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 靜,謝怡堂,李梅芳
(廣東省廣州市花都區第二人民醫院,廣東 廣州510850)
痤瘡是青少年常見的面部皮膚損害,輕者影響學習和生活,重者導致面部毀容。西醫治療面部痤瘡常采用抗生素、激素及對癥治療,治療方法包括藥物治療、物理療法,不同的治療方法各有優缺點。為發揮中醫辨證論治的優勢,探討更好的治療方法,筆者采用丹參注射液足三里穴位注射配合中藥面膜治療痤瘡,觀察其臨床療效,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在廣州市花都區第二人民醫院治療的100例痤瘡患者,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中醫組和西醫組,每組50例。中醫組男22 例,女28 例;年齡18~23 歲,平均(20.28±2.01)歲;病程8~32 個月,平均(13.22±3.11)個月。西醫組男21例,女29例;年齡18~24歲,平均(20.28±2.41)歲;病程8~31 個月,平均(13.56±3.17)個月。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標準符合《現代中醫診療手冊系列皮膚性病手冊》中痤瘡的診斷標準[1];患者自愿遵循本研究的用藥方案,簽署知情同意書;能堅持用藥、按時復診的患者。1.3 排除標準 合并嚴重肝、腎功能障礙者;有藥物禁忌證者;無法配合治療者。
2.1 西醫組給予維A 酸乳膏(重慶華邦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50021816)治療,外涂于患處,每日1次,共用藥3個月。
2.2 中醫組給予丹參注射液(四川升和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Z51021303)足三里穴位注射聯合中藥面膜治療。選用2.5 mL注射器,足三里局部皮膚消毒,針頭刺入0.5~1 cm,回抽無血后注入丹參注射液1 mL,兩側同時注射,每周1次。中藥面膜處方:白芷、白附片、苦杏仁、蜂蜜各10 g,用純凈水調成糊狀,均勻敷于面部,敷30 min后用清水洗凈,隔日1次。共治療3個月。
3.1 觀察指標及療效評定標準①比較兩組痤瘡嚴重程度,采用Pillsbury及國際改良痤瘡分級法,分為輕度(病灶<50個,輕度瘙癢,有黑頭、粉刺)、中度(病灶50~100個,出現明顯瘙癢,有膿皰出現)、重度(病灶大于100個,出現嚴重瘙癢,有深層炎癥丘疹和結節)。②比較兩組臨床療效,療效指數=(治療前病灶數-治療后病灶數)/治療前病灶數×100%。痊愈:病灶基本消退,療效指數≥90%;顯效:病灶大部分消退,療效指數60%~89%;有效:病灶部分消退,療效指數20%~59%;無效:病灶消退不多甚至加重,療效指數≤19%。
3.2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 21.0統計軟件分析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例或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3.3 結果
(1)痤瘡嚴重程度比較 治療后,中醫組輕度痤瘡例數多于西醫組,中度痤瘡例數少于西醫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痤瘡患者痤瘡嚴重程度比較(例)
(2)臨床療效比較 中醫組總有效率為100.0%,高于西醫組的8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痤瘡患者臨床療效比較(例)
西醫認為,激素不僅刺激皮脂腺細胞的增殖和分化,還刺激皮脂腺管的角化,通過毛囊皮脂腺的相應受體影響痤瘡的發病機制[1]。痤瘡的發病率與雄激素分泌量有關,雄激素以多種形式存在,二氫睪酮最為活躍的,其次是睪酮,睪酮控制皮膚的皮脂分泌[2]。西醫采取的外用藥物有一定作用,但單獨使用治療效果欠佳。
中醫認為,痤瘡發生多因飲食不節、過食辛辣及肥甘厚味,復感外邪,使毛囊閉塞,內熱不得透達,致使血熱蘊蒸于面部,或脾胃濕熱,內蘊上蒸于面部而形成。所以,中醫治痤瘡多以清肺熱、祛風熱、涼血活血的中藥內服。
穴位注射療法是在穴位或特定部位注入藥液治療疾病的一種方法,通過將針刺和藥物作用結合直接刺激穴位,使藥物在穴位處保留的時間延長,從而增強與延長穴位的治療效能,發揮活血化瘀、疏通經氣的作用,充分發揮穴位和藥物的治療作用。丹參中含有脂溶性丹參酮,對痤瘡丙酸桿菌高度敏感,對于痤瘡丙酸桿菌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3]。中藥面膜直接將藥物滲透在痤瘡局部皮膚,直接作用于病灶[4]。中藥面膜成分為白芷、白附子、苦杏仁、蜂蜜,其中白芷有美容功效,白附子可調節色斑和黑色素,苦杏仁和蜂蜜使皮膚角質層軟化,促進皮膚微循環,使皮膚紅潤光澤,消除色素沉著引起的色斑,達到美容效果。
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中醫組痤瘡嚴重程度輕于對照組,臨床療效優于對照組(P<0.05),說明丹參注射液足三里穴穴位注射聯合中藥面膜治療痤瘡可以有效改善病情,與陳淇等[5]研究結果相似。但因本次研究樣本量較少、時間有限,關于起效的作用機制還需進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