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云龍 陳唯一 吳曜宇 張賓


兩宋時期歷經三百多年的時間,雖然商業社會以及文化發展達到頂峰,但是孱弱的軍事力量以及同周邊少數民族政權的戰和歷程卻是宋代歷史的軟肋,特別是宋代與少數民族的戰爭中,其主要以防御守勢為主,而主動出擊則是寥寥無幾,因此對于宋代防御體系的研究就顯得格外重要。都城作為全國政治、經濟、文化乃至軍事中心,加之宋代強干弱枝的情況,對于都城防御研究就顯得很有必要,而在古代科技有限的情況下,自然地理要素對于城市防御則更加重要,所以研究自然地理環境對于古代城市防御體系尤為重要。
宋代以前自然地理環境對城市防御的影響狀況
宋代之前的城市防御對于后來的對照具有重要作用,而對于科技普遍不夠發達的古代社會,研究城防的意義在整個軍事史、建筑史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
先秦時期的城市數量遠不及后來之發展,而最為主要的就是以都城防御為重點,如“兩湖地區的新石器時代的城往往在人工開鑿護城河壕的同時,還利用相鄰的自然河湖、溝壑作為防御設施。這不僅減輕了工程量,同時也使城的防御功能更為有效實用。湖北天門石家河城遺址城垣外側環繞一周溝壕,主要經人工開挖而成局部利用自然沖溝加以連通?!睆倪@可以看出,從新石器時代開始,城市防御就與自然環境密切相關。
秦漢時期伴隨著郡縣制的發展,城市的重要性也從都城向各種城市延展開來,并且伴隨著疆域的擴大,新興城市的建立與國家維護利益并肩發展,如《漢書.匈奴傳》說,“蒙恬和他的軍隊‘悉收河(黃河)南地,因河為塞,筑四十四縣城臨河,徙適戌以充之”。中國城市發展至秦漢時期自然要素之于防御體系依然重要。
魏晉南北朝時期伴隨著統一國家的分裂和各政權間戰爭頻率的增加,北人南遷,以及后來南北朝的對峙,城市的防御重要性達到了空前之高度。其中,北魏在南北朝時期影響重大,北魏所面對的威脅不僅僅是南朝,更有北方之柔然,例如北魏時期的六鎮就是專門為了拱衛首都平城,且依托河套地區黃河、陰山之險進行防御,如“不過作為拱衛都城的主要邊防工程,六鎮應該在定都之初就已開始修建,此后歷代皆有營建?!绷偟能娛轮匾砸膊粌H體現在防御北方民族上,在北魏后期,六鎮之亂也是導致北魏走向衰落和滅亡的關鍵因素。
隋唐五代時期中國的經濟、文化、國力等達到了一個頂峰時期,開放的對外政策以及強大的國力使得隋唐時期軍事上也達到一個歷史興盛時期,而軍事上的強大也使得當時城市防御對于自然條件的依賴度下降,而更多地運用強大的軍事力量以及先進的科技力量對城市進行拱衛,相對于前代,時代越往后期發展,城市防御對于自然的依賴度越低。例如安西四鎮在新疆地區雖然無險可守,但是唐王朝依靠強大的軍力維護了自身在西域的國家成果。
南宋定都前杭州的發展
南宋政權在發展階段中,曾就行都位置做過多次遷移,南宋建立初期由于金兵乘勢南下一路圍追堵截,另外南宋朝廷剛剛建立不久,政權不穩,所以行都位置也伴隨著皇帝政權的逃亡而變化,直到紹興八年南宋政權穩定之后才真正將行都定于杭州即臨安府。而南宋最終定都于臨安一定有他們自身的考慮,關于都城的治所一定要考慮到各個方面才能進行最終的決策,之所以定都前杭州地區一定有其自身條件來支撐其成為都城所在地,所以探討定都前臨安杭州的發展就顯得極其重要。
杭州的前身歷史很早,從很早的新石器時期杭州地區就取得了開發和發展,如“多少世紀過去了,大約到了距今四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今杭州城的西北一帶已有原始人類活動。”從最早的余杭地區的良渚文化開始,杭州地區就獲得了開發以及發展,從先秦的天下九州開始,早期杭州隸屬于揚州,從越國統治到楚國統治再到秦帝國統治,杭州得到了發展。到了秦朝杭州有了最早的前身錢唐縣,而其所在地毗鄰錢塘江,也不難看出其早期名稱的由來。從秦漢到魏晉南北朝時期,隨著北方戰亂以及北人南遷給南方帶來了卓越的發展,特別是江南地區發展尤為顯著,如:“不久,南朝蕭梁政權(503—557年)又將錢唐縣升為臨江郡,到陳代(558—589年)改臨江郡為錢唐郡?!?/p>
從隋唐時期開始,杭州進入了崛起發展階段。一方面隋代所修筑的京杭大運河大大提高了杭州地位,杭州也隨之進入到全國重要城市之中,南北溝通不僅帶來了豐富的物產和經濟貿易往來,更推動了文化上的傳播,使得杭州在這一時期取得了蓬勃的發展。另一方面,歷代官員的勵精圖治以及百姓們的共同努力推動了杭州城市的迅速發展,其中以袁仁敬、李泌、白居易等最為突出,他們都在杭州任職期間對當地發展做出卓越貢獻,客觀上推動了杭州地區的發展。而到了五代十國時期,杭州作為吳越的首府所在地,重要程度和發展程度自然也是不言而喻,加之唐代后對外海上貿易繁榮,給地理位置優越的杭州更好的發展地位。到南宋政權確立杭州臨安府為行都之時,臨安已經在全國各個方面擁有重要地位。尤其是軍事態勢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最后定都于臨安的原因,這也凸顯出研究臨安這一地區軍事防御位置的重要價值。
南宋臨安自然地理條件在防御體系中的重要作用
臨安府的地理位置非常特殊,其位于今浙江省西北部、杭州灣西部,大體位于長江中下游平原的南端,浙閩丘陵的北端,處于兩個大地形單元的交匯地帶,而這也反映著杭州附近擁有眾多的低山丘陵。杭州西部、中部和南部屬浙西丘陵區,主干山脈有天目山、白際山、昱嶺、千里崗和龍門山等,其中多座山峰海拔超過1500米,地勢相較于周邊較高,這樣的地形單元構造在古代有利于防守。
不同的丘陵之間可以相互呼應援助,另外,多山多丘陵的地形不利于大規模的騎兵部隊展開陣型。金軍在歷來與宋王朝的戰爭之中都以強大的騎兵部隊為矛頭,而廣大的平原地區則是金軍最為理想的作戰環境??v觀宋王朝歷史,不管是與遼朝還是金朝之間的作戰,宋王朝總是處于一種被動防守的形式展開對抗,或以城池堅守不出,或以山川大河為依托進行抵御。以北宋澶淵之盟的澶淵之戰最為典型,依托堅固的城市以及黃河這樣的天然屏障在防守作戰中取得了一定的優勢,當然也與宋真宗、寇準等人的努力密切相關。另外一個案例是南宋時期抵御元朝軍隊的四川釣魚城,釣魚城處在合川平行峽谷之上,且為臺地平頂山,從山上構建層層防御體系,且山勢險阻陡峭,地形較為狹窄,不利于大規模軍隊的展開,騎兵部隊的沖擊力也隨之減弱,加之北方士兵水土不服,四川地區泥濘潮濕,進一步阻礙了騎兵的作用發揮。其次,河水也在其中發揮了重要作用,釣魚城處于嘉陵江、渠江、涪江交匯處,并且釣魚城周圍又三江圍繞形成一個陸上半島狀地區,三面環江且地勢險要,防守起來就相對容易,可以形容為“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并且從蒙古軍隊久攻不下,蒙哥汗戰死沙場也足以看出釣魚城防御體系的成功之處,由此反映了山川險要地勢在古代社會戰爭中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