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賀珠
作為整個“發現+”課程的組成部分,美術學科在兼顧我校“發現+”課程理念與學科特點的同時,提出了自己的課程思路:以美術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為基礎,調整傳統的課堂模式,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引導學生采用美術的方法去發現,去探究,去解決身邊的問題,并且與其他學科相聯系,提高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逐步培養學生“審美情趣”“勇于探究”“樂學善學”“國家認同”等國家核心素養。
以國家課程為基礎,學生興趣為切入點
作為校本課程設計的基石,國家課程在“發現+”課程設計中的地位值得全體課程參與者給予極大的重視。其中,學科教材和《課程標準》就是我們參考的根本依據。
面塑是我國民間的傳統手藝之一,更是小學階段美術教學中的非遺明珠。面塑源于山西,俗稱花糕、禮饃、面花,目前已被列為非物質文化遺產而得到保護與傳承。如今,面塑作為一種極具中國元素的藝術也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重視。教師在教學三年級美術學科的“民間面塑”一課時,也發現學生對這部分內容十分感興趣,學習積極性非常高。基于此,美術教師在“發現+”課程的教學活動中特意選擇了制作蔬菜面塑的學習形式,在兼顧學生興趣點的同時,突出國家課程的指導性意義。
以自主探究為方法,小組合作為途徑
構建生生和諧、師生和諧、發現驅動的課堂,其根本在于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地位,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自主構建知識和發現問題,并帶著疑問走進課堂,在質疑、釋疑的循環中獲得持續提高。而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是實現這一目標最有力的教學方法。
自主探究法,即學生根據生活情景自己提出問題,并有計劃、有目的、有步驟地進行研究與探索,從而獲得結論,學習方法,培養創新實踐能力的一種教學模式教育。自主探究并不是學生自己的學習,還需要教師提供大量的輔助,主要包括前期基礎知識與技能的補充,如色彩知識及面塑技法的講解和示范;學習資料的準備,如蔬菜的圖片、藝術表現中需要用到的媒材;創設問題情境,通過設計恰當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對問題展開逐步探究,并在其中給予必要的協助。另外,自主不等于自己,在學生的學習實踐中,教師應鼓勵學生開展合作探究,實現小組內同伴之間的互相啟發、互相學習、互相幫助,在培養學生合作意識、提高學生問題解決能力的同時,使學生掌握與他人交往的技巧。
以培養學生素養為根本目標
在《中國學生核心素養》發布的時代背景下,《普通高中美術課程標準(2017版)》也提煉出了自己的學科核心素養,主要包括圖像識讀、美術表現、審美判斷、創意實踐和文化理解五大素養。基于此,我們美術學科的“發現+”課程力求讓學生在學習活動中通過對生活中各種蔬菜的觀察、理解和解讀,并利用彩泥等媒材創造蔬菜形象,從而形成美術學科的基本素養,并在此基礎上提升審美判斷和文化理解的衍生素養。
學科核心素養與國家核心素養是一脈相承的,“發現+”課程讓學生在進行自主探究、藝術表現的同時,關注身邊的生活——蔬菜,獲得解決問題的方法——自主探究,了解國家的文化傳承——面塑,收獲成功的喜悅——蔬菜面塑作品,這些必將提升學生審美情趣、勇于探索、樂學善學、問題解決、健康生活、國家認同等國家核心素養。
總之,作為“發現+”課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踐行課程理念,助力核心素養是美術課程堅定不移的道路。讓我們與其他學科一起,為學生開啟神奇的發現之旅吧!
(作者單位:北京市門頭溝區京師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