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妍
[摘 要]普通高中化學學科核心素養包括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變化觀念與平衡思想、證據推理與模型認知、實驗探究與創新意識、科學精神與社會責任。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重視這五個維度的培養內容,要從透徹分析教材、全面了解學生、準確把握新課標、優化教學設計幾方面來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提高教學效率。
[關鍵詞]化學核心素養;化學能與電能;教學方法
隨著人類的發展、社會的進步,人們越來越關注個人素質和能力的提升,我們的教育教學工作也越來越傾向于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新課程標準也提出,要以核心素養統領原來的三維目標,突顯出教育由教書走向育人的發展趨勢。高中是學生學習化學的基礎階段,在化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尤為重要。
普通高中化學學科核心素養包括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變化觀念與平衡思想、證據推理與模型認知、實驗探究與創新意識、科學精神與社會責任。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重視這五個維度的培養內容。
化學必修二中有大量與現實生活相關的信息,非常有利于引導學生熱愛生活、關注社會,還可以增強學生的環保意識、環保責任感和使命感。本冊書中的探究實驗,不僅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有助于學生學會合作交流,敢于質疑,勇于創新。在一節課的時間里教師不可能把化學核心素養的五個維度一一呈現,在本冊書的教學中,我重點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與社會責任、科學探究與創新意識這兩方面的核心素養。下面以《化學能與電能》一節課為例,談一談我在化學必修二教學中對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點滴認識。
一、做好課前準備,培養核心素養
1.透徹分析教材
化學必修二是新課標人教版高中階段的必修教材,《化學能與電能》是這本書第二章第二節課的內容,共分為兩課時。本節課的教學內容不僅涉及到高中化學體系中重要的基礎理論,還涉及到電化學中的基礎和核心內容,這也是新課標要求考查的重要知識點和高考的重點,在高中教學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本節課的內容被安排在學生學習了化學必修1中《氧化還原反應》和化學必修2中《化學能與熱能》之后,這樣就能更好地體現課程的完整性和教材編排體系的層次性,也符合學生的認知發展規律。學生掌握本節課的內容,既是對前面有關物質的量的計算、電解質溶液、氧化還原反應的本質、金屬的性質和用途、化學能與熱能等相關內容的鞏固與提升,又是為高中階段文科生學習化學選修一《化學與生活》中“金屬的腐蝕與防護”以及理科生學習選修四《化學反應原理》中“電解原理”等知識打下基礎。因此,在高中教學中本節課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
本節課的主要內容包括原電池的概念、原電池的工作原理以及原電池的形成條件,主要呈現出以下特點:1.本節課是電化學中的重要基礎知識,也是學習電化學的開始;2.本節課將化學能與電能的相互轉化緊密聯系起來,讓學生意識到能源科學的發展離不開化學科學的發展;3.突出了化學與生活、生產的緊密聯系,體現了關注科學、技術、社會、環境(STSE)的教育理念。
2.全面了解學生
學習本節課時學生已經掌握了一定的化學基礎知識,如在必修一的第二章中已經學習了氧化還原反應的相關知識,了解到氧化還原反應的本質是電子的轉移,這些知識有利于學生理解本節課原電池中正負極的電子轉移問題。在必修一第一章中學生還學習了有關物質的量的計算,因此,完成電化學的有關氧化還原的相關計算應該比較容易。由于之前學生沒有學習過電化學,對生活中的電池也了解很少,所以,在理解原電池的原理時肯定有一定的難度。
3.準確把握新課標
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結合本冊書的特點和學生學習實際,我確定了如下教學目標:1.了解原電池的概念;2.掌握原電池的形成條件;3.理解原電池的工作原理。本節課主要培養學生兩方面的核心素養:1.通過對綠色公交車、綠色車牌的環保型汽車、火力發電、生活中常用電池的關注,讓學生樹立節約能源、保護環境的觀念,從而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與社會責任感。2.通過實驗探究,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學會合作交流,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精神與創新意識。
基于教材中涉及的各項核心內容以及對學情的分析,本節課的重點確定為“原電池的形成條件和原電池的工作原理”,難點確定為“從電子轉移角度理解化學能轉化為電能的本質”。
為了解決以上重點以及突破本節課的難點,我擬采用如下教學方法:1.實驗探究法。本節課為了讓學生更好地去探索發現,我共設計了六組對比實驗,讓學生親自操作,探究原電池的概念、形成條件,理解原電池的工作原理。這樣不僅有助于增加學生的活動量和參與度,還有助于培養學生主動學習、探究科學的能力,從而突出本節課的重點。2.多媒體輔助法。合理、恰當地運用多媒體,通過圖片展示、動畫模擬正負兩極電子運動方向等方式,將靜態的事物動態化、抽象的事物直觀化,以突破教學難點。
二、優化課堂教學,培養核心素養
合理安排教學過程是課堂教學中最關鍵的一環,為了培養學生的化學核心素養,就要積極優化課堂教學,努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1.創設情境——導入新知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黑河街道上出現的綠色公交車和綠色車牌環保汽車導入新課,通過分析火力發電的利弊,提出問題:到底能不能將化學能直接轉化為電能?如果能,怎樣實現這個轉變?在此基礎上引出原電池的概念。這種通過教師提出問題導入新課的方法,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探究欲望,也能使學生明確學習目標,了解學習的具體內容,以便直接進入學習主題,避免思維的盲目性,還能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精神和社會責任感。
2.合作探究——理解新知
現行教材中對“原電池的形成條件和工作原理”內容介紹得比較少,加之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和概括能力不夠強,如果教師不設置問題,只讓學生單純地討論是沒有意義的。為了更好地完成教學目標,我主要采用實驗探究的方法,先將學生分成小組,共設計六個對比探究實驗,學生邊觀察實驗現象邊記錄,列出自己的想法,然后在組內交流討論實驗結果,進而總結歸納出原電池的形成條件及工作原理。通過多媒體演示動畫,幫助學生理解原電池的工作原理,進而突破本節課的難點。通過實驗探究交流展示,不僅能培養學生的實驗操作能力、分析歸納解決問題的能力和表達能力,還能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精神與創新意識。
3.實踐活動——嘗試新知
讓學生根據原電池的形成條件,用檸檬、蘋果等水果制作一個水果電池。之后,給學生出一道趣味性的生活應用題,即“幫助格林太太解決煩惱”,以此激發學生探究原電池的興趣。
4.課堂小結——鞏固新知
通過提問的方式來總結本節課的內容,這樣既是對本節知識內容的回顧,還能檢測學生的聽課狀態和對學習內容的掌握情況。
5.當堂檢測——運用新知
讓學生運用本節課所學的知識完成幾道簡單題以及中等難度的題。一方面可以了解學生對學習目標的掌握程度,另一方面可以幫助學生鞏固所學知識。
6.反饋提升——深化新知
運用本節課所學知識引導學生繼續探討幾種特殊的原電池,再次激發學生學習原電池的興趣,并為下節課探究《化學電源》奠定基礎。
7.布置作業——優化新知
布置課后作業有助于進一步鞏固學生本節課所學的知識,檢測學生的掌握情況。
三、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兩點反思
1.培養高中生的化學核心素養應結合教學內容。我們要根據新課程標準、教材特點、學生學習實際,優化教學設計,深入挖掘化學反應原理、元素化合物、化學實驗、有機化學等內容中所包含的有關素養教育的內容,達到培養核心素養的目的。
2.化學教學與培養核心素養要融為一體,不能割裂。如化學反應原理部分,是高考的重點,也是學生學習的難點,在教學時教師應突出宏觀與微觀相結合的思想,引導學生透過化學實驗現象認識化學反應的本質。在化學教學中,將化學教學與培養核心素養融為一體。
總之,在化學教學中,教師要不斷提升自身的業務素質,深入研讀和分析教材,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并把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落到實處。
參考文獻:
[1]周業虹.基于發展化學學科核心素養的教學設計案例分析[J].化學教學,2016,(8).
[2] 杜文靖,芳芳,許良.新課程理念下的原電池教學設計[J].現代職業教育,2018,(10).
(責任編輯 趙永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