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張文 吳利學
(1.晉能集團石窟煤業,山西 長治 046000;2.晉能集團長治有限公司,山西 長治 046000)
石窟煤業核定年產60萬t,開采煤層為3#煤,礦井所剩儲量資源不多,加上受之前小煤窯的開采影響,導致礦井按常規布置工作面難度大。因此,為提高資源回采率,礦井結合地質條件實際狀況,盡量減少帶式輸送機使用臺數,因地制宜地布置回采工作面,將回采面皮帶順槽掘成直巷,軌道運輸順槽順應煤層受破壞區域執行拐彎掘進,導致所布置工作面為“刀把形”或“弓形”。礦井“弓形”工作面在回采中不斷變短、變長,致使液壓支架需不斷地撤出、安裝,刮板輸送機需不斷地縮短、延長,設備的回撤、安裝導致軌道輔助運輸系統任務繁重。
石窟煤業“弓形”工作面的布置,大大提高了礦井有效資源的回采,但是,切眼的長短變換給設備回撤、安裝,尤其輔助運輸系統提出了更高的、新的要求。“弓形”工作面軌道運輸順槽采用調度絞車對拉接替運輸(如圖1所示),巷道有4處拐彎,總共需布置10部絞車,每運輸一段就要進行摘掛鉤作業,更換絞車接替運輸。當工作面變短時,機尾段液壓支架進行回撤,刮板輸送機縮短溜槽,因巷道斷面小,回撤設備須運輸到采區軌道大巷放置。當工作面變長時,需從采區軌道大巷將設備運輸到切眼機尾段進行安裝,運輸系統繁瑣,需安排人員多,管理難度大,安全可靠性不高。
為解決“弓形”工作面軌道運輸順槽所帶來的弊端,將軌道運輸系統改用無極繩循環絞車(如圖2所示)。在回采工作面軌道運輸順槽口安裝無極繩循環絞車驅動部,因巷道起伏不平,在起伏位置安裝托、壓繩輪,防止鋼絲繩磨底板及道枕,在巷道低洼段為防止漂繩,在回繩側安設單個固定式壓繩輪,在牽引繩側安裝兩個具有彈性的壓繩輪,便于梭車順利通過。軌道拐彎處通過在軌內安裝兩排變向輪,使鋼絲繩逐步彎曲變向。尾輪安裝在軌道末端,并根據工作面推進回采而回縮,為便于安全管理,在軌道末端安設一組阻車器,并裝設一組越位保護裝置,防止梭車或礦車出軌。同時,為確保無極繩絞車的安全運行,運輸沿線每100m安裝一組語言、聲光報警、急停信號裝置,安裝一套泄漏通訊系統,安排專職人員跟車工,發現意外情況及時通過隨身攜帶信號裝置與絞車司機聯系,第一時間停機,待問題處理好后發出開車信號。

圖1 調度絞車對拉運輸示意圖
無極繩循環絞車安裝由地質科和生產技術科提供巷道相關技術資料,根據現場絞車硐室、出繩輪、巷道、軌道道岔系統、坡度、甩車場、導向輪、基礎布局、拐彎半徑、各段長度、現場安全設施、“一坡三擋”裝置、軌道基礎的中心線、巷道剖面圖及中線、腰線、巷道拐彎角度、凈寬、凈高來確定無極繩絞車的安裝位置。機電科根據巷道運輸坡度、最大件重量對鋼絲繩及絞車進行選型,最終確定選用JWB-75WJ型無極繩循環絞車。在工作面的輔助運輸中,使用長度最初為1750m,并根據礦井開采條件逐步適用到起伏角度大于12°的工作面順槽軌道運輸,從安全、管理、運輸量、運輸效率、人員配備、絞車狀況和使用具體情況看,達到了理想的效果。
無極繩循環絞車利用鋼絲繩兩個繩頭卷于梭車上,通過絞車正反轉實現循環往復運輸,根據運輸軌道的長短變化調節梭車上鋼絲繩的纏繩與松繩,而后通過梭車牽拉礦車在工作面運輸巷軌道上運行,從而完成礦井安全生產輔助運輸任務。隨著工作面回采,軌道運輸順槽逐漸變短,無極繩循環絞車通過梭車上卷繩裝置對運輸鋼絲繩進行回縮,尾輪順應回移,尾輪每次遷移都通過打地錨固定于巷道底板,即安全又簡捷。因其結構簡單,只要布置一個動力部就可實現連續運輸,具有運輸距離長、維護量小、鋼絲繩及設備可循環利用、安裝拆撤方便、適應頻繁拐彎及起伏巷道運輸等特點,實際應用中完全解決了調度絞車接替運輸所存在的難題。

圖2 無極繩循環絞車運輸示意圖
“弓形”綜采工作面設備運輸原先采用小絞車對拉接替運輸,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信號裝置錯綜復雜,崗位人員勞動強度大,作業人員安全系數低,故障率、事故率高,運輸效率低,運行費用成本高,執行“行車不行人、行人不行車”安全管理難度大。經過合理設計,在采區軌道巷、回采工作面回風順槽軌道運輸巷安裝一部無極繩循環絞車連續牽引,解決了長距離運輸巷道變坡多、頻繁起伏、拐彎多、彎度大等問題,實現了簡捷、安全、高效、低成本運輸,更好地為礦井實現正常安全生產、減人提效服務,確保礦井安全穩定、有序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