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金東


端午文化具有悠久的歷史,是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中的一顆燦爛的明珠。在端午節發展的歷程中,形成了豐富的文化特色和豐富的文化藝術作品,發展到今天也形成了比較繁榮的端午文化產業。同時,端午文化給我國的消費水平帶來巨大的活力,端午節期間國內的消費水平得到了非常明顯的增長。而對于端午文化的發展,我們應當從文化傳承的角度,以創新發展的精神,發展出具有端午文化色彩和新時代特色的文化事業。
端午節文化習俗演變進程
早在兩千多年前,端午節就在民間形成了一個節日傳統習俗。而關于端午的最初來源,也有著各式各樣的傳說和史料記載,而最被我們所公認的就是對于愛國詩人屈原的紀念。端午節作為我國的幾大傳統節日之一,有著比較豐富的節日稱謂,女兒節、粽子節、龍舟節、玉蘭節等都是對于端午節的另外美譽。端午節最重要的一項文化習俗就是吃粽子,在很早以前,古代的勞動人民就發明出來粽子的做法,吃粽子也成了端午節的一項重要儀式,特別是在宋代,吃粽子是一種風雅的時尚出現了很多關于粽子的奇特做法,就包括現代的水果粽子就是流傳于宋代。據說蘇軾就特別鐘愛于研究粽子的做法,對于粽子的味道也道出了“時于粽里見楊梅”的評價。而現在最常見的咸粽子,也是發展到清代被進貢上朝以后才逐漸流傳下來的。
除了吃粽子以外,賽龍舟也是端午節流傳下來的一項非常重要的文化習俗。賽龍舟的精彩場面在古代就被津津樂道,詩人們用了大量優美的詩句來贊嘆龍舟比賽的熱烈場面,從唐代的“兩岸羅衣破暈香,銀釵照日如霜刃”,到乾隆留下的“中流九龍舟,誰肯相參差”,這些詩句都無不在贊嘆龍舟比賽具有強烈的觀賞性,能夠激發出人們的端午慶祝氛圍感。再者,端午節有著豐富多彩的民俗文化活動,在悠久的歷史長河中流傳下來的絕不僅僅限于吃粽子和賽龍舟這兩項文化習俗,在端午時節,人們還掛上艾草來驅趕蚊蟲,為防止在炎熱夏天瘟疫的發生,通過喝雄黃酒祛除“邪氣”,通過佩戴香包來點綴修飾自己,這些都是端午節的風俗習慣。而端午節發展到今天,成了一項人們外出旅行的絕佳好日子,人們會在端午小長假期間結伴出游、乘涼避暑,增強生活體驗感。端午文化習俗在演變過程中激發出了豐富的文化活動形式,創作出了優秀的端午文化作品,我們應當對這些流傳下來的端午文化習俗進行傳承和發揚。
端午節文化對我國居民的消費影響
端午節流傳下來的豐富的傳統文化習俗發展到今天,對我國的居民消費產生了很大的影響,特別是對旅游業、文化產業、餐飲行業等行業消費產生了很大的刺激作用,促進了國民在端午節期間的消費水平。像端午節這樣的傳統文化對消費市場比較大的影響還是基于傳統文化所在的土地。
比如旅游景點之類的,大家在消費的時候會考慮到具有當地傳統文化的食品或者是特產。在端午節,禮物經濟成了一個非常明顯的經濟活動,月餅與粽子市場是禮物經濟的關鍵組成部分,是禮物消費的重要推動力,在傳統型節日向家人與親戚贈送上述禮品現今已越來越普及,并催生出越來越多的特色端午節禮物、食品生產廠家加入市場??梢钥闯?,端午節下的禮物經濟讓居民消費水平上升到了另外一個層級。
與此同時,在端午小長假期間,人們通常都會結伴外出旅游、參加各種親朋好友之間的聚會以及參加文娛活動,像賽龍舟、包粽子比賽、看電影成了現階段人們在端午期間選擇的幾項主要文娛活動,而在這些端午文娛活動的背后,更是顯示了人們非常愿意在端午小長假期間增加消費支出,特別是增加對于文化產業的消費支出,這種消費支出一方面促進了文化產業的健康蓬勃發展,另一方面改進了國民的消費觀念,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國民消費水平。
另外,根據相關數據報告顯示,2020年端午節期間,全國日均夜間消費額比2020年5月最后一個周末的日均消費額增長11%,但與2019年端午節相比仍會下降8%。上海、深圳、成都、廣州、重慶、杭州、西安、南京、蘇州、東莞位列2020年端午節期間全國夜間消費熱門城市前十名。
從這些數據可以看出,即便是受到疫情的巨大影響,我國的居民消費呈現了很大的下滑,但是端午節消費出行消費仍然在很大程度上刺激了國民的消費水平。
端午節文化的現狀
對于端午節這一非常重要的傳統文化節日來說,我國非常重視對于端午節文化的發展。國內對于端午文化的重視程度也比較強,能夠在端午期間開展各色各樣的端午文化活動來傳承端午文化,特別是在民間對于吃粽子、賽龍舟等活動非常重視,這也體現了現階段對于端午文化的發展,社會各界和人民顯得非常重視。然而,不得不提的是,現階段我國青少年對于端午文化的認知程度還比較淺。受到很多西方國家節日的沖擊,在國內的青年一代顯得對于西方節日的慶祝非常重視,而對于像端午節這樣的傳統文化節日,其繼承和發揚工作進行得還很不到位。
沒有文化的繼承和積累就沒有文化的豐富和發展。傳統文化具有相對穩定性,它保留一定特征,具體內涵因時而變。我們需要取精去糟推陳革故來發展端午節,舍棄其中不合理的慶祝方式。那么是誰在影響端午節文化的發展?在我國,隨著生產力和生產的發展,促進了我國社會制度的變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決定了我國文化的發展方向,在其中教育和科技的變革也深刻影響著端午節的傳承和發展。
在這個發展過程中,端午節文化蘊含的精神也不斷激勵中華兒女投身我國的社會建設推動社會的發展。我們仍然需要取精去糙推陳出新為其注入時代精神,這樣,才能讓端午節文化,讓中華文化保持民族特色,永葆生命力競爭力。讓我們能夠堅定文化自信,自覺成為中華文化的傳承者、享用者、建設者,激勵我們投身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文化強國建設,助力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使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加快推進我國端午節文化產業繁榮
端午節文化產業主要包括了與端午傳統文化相關的文化藝術創作、電影電視作品等,加快推進我國端午節文化產業繁榮有利于促進我國傳統文化在國內的“根深蒂固”和在國外的“源遠流長”,對于增強文化自信,加快文化傳播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因此,應當要從多個方面、各個角度來加快推進我國端午節文化產業繁榮,保證文化產業能夠有效促進對于端午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揚。
一方面,要加快建設端午文化產業,拓展端午文化發展渠道,增進多方面的端午文化交流工作。要通過優秀的影視作品來加強對于端午傳統文化的傳播力度,以及增強人們對于端午文化藝術作品的鑒賞力度,通過優秀的端午文化藝術作品來發揚傳承下來的悠久的文化藝術作品。要鼓勵文化產業加快發展的步伐、提升產業的質量,要從基層推進對于端午文化的宣傳工作,比如說可以進行基層端午節文化藝術交流活動和藝術演出活動,來從基層加強對于文化產業的建設。
另一方面,對于端午文化產業的發展離不開現代化的科學技術支撐,要在發展建設端午文化產業的過程中增強科技創新力和文化創造力,充分結合科學技術的力量,加快對于端午文化產業的經濟建設,比如說推動影視產業的大力發展,通過現代化手段、高水平科學技術來助推端午文化產業繁榮。
作者單位:中共北安市委黨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