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聿寧




摘 要:隨著現代化的推進,科學技術飛速發展,新媒體技術得以廣泛運用,并迅速向其他領域開拓展開,為人們生活活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現代壁畫藝術作為人類生活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要求能夠滿足人們視覺上的審美體驗,還要求能夠對各個感官以及心靈上得以重視。現代壁畫與新媒體藝術相融合,更加創新性的拓展了現代壁畫的表現形式與風格,例如使用互動藝術、聲光電等元素,利用技術方面的優點,為壁畫創作者提供了更多的表現技術與工具,拓展了繪畫思維,進而增加觀者的用戶體驗感。
關鍵詞:新媒體技術;現代壁畫藝術;互動藝術;聲光電
一、新媒體藝術
新媒體藝術是指基于最新科技成果的數字化、信息化的新技術,利用除傳統繪畫、雕塑之外的新型材料與新技術手段所進行的藝術創作和實驗,包括利用互動媒體、數字影像技術、三維動畫等最新科技信息成果作為創作媒介的藝術作品。新媒體藝術處于信息技術和網絡技術發展的大背景之下,它融合了數字處理技術、計算機網絡技術、數字影像技術等多學科領域,形成藝術創作、呈現、傳播、鑒賞、評價的嶄新藝術形式。作為新型的藝術形式,新媒體藝術依賴于高科技的發展,從視頻藝術到數碼藝術再到交互藝術,進一步體現了新媒體藝術與新技術之間的不可分割的聯系。
二、現代壁畫的概念
“壁畫是利用建筑空間及其內外環境,在室內墻壁,承重柱,天花板和地面上以及室外墻壁上進行繪畫,或者通過工藝手段及其它技術制作完成的可視化的空間作品,作為藝術品裝置于人類生存的環境之中。”現代壁畫與傳統壁畫相比而言內涵在本質上是沒有太大區別的,但是傳統壁畫藝術的表現形式相對較弱,他不存在更新與升級的概念,而現代壁畫能夠利用最新的科技手段對作品進行及時的更新、維護以及修復,這是現代壁畫在技術領域上的一大飛躍。另外,現代壁畫藝術不再停留于“壁”的概念上,其載體已經與環境融合為一體,壁畫的繪制越來越注意作品與觀者的相互聯系,設計更加注重強調動態和立體的特點,能夠調動起觀者積極的參與感與互動性。現階段,壁畫藝術已經不再是單純的平面、靜態的繪畫形式,而是將繪畫藝術與新技術高度融合,轉變成為綜合的立體、動態的表現形式。
壁畫藝術本身具有一定的審美價值、功能價值以及經濟價值等,在傳播文化時能夠將這些功能價值充分的表達,使得人們在獲取信息的同時,不僅能夠得到空間藝術的參與感,更能滿足人們的心理需求,充實人們的精神世界。
三、新媒體藝術在現代壁畫中的表現與應用
隨著科技的迅速發展,在科技領域中最新研究成果以及技術裝置裝備受到人們的廣泛關注,這些高科技技術不僅能夠方便人們的日常生活,還能在各種藝術創作當中起到提高審美情趣、陶冶情操的作用。人們所處的公共空間環境因科技的發展呈現出新的景象,傳統的藝術材料與創作方式已經很難滿足藝術家對現代壁畫的創作,壁畫作為公共空間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緊隨時代發展,充分利用新技術、新材料以及新媒體元素,在歷史發展的長河中亙古不衰。藝術創作者通過借助科技最新成果以及技術裝置裝備在壁畫創作過程中思路得以創新性擴展,通過錄像投影裝置、交互設計裝置等元素將平面藝術立體化。新媒體藝術與壁畫藝術的融合,塑造出一種具有互動性的全感官藝術形態,具有沖擊力與吸引力,突破了時空的局限性,體現出壁畫自身具有包容性的特征,呈現出一種動態的、多元化的發展趨勢。
首先,在信息時代的發展之下,以計算機技術為基礎的數字繪畫藝術受到廣大創作者的青睞,這種新型的藝術形式更多的是注重藝術家的思維表達,在掌握基本的快捷鍵的基礎之下就可以很好的表達其思想情感。相比較與傳統的繪畫方式而言,電腦技術的使用可以很大程度的提升速度以及質量,減少不必要的人力物力財力的損失。比如,在2020年4月份天津軌道交通集團招募的天津地鐵4、10號線車站公共藝術品設計方案中,我們團隊就7個站點進行設計,同學們使用AI、PS等計算機軟件進行創作,這樣的好處直接就是畫錯可以直接撤銷,能準確把握作品的整體性,為創作提供了極大的靈活性與創作靈感。在短短2個月的時間里,完成了10余幅長為28米高為4米的大型壁畫設計,《梅江春月》(如圖1)、《解放橋的時代歷程》以及《天津幻想曲》三副作品榮獲獎項。正是因為新媒體時代的發展,使得本次招募活動得到社會各界廣泛關注和踴躍投稿,這是天津史上第一次以新媒體網絡征集的形式來參與到城市文明建設,進一步挖掘了城市獨特的文化特色,為現代壁畫更好更快發展作出了偉大貢獻。
其次,新媒體技術在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播方面已經得到普遍應用。眾所周知,文物修復是一件十分考驗修復工作者技能以及知識儲備的工作,這份工作看起來只是簡單的清洗、填色、修補的程序,但是一旦發生偏差就會造成難以衡量的損失。新媒體技術的介入能夠更好的協助修復工作者的工作,在進行修復之前可以利用科技手段模擬文物修復效果,然后制作效果圖與實施方案作為修復依據,避免對文物產生二次傷害。單從壁畫領域來講,新媒體技術不僅能夠幫助修復難以修復的文物作品,還能夠改變單純的觀賞模式,加入互動裝置,用新的形式展現古代文化,促使觀者能夠積極主動的去接受、傳播和保護古代文明。信息技術的應用杜絕了觀者難以全面領悟壁畫題材內容以及文化、古代壁畫的時代風格跟不上現代審美的步伐等問題的產生。之前只能在固定地點參觀的壁畫作品通過新媒體藝術的介入也能夠在全國乃至全世界的展出,例如,梵高沉浸式藝術展(如圖2)通過新型燈光裝置、全息投影技術、VR互動等現代科技手段,于北京、巴黎、倫敦、新西蘭等地相繼開展,還原梵高200多幅原作,利用高科技將動態的影像信息、聲音信息加以傳達梵高藝術魅力,增強了觀眾的直觀感受,給人以震撼心靈和情景共鳴的效果,提高了大眾文化的參與度,增強了公共藝術的傳播的影響力。
最后,新媒體藝術運用到現代壁畫設計當中促使壁畫的表現形式豐富多彩,創作思想得以創新性的拓展。在壁畫創作過程中,其視覺表現形式不是一成不變的,它可以隨時代發展而發展,任何事物合理使用都能成為藝術。無論是使用傳統的材料與工藝,還是使用聲光電等新媒介,只要能與周圍的環境相協調相吻合,都能展現現代壁畫其自身的包容性特征。如青島五四廣場大型燈光秀(如圖3),主要將青島五四廣場周圍建筑作為作品的“壁”,以新媒體、聲光等裝置的形式將青島海洋文化等元素作品滾動播放,是一件新媒體技術與壁畫結合的優秀作品。
此外,成都5號線撫琴地鐵站壁畫《鳳求凰》(如圖4)運用大理石、LED屏幕動畫視頻、音響效果、亞克力和程序控制系統等工藝和技術,是現代壁畫多元形式融合的成功案例。畫面生動展現西漢時期卓文君與司馬相如的歷史典故,對弘揚中國文化起著積極的作用。在現代壁畫的創作過程中,多元化的搭配手段已經成為重要部分,新媒體技術的介入,使得壁畫的呈現出多樣性、綜合性的表現趨勢。
結語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現代壁畫向數字化轉變成為必然。在現代化信息技術的干預下,現代壁畫在創作過程中可選擇的藝術表達形式將變得多樣化,創作思想以及內涵將越來越廣泛,我們不僅要了解掌握傳統的表現手法與形式,還要時刻關注新型藝術成果的產生。只有將兩者充分融合協調、才能促使現代壁畫的表現的題材也會更加的生活化,表現的方向也會更加多元化,進而才能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以及觀眾的審美要求。
參考文獻:
[1]張超.新媒體條件下現代壁畫設計的可行性探究[D].2009.6
[2]陳志瑩,劉琦嘉.新媒體時代表達方式的變革[J].藝術與設計(理論),2014,2(08):45-47.
[3]陳一婧.新媒體語境下壁畫的數字化敘事研究[J].藝術教育,2014(12):285-286.
[4]張平平.從傳統壁畫到當代壁畫——中國壁畫家對當代新型壁畫藝術的探索[J].美與時代(上),2014(03):3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