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3.8~2019.6.9
主辦:OCAT研究中心
展覽“記憶寓所”聚焦中國當代攝影中主要運用攝影進入歷史敘事的若干案例,試圖通過對產生這種潮流的原因進行語境分析,考察諸位實踐者所運用的不同策略,并從不同角度來探索攝影在歷史敘事中所提供的獨,特視角。從探索個人和家庭歷史,到探究歷史事件,再到討論歷史中的片段,甚至是反思照片作為歷史敘事媒介的主題,參展藝術家將自己視為考古學家,紛紛從不同敘事角度切入,在回顧、改寫和重構歷史的同時,延伸出他們對更具體、廣泛文化的追溯。

“記憶寓所”展覽現場
2019.3.9~2019.5.19
主辦:UCCA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

“文明:當代生活啟示錄”展覽現場
UCCA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于2019年3月9日至5月19日呈現攝影作品展“文明:當代生活啟示錄”,集中呈現由來自亞洲、澳大利亞、歐洲、非洲和美洲的120多位攝影藝術家創作的250余幅作品。展覽聚焦于21世紀全球范圍內人類生活的發展狀況,以及如今將人們以前所未.有的程度聯結起來的行為模式——協作與沖突、生產與消費。展覽認可塑造周遭世界的獨立嘗試和不同文化之間的差異,但更對往往被個人主義和異質性敘事所模糊的集體性成就和集體內部的各種張力加以特別關注。本次展覽凸顯了攝影作為一種藝術媒介的發展歷程,以及攝影師展現當代生活方方面面的獨特才能。

2019.6.15~2019.9.1
主辦:UCCA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

展覽基于國立巴黎畢加索博物館的館藏,力求呈現出畢加索從早期到中期的藝術成長經歷。展覽涵蓋了青年畢加索的藝術發現與醞釀時期,其風格經歷了從學徒時代的學院派現實主義,到戰后向古典風格的回歸;從藍色時期和粉色時期交替出現的憂郁和情感相關主題,到他具有開創性的原始主義探索等諸多變化。此次展覽在不同創作階段之間保留了開放性和穿越性的視角,由此呈現同時存在于畢加索身上多種看似矛盾的藝術語言,也使觀眾得以體察這些藝術風格轉變背后的歷史與個人生活現實。


“畢加索——一位天才的誕生”展覽現場
主辦:銀川當代美術館
“攝影180年在中國”是國內迄今為止第一次將中國攝影的歷史完整呈現出來的展覽,500多組、數千張作品讓觀眾可以系統了解到攝影在中國的發展以及各個階段的主題、特征和意義,喚起人們對這一百多年來的歷史變遷的身臨其境的認識。180年前,當攝影剛剛被發明出來的時候,人們高呼架上繪畫就要終結了。今天,架上繪畫并沒有消失,反而迎來更加輝煌的全球化時代。對于中國年輕藝術家來說,數字革命將是又一個新世界的開端。在中國拍攝的攝影師從19世紀到現在創造了非凡的視覺世界,這些豐碩的成果理應被納入一切嚴肅藝術品收藏體系之列。更不用說直至今天,人們仍然普遍相信著攝影的歷史任務,人們仍然希望從攝影中看到文明的演變與歷史的變遷?!皵z影180年在中國”的目的正是:回顧文明史、圖像史以及以攝影為表現方式的藝術史。

2019.10.16~2019.12.1 主辦:中國港口博物館

“港口與影像”選擇將消失的碼頭作為隱喻,試圖從藝術家的創作出發,在探索港口的現代性與歷史傳統在建筑、空間、生態環境以及社會和文化方面的關系的同時,考察逐漸消失或即將消失,以及新生的港口文化對于個體和集體所產生的影響,并試圖在歷史和當代的語境中重新認識那些被遺忘的故事?!案劭谂c影像”項目的初衷是通過委任藝術家展開攝影和相關媒介的實踐,來探索全球經濟一體化背景下中國港口地區發展的現實環境,以及港城空間關系下衍生出的不同議題。

“港口與影像Ⅱ”展覽現場
2019.10.29~2020.5.3
主辦: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瑞土攝影基金會

瓦爾特·博薩德和羅伯特.卡帕都試圖成為戰爭中的第三只眼睛,但二人成功的路徑不同。瓦爾特·博薩德利用的是身份,作為中立國的記者,他可以在殘酷的戰時狀態下自由穿梭于幾個對立的陣營之中;羅伯特·卡帕利用的則是身體,他出發于其中一個陣營,依靠勇氣和機智接近沖突的前沿。身份是一個社會概念,它更多的是政治的產物,因此瓦爾特.博薩德看到的是戰爭的幕后風云,包括政治家的斡旋、國家和社會的動員等。身體和勇氣是情感驅動的,它的價值在行動中捕捉,意義在行動中體現。

1.瓦爾特·博薩德,《抗日軍政大學的學生,延安》(1938),瑞士攝影基金會/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當代歷史檔案館

2.羅伯特·卡帕,《受傷的士兵,徐州前線,臺兒莊》(19S8),美國國際攝影中心/瑪格南圖片社

3.瓦爾特·博薩德,《去往曲阜孔廟途中》(1938),瑞士攝影基金會/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當代歷史檔案館

2019.7.11~2019.8.25 主辦: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
“太虛之境”是備受關注的阿根廷籍藝術家雷安德羅.埃利希目前體量最大的個人展覽,展出橫跨雷安德羅25年創作歷程的20件大型裝置藝術作品,其中大部分為互動性作品且首次在中國展出。本次展覽是繼藝術家于2017年日本東京森美術館和2019年阿根廷布宜諾斯的艾利斯拉丁美洲藝術博物館個展后的又一重要個人展覽。
2019.11.29~2020.1.3 主辦:連州國際攝影年展

在當代美國攝影文化中,山脈可能還不能占據中心地位,但它仍然是眾多藝術家靈感的源泉。雖然20世紀早期的“大師級”景觀攝影師使用攝影將美國風景浪漫化,表現出它未受人類影響和原始的風貌,但我更感興趣的是當代女性攝影師是如何利用相機將山脈變成一個復雜的研究對象?!盎钌健奔狭嗣绹慌囆g家的作品,分別是貝絲.東、艾麗絲.哈格雷夫、艾比.赫普納、李真、米莉.蒂布斯和佩內洛普.烏姆布里科。她們在作品中都利用了山脈的圖像來探索人類與自然、技術以及最終攝影媒介本身之間不斷發展的關系。

4.“活山”展覽現場

5.貝絲·東,選自“動態山脈”系列,連州國際攝影年展提供

6.米利·蒂布斯,選自“山系模擬”系列,連州國際攝影年展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