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何博,《蹄印之4絕世神馬》,“您受累,請問天津還有什么好玩兒的?”系列,2019

2.何博,《七種蹄印》,“您受累,請問天津還有什么好玩兒的?”系列,2019

平遙國際攝影大展優秀攝影師獎(2016/2018)、西雙版納國際影像展優秀展覽獎(2018)入選Foam Talent Call(荷蘭2018)、三影堂攝影獎(2017)
個人網站:
hebo.photography
何博圍繞現成圖像、業余影像、災難與暴力事件等主題進行藝術實踐。在他的作品中,自己拍攝的影像較少,多數作品來源于對收集現成圖像的再創作,獨特的作品與前衛的創作方法,使其受到國內外藝術機構的青睞。近幾年,《從此沒人和你說話》《三月八日的若干回響》《您受累,請問天津還有什么好玩兒的?》等作品在暴力、災難以及歷史文化等領域的探索,通過視覺作品呈現,意義深刻且令人耳目一新。

王翰林,《靈魂的兩個房間》,“內啡肽的火焰”系列,2019

首屆1839攝影大獎入選索尼世界攝影獎(2018)、TOP20中國當代攝影新銳獎(2019)、三影堂攝.影獎(2018)
個人網站:wanghanlin.art
王翰林的作品關注自身情感的記錄,從周遭環境的變化到個人歷史的流逝,通過私人意象化的方式進行表達,同時使用繪畫、攝影、手工書籍以及動畫影像等方式去表現自身的情緒變化。近幾年,他的作品頻繁亮相于各大展覽與獎項,對生命與情感有著獨特的視覺呈現,《城市博物館》《尋覓魯博》《內啡肽的火焰》都獲得了業內的普遍肯定。

王翰林,《腦白質髓鞘脫失(仿制圖像)》,“內啡肽的火焰”系列,2019

入選“畢業季”優秀攝影畢業作品年展(2019)、TOP20中國當代攝影新銳展(2019)
黃紫白的作品披著紀實的外衣,實則將照片、動態影像、文字以及聲音和裝置等組合在一起。《當海水交匯的時候》由圖片攝影與兩支短片組成,講述了三段虛構故事,分別講述:隕石墜落至東北小城,人群的不同反應;一段被篡改的戰爭回憶錄引發的記憶重現;一對新婚夫妻絕望的逃離之路。《蔣志偉日記》虛構講述了他在東澳島平淡生活中發生的一次巨變,在經過巨變洗禮之后,這名25歲外來島民選擇了悄悄離開。日記內記載了他在島上的日常生活工作,通過文字與圖像的細節描繪出了一個真實的島與真實的人。

黃紫白,《當海水交匯的時候》系列,2019

集美·阿爾勒國際攝影季發現獎(2019)
易連的創作包括影像、裝置、攝影及聲音等。通過調度燈光以減弱空間縱深感,易連的影像營造出一個既置身現實又抽離于現實的畫面。從2010年開始,易連開始有規律地記,錄自己的夢境,“日記”般的敘述與羅列,并在數千個日夜中不斷重復,這是作品《癡人說夢》的開始。從夢境通過語言完成的那一刻起,它們獨立存在,有了新的意義與結構。

?1.易連,《癡人集》,圖片裝置,2019??

? 2.易連,《日歷2012》,出自《日歷>,影像裝置(彩色,有聲,尺寸可變),2019? ?

?3.易連,影片截圖,出自《暗流2012》,單頻錄像,彩色/黑白混合,有聲,HD,時長:9分51秒,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