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應用飛機及霧炮車分別對美國白蛾不同齡期幼蟲噴施不同稀釋倍數的1%苦參堿可溶性液劑。結果表明,在防治美國白蛾作業時,防治的最佳時機為3齡幼蟲及以下,飛防的最適濃度為600g/hm2,霧炮噴施的最適濃度為800倍液。
關鍵詞:苦參堿;防治;美國白蛾
美國白蛾是林木、果樹、花卉及農作物的重要食葉害蟲,由于美國白蛾具有繁殖力強、適應性強、適生范圍廣、食性雜、傳播速度快、防治難度大、極易反彈等特點,被列人國際森林植物檢疫對象[1]。
在美國白蛾防治中,化學防治是目前國內外防治美國白蛾的基本措施之一,但會對自然環境造成一定的污染,破壞生態平衡,誘導害蟲產生抗藥性,給今后的防治工作造成更大的困難。苦參堿是新型的高效植物源殺蟲劑,具有高效、低毒、低殘留、無公害、無污染、持效期長等特點[2]。近年,美國白蛾在嘉祥縣發生面積逐年上升,并有暴發趨勢。為有效提高美國白蛾防治效果、控制美國白蛾的發生和蔓延,推進林業有害生物無公害防治進程,保護生態環境,鞏固造林綠化成果,采取飛機及霧炮噴施不同濃度1%苦參堿可溶液劑進行試驗,為利用無公害植物源殺蟲劑防治美國白蛾打下堅實的基礎。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材料
塑料網、手搖自噴漆、標志牌、燕龍YL霧炮車、小松鼠直升機、1%苦參堿水溶劑(內蒙古中農大生化科技有限公司)。
1.2 施藥方法
1.2.1 霧炮施藥。在臥龍山街道谷莊村、魏坊村、姚坊村設立12塊有代表性標準地作為不同濃度苦參堿推廣應用試驗標準地,標準地為20m×30m,樹種為107楊。標準地做標志牌標記,同一濃度施藥設3個重復區,1個對照區,對照區噴清水。標準地調查按Z字形選取樣株,用自噴漆對樣株作標記,樣株調查樹冠標準枝葉片上的蟲態及數量,用紗網罩住調查標準枝,防止害蟲數量增加或減少,記錄施藥后第1、3、5、7天害蟲死亡數量,統計死亡率,確定防治試驗效果。死亡率(%)=死亡蟲數/施藥前蟲數×100。
1.2.2 飛機施藥。飛防試驗區設在金屯鎮、紙坊鎮、仲山鎮,樹種為107楊,樹齡5~8年。機型為小松鼠AS350直升機。藥液配置為450g/hm2,600g/hm2,900g/hm2。按照飛機藥箱的載重量,計算出所需1%苦參堿和水的用量,將原藥倒入配藥桶中,加入水(桶上用200目紗布過濾)用攪拌機混合均勻,將過濾后的藥液用自抽泵抽入飛機藥箱。
每種濃度的藥液1個架次,為避免不同濃度飛防區域間的相互影響,不同濃度的飛防區域間隔不小于2km。不同濃度的區域各選擇3個標準地,作為3次重復,在標準地內選取樣株,飛防前后進行調查。
2 結果與分析
2.1 樹冠噴霧
選擇在幼蟲期施藥,早上無風時對行道樹進行樹冠噴藥,施藥盡量均勻,使藥液穿透樹冠并濕潤葉片,實施施藥前調查標準地概況及蟲情。
由表1可以看出,利用霧炮噴施500倍液苦參堿對美國白蛾3齡以下幼蟲施藥后1d蟲口死亡率就達到85%以上,施藥后3d蟲口死亡率就達到90%以上,防治效果顯著。利用霧炮噴施800倍液苦參堿對美國白蛾3齡幼蟲施藥后1d蟲口死亡率就達到80%,施藥后7d蟲口死亡率就達到85%,防治效果較好。利用霧炮噴施1000倍液苦參堿對美國白蛾3齡幼蟲施藥后1d蟲口死亡率僅為53%,施藥后7d蟲口死亡率為65%,防治效果較差。
2.2 飛機施藥
選擇在1周內無雨,風力低于3級的天氣實施飛防作業,飛防前調查標準地概況及蟲情。
由表2可以看出900g/hm2濃度的1%苦參堿對4齡幼蟲期的美國白蛾防治效果較差,平均防效50.4%,對于3齡幼蟲期的美國白蛾防效為86.7%,防治效果較好。600g/hm2濃度的1%苦參堿對3齡及以下的美國白蛾都能取得明顯的防治效果,防效在80%以上。450g/hm2濃度的1%苦參堿對3齡及以下的美國白蛾防治效果較差。
3 分析與討論
1架飛機防治美國白蛾1d正常作業能飛防3333hm2,1輛霧炮車1d能作業133hm2。因此利用飛機及霧炮車具有防治效率高、費用低、對操作人員身體危害小的特點,特別適合防治美國白蛾這種繁殖力強、傳播速度快的林業有害生物。苦參堿是無公害的植物源農藥,對環境污染小,能夠有效地保護天敵。通過試驗表明,在今后防治美國白蛾作業時,防治的最佳時機為3齡幼蟲及以下,飛防的最適濃度為600g/hm2,霧炮噴施的最適濃度為800倍液。(收稿:2019-07-31)
參考文獻:
[1]閆家河,王文亮,夏明輝.美國白蛾發生與防治研究綜述[J].山東林業科母支,2015(2):93-104.
[2]王玉龍,關扎根,賈學思,等.苦參堿在農業害蟲防治中的應用研究進展[J].山西農業科學,2012(04):424-428.
作者簡介:劉海瑞(1979-),男,山東嘉祥人,工程師,從事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及檢疫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