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正楊
摘要:技術進步是推動社會變革的助推力,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深入發展,其應用逐步滲入到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并發揮推動社會變革的作用。人工智能不僅僅給人們的生活和生產帶來了巨大的便利和利益,也存在一定的倫理問題。只有通過技術、制度以及人類自身等方面來加強對人工智能風險的管控,才能有效推動其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人工智能;倫理風險;措施
隨著改革開放進入新的歷史時期,科學技術的發展也將進入新的歷史階段,新興技術的發展成為這個階段的重要標志。人工智能技術已經逐漸融入到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在各個領域發揮重要的作用。但是,我們不能忽視高速發展的人工智能技術所帶來的倫理風險。不論是人的自我權力還是責任和道德地位的倫理風險,都有可能危害人類的發展和技術本身的進步,只有不斷加強人工智能技術的倫理風險管控,才能促進其健康快速的發展。
一、人工智能的概述
人工智能作為計算機科學的分支,其核心是利用計算機模擬人類的行為以及思維,并實現機器的人性化操作。人工智能并非一個簡單性的學科,而是融合了計算機技術、哲學以及其他學科的綜合性的學科。人工智能的發展依賴于計算機技術,通過相應的數據計算和分析而形成的一整套完善的運行程序。
人工智能需要經過嚴密的實驗來研究和驗證,而其鮮明的特點又是的他能夠融入到人們的日常生活中。首先,人工智能技術具有高效率的特點。它你能夠高效率的處理數據的收集、計算和分析等過程,并快速的根據相應數據得出一定的結論。其高效率的特點還體現在于能夠快速的運用數據結果模仿人類的行為和思維,作為一種仿生計算成果應用于實踐,并能夠有效解決相應的問題。其次,人工智能具有方便快捷的特點。它的運行不受周圍環境的影響,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能夠快捷的計算結果。人工智能能夠對人類的思維和神經系統進行模仿,并根據所讀取到的信息進行分析,通過對人腦思維的模擬實現人類的較低級別的感知和行動的功能。最后,人工智能具有雙面性的特點。一方面人工智能已經在社會發展的各個領域應用并取得一定的成效,很大程度上加速了社會的發展。另一方面人工智能技術還未發展到成熟的地位,當前的弱人工智能時代并不能完全代表人工智能的成果,需要進一步發展強人工智能,而強人工智能的倫理風險相較于弱人工智能可能更大。
二、人工智能的倫理風險
隨著人工智能進入人們的日常生活,人們已經越來越依賴智能電器,一方面人工智能確實給人們的生活帶來的便利,但另一方面我們不能否認其可能帶來的不利因素,尤其是存在的倫理風險。
首先,人的自我權力問題。人類的自我權力實質上是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的根本手段,人必須要有主體性意識,才能通過實踐實現自我價值。人的普遍意義在于在一定范圍之內的平等性,而以實踐為目標也要求人類具有自我的權力意識。而人工智能真逐步侵蝕人的自我權力意識,“人工生命”的出現,機器代替人類的呼聲越來越高,“人”收到的挑戰就會越來越多,人類的自我權力也將會越來越薄弱,而人工智能時代的人是否還能成為“人”這成為最大的倫理挑戰。其次,從責任倫理的角度出發,人工智能也面臨巨大的風險。傳統意義的“人”是倫理的主體,而人工智能時代“人”的主體則較難區分。一旦這些具有“人”思維的機器出現倫理和道德上問題,從責任主體的角度來看,到底是機器該負責還是機器的操作中亦或是開發者負責呢?這樣的責任倫理風險成為人工智能進一步發展所面臨的不可回避的問題。再次,人工智能的“機器人”是否具有道德地位的問題。生物上的“人”具有道德地位無可厚非,而人工智能的“人”是否具有道德地位,其道德地位又該如何界定成為人工智能倫理風險之一。人工智能的“機器人”到底是人還是機器,是否具有道德地位,是否和生物上的“人”的道德地位一致等問題無法避免。最后,人工智能可能帶來的對環境的危害和生態的破壞的問題。人工智能的高速發展必然在一定程度上消耗相應的自然資源,這與其他任何技術都一樣,那么如何將人工智能的環境危害風險降低,實現綠色技術的發展成為人工智能技術接下來的重任。
三、應對倫理風險的措施
人工智能的倫理風險,可能造成的各種倫理問題是人工智能發展的絆腳石,因此,加強人工智能倫理風險的管控,實施相應的措施,是推動人工智能發展的必然路徑。
首先,建立健全相關的制度和體制,不斷完善相應的法律法規。只有在法律的保護和制約之下人工智能的發展才能規避相應的倫理風險,也才能更好的發揮其技術的優勢和特長。相關政策和法規的保護能夠有效促進人工智能的健康發展,而相應的制約和約束也能夠避免發生不必要的倫理和道德問題。其次,加強人工智能技術的國際范圍交流。技術的發展應當是開放的,不是閉塞的,只有不斷加強國際間的交流與合作,才能更好的發揮技術的作用,包括技術的實踐運用、人工智能的仿真和實踐等等。最后,提升公民的倫理道德素養。一方面提升科研工作者的道德修養和職業倫理素養,通過對技術研發者倫理道德素養和職業倫理素養的提升,從源頭上規避人工智能的倫理風險。另一方面要提升管理者的倫理道德素養,技術的中性屬性使得其產生倫理問題很大一部分源于管理者的道德素養不足,通過對管理者道德素養的提升,規避其倫理風險。此外,普通民眾的道德素養也需要得到提升,一些人工智能倫理問題的產生來自用戶和普通民眾,由于自身道德素養不高而造成的倫理困境需要提升他們的道德素養。
參考文獻:
[1]夏少昂.人工智能倫理問題的時代鏡像與調適[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9-12-03 (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