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懂一沒關系!藝術本來就是無法描述的,這時你需要的是有關作品的一點點背景知識和正確的心態。”
——9月刊特輯《走,去美術館!》



“要不要拍照一拍照是親近藝術、參與藝術的一種形式。但是很多展品有版權和各種知識產權協議,參觀前要留意是否有禁止拍照的標識。”
——9月刊特輯《走,去美術館!》
新年伊始,《攝影之友》1月刊精選了180個讓生活變得更美好更有趣的小東西,涵蓋奇趣相機、復古膠卷、必拍之地、戶外裝備,甚至是藝術作品,新的一年放縱消費!
在社交網絡如此發達的當下,彩色攝影幾乎無所不在。而當人們快速滑屏瀏覽時,相較于黑白照片,彩色圖片似乎自帶優勢。《攝影之友》2月刊專題,帶你進入色彩的世界。
榜中榜——年度影像人物/器材《攝影之友》雜志的年度榜中榜,2018年的榜單依舊分為“年度影像人物”和“年度器材評選”兩個部分。
盡管國外的vlog盈利方式已經十分成熟,但vlog在中國仍可謂是新興“舶來品”。有業內人士對它寄予厚望,認為它是短視頻的下一個風口。2019年,會是vlog的井噴之年嗎?目前來看,顯然是。
微單相機不斷成熟,逐漸吸引更多真正的商業攝影師以及商業團隊的目光。更出色的畫質,更強大的機身性能,微單正成為商業攝影的新選擇。《攝影之友》5月刊的話題,我們來看看商業攝影下的微單相機。
當我們聯想起美食時的情景:常常是充滿暖意的,食物帶著烹煮的溫熱,桌旁暖暖的、柔和的光線,然后是真真實實的咀嚼和品嘗以及被幸福感包圍的記憶。
從2017年開始,富士膠片以每年一臺GFX相機的速度,逐漸掌握中畫幅無反相機行業的話語權。2019年5月23日,GFX100正式發布,完成了5000萬到1億200萬像素的跨越式進步,宣告富士中畫幅無反相機制造技術領先世界。
從攝影術誕生至今已經經歷了180年,從理論到技術,有太多值得銘記與傳承,《攝影之友》8月刊用更高的視野去看影像,去回首這180年。
如今不光是博物館、美術館、畫廊,甚至連商城都搞起了展覽,我們被越來越多的視覺藝術包圍。去美術館看展正悄然成為一種時尚,一種生活方式。 那我們該如何參觀美術館呢?《攝影之友》9月刊以影像上海博覽會為契機,開始一場美術館之旅。
在眾多卡口紛繁復雜的無反鏡頭群中,《攝影之友》10月刊為大家精心挑選了一些值得關注的鏡頭進行解析,為你的鏡頭選擇出謀劃策。
波西米亞地域的攝影文化有著悠久歷史,20世紀以來,該地域的攝影家對社會生活、詩意日常、身體范疇以及超現實主義等領域,保持不斷更新的觀念與創作,形成與世界攝影史相似又獨特的發展歷程。
奧運會雖是體育界的盛會,但每一屆都引領著影像圈的變革。無論是器材廠商的軍備競賽,還是攝影師的摩拳擦掌,都在牽動著我們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