外國專家局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