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秸稈和生物炭還田對冷涼稻區土壤物理性質及pH值的影響

2020-03-08 12:53:00崔月峰孫國才郭奧楠史鴻儒王桂艷王健黃文佳盧鐵鋼
江蘇農業科學 2020年21期

崔月峰 孫國才 郭奧楠 史鴻儒 王桂艷 王健 黃文佳 盧鐵鋼

摘要:為探究秸稈和生物炭還田對改善我國冷涼稻區土壤物理性質和pH值的可行性,研究秸稈直接還田和秸稈炭化(生物炭)還田對冷涼稻田土壤容重、孔隙度、溫度、pH值的影響。結果表明,與常規生產相比,秸稈(6 t/hm2)、少量生物炭(2 t/hm2)、大量生物炭(40 t/hm2)還田使水稻不同生育時期下稻田土壤容重分別降低6.02%~11.86%、2.69%~6.67%、8.58%~11.32%,總孔隙度分別增加7.41%~14.93%、3.19%~8.38%、9.81%~14.27%,通氣孔隙度分別增加22.28%~192.11%、17.80%~92.11%、52.44%~157.11%;秸稈和少量生物炭還田對稻田土壤溫度和pH值沒有顯著影響,但大量生物炭還田在水稻生育后期可使土壤溫度顯著提高5.13%~8.79%、pH值提高3.15%~5.96%。綜上,秸稈和生物炭還田能夠降低土壤容重、增加總孔隙度和通氣孔隙度,只有大量生物炭還田才會顯著提高土壤溫度和pH值。

關鍵詞:秸稈;生物炭;冷涼稻區;土壤物理性質;土壤pH值

中圖分類號:S152;S511.06?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2-1302(2020)21-0255-06

我國農林廢棄物資源豐富,每年各類秸稈產量7億t,約占全世界秸稈產量的20%~30%,居世界第一,其中50%以上秸稈被用做薪柴或被廢棄焚燒,不僅造成了資源浪費,同時也污染了環境[1-2]。因此,秸稈綜合處理和高效利用已成為解決土壤、資源、環境和農業可持續發展問題的關鍵。秸稈是我國生物質能資源和有機肥源的重要組成部分,還田后在土壤中分解,能夠改良土壤結構和物理性狀,提高有機質含量,在保持和提高土壤肥力方面具有重要作用[3-4]。研究表明,秸稈還田后,土壤容重下降,孔隙度提高,利于改良土壤結構和通氣狀況[5-6],加強土壤對光輻射的吸收和轉化,具有增溫效應,短期主要體現在0~5 cm土層,長期則主要體表現在0~15 cm土層[7]。

生物炭來源于秸稈等生物質,具有孔隙結構豐富、比表面積大、吸附力強等特性,能夠對持留水分、固持養分起到良好的載體作用,可以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孔隙度,改善土壤通氣條件[8-9]。土壤pH值降低是農業土壤肥力質量下降的一個重要指標,而生物炭能降低比自身pH 值低的土壤的酸性及比它pH值高的土壤的堿性,且不受制作材料的限制[10]。還有研究表明,生物炭改良土壤的機制是通過影響土壤pH值,改善土壤性能,提高土壤肥力,達到促進作物生長的目的[11-12]。

然而,當前關于秸稈炭化還田的研究多集中在溫暖濕潤的熱帶或亞熱帶地區,針對北方冷涼地區稻田的研究很少。由于冷水灌溉及寒冷的氣候因素導致我國北方稻田土壤溫度較低,而且土壤黏重,團粒結構少,孔隙度低,透水、透氣性差,微生物活性弱,特別是由于長期、大量的化學肥料施入,導致稻田土壤酸化加劇、土壤生產力降低[13-14],因此有必要開展該生態氣候區秸稈和生物炭的應用效應研究。本試驗著重研究生物炭還田對冷涼稻田土壤物理性狀、pH值的影響,以期為東北冷涼稻區改土提質提供參考。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材料

試驗在鐵嶺市農業科學院內水稻試驗田進行,地處我國遼寧北部(42°14′N,123°48′E),具有典型的半濕潤大陸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為6.3 ℃,4—9月份活動積溫3 496.9 ℃,降水量 643.5 mm,日照時數1 357.6 h,平均氣溫19.1 ℃。試驗田已經連續種植水稻超過40年,灌溉水來源于地下30 m處的冷水。土壤耕層(0~20 cm土層)營養指標含量如下:全氮含量1.06 g/kg,全磷含量0.85 g/kg,全鉀含量17.24 g/kg,速效氮含量93.64 mg/kg,速效磷含量38.28 mg/kg,速效鉀含量75.06 mg/kg,有機碳含量10.73 g/kg,pH值6.36。

供試品種為北方超級粳稻沈農265,主莖葉片數為15,具有株型緊湊、分蘗力較強、穗型直立的特性。供試秸稈粉碎成0.5~1.0 cm的小段,生物炭由遼寧省生物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將秸稈在 400~500 ℃熱解缺氧條件下生產,將約1/3秸稈制成粒徑為1.5~2.0 mm的生物炭,秸稈和生物炭主要理化性質見表1。

1.2 試驗設計

試驗共設4個處理,即當地常規施肥:46%尿素456.5 kg/hm2、12%過磷酸鈣 875 kg/hm2、52%硫酸鉀202 kg/hm2,記做CK;秸稈還田:在CK基礎上施入秸稈6 t/hm2,記做S;少量生物炭還田:在CK基礎上施入生物炭 2 t/hm2(按秸稈可以轉化為30%生物炭計算),計做C1;大量生物炭還田:在CK基礎上施入生物炭40 t/hm2,記做C2。

試驗采用育苗移栽的種植方式,于2013年4月18日播種、5月28日移栽、10月8日收獲,2014年4月14日播種、5月27日移栽、10月9日收獲,插秧規格為30.0 cm×13.3 cm,每穴3苗,隨機區組排列設計,每個處理3次重復,共計12個小區,每個小區面積為21 m2。各小區單獨打埂,均配有上水、排水渠道,單灌、單排。氮肥分基肥 ∶ 蘗肥 ∶ 穗肥質量比=5 ∶ 3 ∶ 2施入,秸稈和生物炭在水稻移栽前100%一次性施入,均勻分散到土壤表面,然后旋耕混勻,過磷酸鈣做基肥100%一次性施入,硫酸鉀做基肥和穗肥各施50%。其他栽培管理措施按常規水稻大田生產規程進行。

1.3 土壤樣品采集與測定

在水稻分蘗期、拔節期、抽穗期、灌漿期、成熟期用土鉆垂直鏟挖(1孔)植株根部周圍0~20 cm土壤樣本,每個小區隨機取3點,自然風干后測定樣品的pH值;在每個小區內埋地溫計,取土時讀取土壤向下深度為5 cm處的溫度,同時采用環刀法測定土壤的容重、孔隙度,具體測定方法參照魯如坤主編的《土壤農業化學分析方法》。

1.4 數據統計與分析

所有試驗數據采用Excel 2010進行整理。差異采用DPS 7.05軟件對試驗數據進行單因素方差分析,多重比較(LSD)判斷處理間的差異顯著性(P<0.05),所有測定結果數據均以平均值±標準差的形式表達。

2 結果與分析

2.1 秸稈及生物炭對土壤物理性質的影響

2.1.1 秸稈及生物炭對土壤容重的影響 容重是衡量土壤物理特性的重要指標之一,對土壤通氣性、含水量及營養物質的轉運功能影響較大。從圖1可以看出,土壤容重基本呈現出先升后降的趨勢,但整個生長季內差異并不十分明顯。CK容重為1.41~1.48 g/cm3,S處理容重為1.27~1.39 g/cm3,C1、C2處理分別為1.35~1.40 g/cm3、1.27~1.39 g/cm3。在分蘗期各處理容重為1.27~1.43 g/cm3,S、C1、C2處理的容重分別較CK降低6.95%、3.34%、10.89%,其中S、C2與CK差異顯著;拔節期各處理容重為1.31~1.48 g/cm3,S、C1、C2處理的容重分別較CK顯著降低6.02%、3.99和11.32%;抽穗期各處理容重為1.29~1.44 g/cm3,S、C1、C2處理的容重分別較CK降低6.67%、2.69%、10.02%,其中S、C2與CK差異顯著;灌漿期各處理容重為1.30~1.48 g/cm3,S、C1、C2處理的容重分別較CK顯著降低11.86%、6.67%、10.18%;成熟期各處理容重為1.27~1.41 g/cm3,S、C1、C2處理的容重分別較CK顯著降低10.00%、4.57、8.58%。可見秸稈和生物炭還田都能顯著降低水稻各個生育階段下稻田土壤的容重,秸稈還田處理土壤容重較CK降低6.02%~11.86%,且在生育后期降低幅度更大,少量生物炭還田處理土壤容重較CK降低2.69%~6.67%,在后期差異也達到了顯著水平,而大量生物炭還田處理土壤容重較CK降低8.58%~11.32%,尤其在生育前期降低幅度更加明顯。

2.1.2 秸稈及生物炭對土壤孔隙度的影響 土壤孔隙度與土壤透水透氣性、導熱性和緊實度關系密切。從表2可以看出,不同生育階段下各處理間土壤總孔隙度都存在一定的差異。分蘗期S、C1和C2處理的總孔隙度較CK分別增加8.12%、3.91%和12.74%,其中S、C2處理與CK差異顯著,C1處理與CK間差異未達顯著水平;拔節期S、C1和C2處理的總孔隙度較CK分別顯著增加7.41%、5.08%和14.27%;抽穗期S、C1和C2處理較CK增加8.03%、3.19%和11.85%,其中S、C2處理與CK差異顯著,C1處理與CK差異不顯著;灌漿期S、C1和C2處理較CK分別顯著增加14.93%、8.38%和12.81%;成熟期S、C1和C2處理較CK分別顯著增加11.44%、5.23%和9.81%。可見秸稈還田能夠顯著提高稻田土壤的總孔隙度,提高幅度為 7.41%~14.93%,且生育后期的增幅要高于前期;少量生物炭還田對提高稻田土壤的總孔隙度具有一定的功效,增加幅度在3.19%~8.38%之間,尤其在灌漿期作用最明顯;大量生物炭還田則在水稻整個生育時期都能顯著提高稻田土壤的總孔隙度,提高幅度為9.81%~14.27%,且從分蘗期開始就起到了高效的作用。

從不同生育階段來看,CK處理土壤毛管孔隙度為37.66%~40.46%,S處理土壤毛管孔隙度為36.30%~40.23%,C1處理土壤毛管孔隙度為36.35%~40.68%,C2處理土壤毛管孔隙度為38.20%~ 40.33%?各處理在整個生育階段均無顯著性差異,可見無論是秸稈還是生物炭還田對稻田土壤毛管孔隙度都沒有明顯的影響,而且也不受生物炭施量的影響。

不同生育階段下各處理間土壤通氣孔隙度存在一定的差異。分蘗期S、C1和C2處理較CK分別顯著增加60.64%、36.86%和52.44%;拔節期S、C1處理較CK分別增加22.28%、43.25%,差異不顯著,C2處理較CK顯著增加86.83%;抽穗期S、C1和C2處理較CK分別增加53.64%、17.88%和80.96%,其中S、C1處理與CK差異不顯著,C2處理與CK差異達到顯著水平;灌漿期S、C1和C2處理較CK分別顯著增加192.11%、92.11%和157.11%;成熟期S、C1和C2處理較CK分別顯著增加81.03%、36.60%和59.98%。可見秸稈和少量生物炭還田在前期和后期能夠顯著提高稻田土壤的通氣孔隙度,尤其在灌漿期分別高達192.11%和92.11%;大量生物炭還田在整個生育期內都能顯著提高稻田土壤的通氣孔隙度,增加幅度達 52.44%~157.11%,尤其在灌漿期作用最明顯。

2.1.3 秸稈及生物炭對土壤溫度的影響 土壤溫度是水稻生長的重要生態因子,對水稻根系吸收水分和營養有重要影響。從圖2可以看出,各處理下的土壤溫度在分蘗期至抽穗期期間差異不大,到灌漿期及其之后出現較大幅度的下降。分蘗期各處理下土壤溫度為24.8~25.8 ℃,S、C1 和C2處理的溫度分別較CK增加4.03%、0.54%和2.01%,各處理間差異未達到顯著水平;拔節期各處理下土壤溫度為24.7~25.3 ℃,S、C1 和C2處理的土壤溫度分別較CK增加0.68%、1.08%和2.70%,各處理間差異不顯著;抽穗期各處理下土壤溫度范圍在23.5~24.3 ℃之間,S、C1 和C2處理下的土壤溫度分別較CK增加0.02%、0.71%和3.55%,各處理間差異不顯著;灌漿期各處理下土壤溫度范圍在19.5~20.5 ℃之間,S、C1 和C2處理的土壤溫度分別較CK增加2.91%、3.25%和5.13%,其中C2處理與CK差異顯著;成熟期各處理下土壤溫度范圍在13.3~14.5 ℃之間,S、C1 和C2處理的土壤溫度分別較CK增加2.50%、3.75%和8.75%,其中C2處理與CK差異顯著。可見秸稈和少量生物炭還田對水稻各個生育階段下的稻田土壤溫度沒有顯著的提高優勢,而大量生物炭還田在前期對土壤溫度影響不大,而在生育后期能顯著提高5.13%~8.79%。

2.2 秸稈及生物炭對土壤pH值的影響

由圖3可以看出,在水稻整個生育期內,各處理下土壤pH值基本表現為先降后升再降的波浪性趨勢。分蘗期各處理的土壤pH值為6.77~7.00,S、C1 處理的土壤pH值較CK分別增加1.23%、0.25%,與CK相比差異不顯著,而C2處理較CK顯著增加3.45%;拔節期各處理的土壤pH值為 6.65~6.92,S和C1處理較CK分別增加2.51%、2.26%,與CK相比差異不顯著,C2 處理較CK顯著增加4.01%;抽穗期各處理的土壤pH值為6.88~7.10,S、C1 處理的pH值較CK分別增加2.18%、1.70%,與CK相比差異不顯著,而C2處理較CK顯著增加3.15%;灌漿期各處理的土壤pH值為 6.43~6.80,S、C1 處理的土壤pH值較CK分別增加1.55%、3.37%,與CK相比差異不顯著,而C2處理較CK顯著增加5.70%;成熟期各處理的土壤pH值為 6.15~6.52,S、C1 處理的土壤pH值較CK分別增加0.81%、2.44%,與CK相比差異不顯著,而C2處理較CK顯著增加5.96%。可見秸稈和少量生物炭還田在水稻整個生長階段對稻田土壤pH值有一定的提高趨勢,但與CK相比差異并不顯著,而大量生物炭還田則能夠顯著提高稻田土壤的pH值,提高幅度為3.15%~5.96%,且越到后期增加的幅度越大,使土壤呈近中性狀態。

3 結論與討論

土壤的物理性質主要包括容重、孔隙度、含水量及溫度,土壤結構、通氣性及有機質含量,能夠影響土壤肥力及植物根系在土壤中的生長。土壤容重和孔隙度都是反映土壤結構特性的重要指標,二者間一般呈負相關關系。秸稈還田后土壤容重降低,孔隙度增加,使得土壤疏松、通氣透水,從而可以促進土壤微生物活動,增強土壤養分的供應[15-16]。

董桂軍等通過在寒區長期秸稈全量還田研究認為,隨著秸稈還田年限的增加,土壤容重呈降低趨勢,由1.32 g/cm3降到1.25 g/cm3,顯著降低了0.07 g/cm3[17];李世忠等在寧夏回族自治區引黃灌區秸稈還田的研究表明,土壤容重較上年同期降低10.9%,土壤孔隙度較上年同期提高7.3%[18]。本試驗結果表明,秸稈還田使水稻不同生育階段下稻田土壤0~20 cm的容重顯著降低6.02%~11.86%,同時總孔隙度提高7.41%~14.93%,通氣孔隙度增加22.28%~192.11%,但對毛管孔隙度的影響不顯著。秸稈還田能夠影響土壤對光輻射的吸收轉化和熱量的傳導,具有低溫時“增溫”和高溫時“降溫”的雙重效應[19]。有研究表明,秸稈還田配施化肥在08:00和20:00氣溫較低時提高了土壤溫度,而在14:00氣溫較高時降低了土壤溫度[20]。肖國華等試驗表明,稻草還田免耕覆蓋能夠使早春0~5 cm土層溫度提高0.7~1.0 ℃[21]。據Ramakrishna等研究報道,秸稈覆蓋主要影響10 cm以內淺層的土壤溫度,對10 cm以下土層溫度的調控作用不顯著[22]。本試驗結果表明,秸稈還田雖然對稻田土壤向下深度0~5 cm的土層溫度有一定的提升作用,但與CK差異不顯著,其原因可能與秸稈還田方式、調查時間點以及土壤深度相關。

生物炭會影響土壤性質是因為其具有獨特的多微孔結構與理化特性[23-24]。生物炭質地疏松,能夠改善土壤松緊度,促進團聚體形成,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微生物量,提高微生物活性,改善土壤結構,增加總孔隙度,改善土壤的通氣、透水性[25-27]。Oguntunde等研究表明,添加生物炭后,土壤容重降低9%,而總孔隙度由45.7%提高到50.6%[28]。Githinji通過生物炭和土壤的體積比設置沙壤土的培養試驗結果表明,土壤容重隨生物炭增加呈線性減少趨勢(R2=0.997);當生物炭添加量為25.0%、50.0%、75.0%和100.0%時,土壤孔隙度較對照分別增加10.0%、22.0%、38.0%和56.0%[29]。本試驗結果表明,少量生物炭還田使水稻各個生育時期下土壤容重降低2.69%~6.67%,總孔隙度和通氣孔隙度分別提高3.19%~8.38%和17.88%~92.11%,而大量生物炭還田使土壤容重降低8.58%~11.32%,總孔隙度和通氣孔隙度分別提高9.81%~14.27%和52.44%~157.11%,這與Eastman的研究結果[30]一致。生物炭添加到土壤中可使土壤顏色變深,進而影響土壤熱導率和地表反射率,造成土壤溫度的變化。Zhang等在我國華北地區農田通過生物炭長期定位試驗表明,生物炭能夠調節土壤向下深度為5.0 cm的土層溫度波動,具有削峰填谷的作用,在冬季低溫時施用生物炭可使土壤溫度增加0.6 ℃[31]。Ventura等研究發現,施用生物炭增加了地表溫度,但對向下深度為7.5 cm的土壤溫度無顯著性影響[32]。本試驗結果表明,少量生物炭還田對水稻各個生育階段下土壤溫度沒有顯著性影響,而大量生物炭還田在水稻生育后期能顯著提高土壤溫度5.13%~8.75%,可能是由水稻生育前期田間水分充足,生物炭又增大了土壤的保水性有關,土壤升溫的速率會因為高的含水量而大大減弱[33],而在后期淺濕干灌溉條件下,土壤含水率下降,深色的土壤更易吸收太陽光能并降低土壤表面反射率,從而使得大量生物炭的增溫效果突顯出來。

土壤pH值決定了土壤酸堿度,直接影響著土壤養分的存在狀態和有效性,對土壤微生物活性、礦物質轉化以及有機質礦化起著重要的作用。秸稈還田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調節土壤pH值,而適量的生物炭還田能提升土壤pH值,提升耕層土壤的氧化還原電位,降低還原物質總量,改善土壤有效養分的供應[34]。本試驗結果表明,秸稈和少量生物炭還田在水稻整個生長階段對稻田土壤pH值有增加的作用,但差異不顯著,這與周運來等的研究結果[35]一致。而大量生物炭還田能夠顯著提高稻田土壤pH值(增幅為3.15%~5.96%),且越到生育后期增幅越大,可能與生物炭本身的酸堿度(本試驗生物炭pH值為9.02)及其生產過程中形成的碳酸鹽(MgCO3、CaCO3)和有機酸根(—COO—)有關[8]。

參考文獻:

[1]陳溫福,張偉明,孟 軍,等. 生物炭應用技術研究[J]. 中國工程科學,2011,13(2):83-89.

[2]孫建飛,鄭聚鋒,程 琨,等. 基于可收集的秸稈資源量估算及利用潛力分析[J]. 植物營養與肥料學報,2018,24(2):404-413.

[3]安豐華,王志春,楊 帆,等. 秸稈還田研究進展[J]. 土壤與作物,2015,4(2):57-63.

[4]湯文光,肖小平,唐海明,等. 長期不同耕作與秸稈還田對土壤養分庫容及重金屬 Cd 的影響[J]. 應用生態學報,2015,26(1):168-176.

[5]趙海成,鄭桂萍,靳明峰,等. 連年秸稈與生物炭還田對鹽堿土理化性狀及水稻產量的影響[J]. 西南農業學報,2018,31(9):1836-1844.

[6]田慎重,王 瑜,李 娜,等. 耕作方式和秸稈還田對華北地區農田土壤水穩性團聚體分布及穩定性的影響[J]. 生態學報,2013,33(22):7116-7124.

[7]王麗君. 黃土高原半干旱丘陵區不同耕作管理措施對旱地農田土壤溫度的影響[D]. 蘭州:蘭州大學,2012.

[8]武 玉,徐 剛,呂迎春,等. 生物炭對土壤理化性質影響的研究進展[J]. 地球科學進展,2014,29(1):68-79.

[9]王 湛,李銀坤,徐志剛,等. 生物質炭對土壤理化性狀及氮素轉化影響的研究進展[J]. 土壤,2019,51(5):835-842.

[10]Yuan J H,Xu R K,Zhang H.The forms of alkalis in the biochar produced from crop residues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J]. Bioresource Technology,2011,102(3):3488-3497.

[11]Major J,Rondon M,Molina D,et al.Maize yield and nutrition during 4 years after biochar application to a Colombian savanna oxisol[J]. Plant and Soil,2010,333(1/2):117-128.

[12]Zwieten L V,Kimber S,Morris S,et al. Effects of biochar from slow pyrolysis of papermill waste on agronomic performance and soil fertility[J]. Plant and Soil,2010,327(1/2):235-246.

[13]魏 丹,匡恩俊,遲鳳琴,等. 東北黑土資源現狀與保護策略[J]. 黑龍江農業科學,2016(1):158-161.

[14]康日峰,任 意,吳會軍,等. 26 年來東北黑土區土壤養分演變特征[J]. 中國農業科學,2016,49(11):2113-2125.

[15]王振忠,董百舒,吳敬民. 太湖稻麥地區秸稈還田增產及培肥效果[J]. 安徽農業科學,2002,30(2):269-271.

[16]徐國偉,常二華,蔡 建. 秸稈還田的效應及影響因素[J]. 耕作與栽培,2005(1):6-9.

[17]董桂軍,陳興良,于洪嬌,等. 寒區長期秸稈全量還田對水稻土理化特性的影響[J]. 土壤與作物,2019,8(3):251-257.

[18]李世忠,馮海東,解 倩,等. 寧夏引黃灌區土壤物理性狀對玉米秸稈還田的響應[J]. 農業科學研究,2017,38(2):19-22.

[19]高 靜,朱 捷,黃益國,等. 農作物秸稈還田研究進展[J]. 作物研究,2019,33(6):597-602.

[20]楊濱娟,黃國勤,錢海燕. 秸稈還田配施化肥對土壤溫度、根際微生物及酶活性的影響[J]. 土壤學報,2014,51(1):150-157.

[21]肖國華,歐陽先輝,陳同旺,等. 稻草覆蓋還田晚稻免耕節水栽培技術應用研究[J]. 作物研究,2006,20(3):220-222.

[22]Ramakrishna A,Tam H M,Wani S P,et al. Effect of mulch on soil temperature,moisture,weed infestation and yield of groundnut in northern Vietnam[J]. Field Crops Research,2006,95(2/3):115-125.

[23]陳溫福,張偉明,孟 軍. 農用生物炭研究進展與前景[J]. 中國農業科學,2013,46(16):3324-3333.

[24]涂保華,胡 茜,張 藝,等. 基于不同類型秸稈制備的生物炭對稻田土壤溫室氣體排放的影響[J]. 江蘇農業學報,2019,35(6):1374-1380.

[25]Ogawa M,Okimori Y,Takahashi F.Carbon sequestration by carbonization of biomass and forestation:three case studies[J]. Mitigation and Adaptation Strategies for Global Change,2006,11(2):429-444.

[26]Steiner C,Dearruda M R,Teixeira W G,et al. Soil respiration curves as soil fertility indicators in perennial central Amazonian plantations treated with charcoal,and mineral or organic fertilisers[J]. Tropical Science,2008,47(4):218-230.

[27]Herath H M S K,Camps-Arbestain M,Hedley M. Effect of biochar on soil physical properties in two contrasting soils:an alfisol and an andisol[J]. Geoderma,2013,209/210:188-197.

[28]Oguntunde P G,Abiodun B J,Ajayi A E,et al. Effects of charcoal production on soil physical properties in ghana[J]. Journal of Plant Nutrient and Soil Science,2008,171(4):591-596.

[29]Githinji L.Effect of biochar application rate on soil physical and hydraulic properties of a sandy loam[J]. Archives of Agronomy and Soil Science,2014,60(4):457-470.

[30]Eastman C M.Soil 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of an aeric ochraqualf amended with biochar[D]. Columbus:the Ohio State University,2011.

[31]Zhang Q Z,Wang Y D,Wu Y F,et al. Effects of biochar amendment on soil thermal conductivity,reflectance,and temperature[J]. Soil Science Society of America Journal,2013,77(5):1478-1487.

[32]Ventura F,Salvatorelli F,Piana S,et al. The effects of biochar on the physical properties of bare soil[J]. Earth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 Transactions of the Royal Society of Edinburgh,2012,103(1):5-11.

[33]Oguntunde P G,Fosu M,Ajayi A E,et al. Effects of charcoal production on maize yield,chemical properties and texture of soil[J]. Biology and Fertility of Soils,2004,39(4):295-299.

[34]鐘 帥. 生物質炭對潛育性稻田水稻營養的影響[D]. 重慶:西南大學,2013.

[35]周運來,張振華,范如芹,等. 秸稈還田方式對水稻田土壤理化性質及水稻產量的影響[J]. 江蘇農業學報,2016,32(4):786-790. 殷稼雯?李加男?張 增,等. 江蘇北部內陸水域大型底棲生物群落特征及時空格局[J]. 江蘇農業科學,2020,48(21):261-268.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综合一区国产精品| 国产第一页第二页| 国产成人艳妇AA视频在线| 国产91麻豆免费观看| 日本精品影院| 天天爽免费视频| 亚洲成人网在线观看| 亚洲人精品亚洲人成在线| 色哟哟精品无码网站在线播放视频| 国产欧美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综合日韩精品无码首页| 亚洲欧美综合另类图片小说区|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免费国产| 最新精品久久精品| 精品99在线观看| 国产中文一区a级毛片视频| www精品久久| 91久久国产综合精品女同我| 91九色最新地址| 欧美亚洲日韩中文| 亚洲日本www| 黄片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日韩免费| 日本精品αv中文字幕| 又黄又湿又爽的视频| 国产成a人片在线播放| 黄色网站不卡无码| 在线精品自拍| av一区二区三区高清久久| 不卡午夜视频| 国产精品片在线观看手机版| 黄色三级毛片网站| 尤物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AV不卡在线永久免费观看| 露脸国产精品自产在线播| 国产第三区| 亚洲第七页| 在线日本国产成人免费的| 色哟哟色院91精品网站| 国产成人av大片在线播放| 欧美中文字幕在线视频| 国产一级无码不卡视频| 国产成人欧美| 激情六月丁香婷婷| 亚洲最新在线| 久久综合亚洲色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99久久无码毛片一区二区|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国产一区| 玖玖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69精品久久久久妇女| 精品久久久久成人码免费动漫| 国产精品大尺度尺度视频| 欧美亚洲日韩中文| 国产亚洲精品97AA片在线播放| 2021亚洲精品不卡a| 四虎影视8848永久精品| 国产成人禁片在线观看| 国产综合精品日本亚洲777| 丰满人妻被猛烈进入无码| 欧美不卡视频在线| 香蕉国产精品视频| 国产91成人| 欧美日韩精品一区二区在线线| 在线免费观看AV| 九色视频线上播放| 国产H片无码不卡在线视频| 国产综合无码一区二区色蜜蜜| 午夜影院a级片| 亚洲综合片| 青青青国产在线播放| 亚洲中文制服丝袜欧美精品| 欧美精品影院| 免费一级毛片在线播放傲雪网| 国产视频欧美| 久久a毛片| 永久天堂网Av| 久久一级电影| 影音先锋亚洲无码| 久久精品波多野结衣| 四虎成人精品在永久免费| 国产jizz| 男人天堂亚洲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