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辰曉
摘 要: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我國的政治及文化在世界上的影響力越來越大。藝術是文化領域不可或缺的部分,隨著傳統文化的不斷復興,中國畫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會。本文將簡單分析中國畫的水墨濃淡相關問題,希望能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關鍵詞:中國畫;水墨;濃淡;五色
前言:水墨藝術為我國傳統繪畫當中最為璀璨的瑰寶,以簡淡、玄遠的風格使得中國畫具有了區別于西方繪畫的審美及邏輯體驗。中國畫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媒介就是水,通過水的調解,水墨的魅力就綻放出令人驚喜的異彩。不光具有“運墨而五色具”的功能,還為我國的文人墨客在創作書畫的時候提供了更多悟道、觀道的可能。
一、中國畫水墨濃淡同五法的關系
中國畫藝術是我國一項非常典型的傳統文化,有著極強的視覺性、造型性、空間性的美學特點。從中國畫技法方面講,創作者采用的工具,手段,創作過程,語言形式等,是一種綜合性和復合性都很強的藝術類型,創作者必須集“墨法、筆法、色法、紙法、水法”五法于一身。而同我國傳統文化相聯系,這五法相對應的就是“陰陽五行學說”,具體來看,筆法為金,墨法為木,水法為水,色法為火,紙法為土。假如將五法說同五行說進行辯證對應,則中國傳統水墨畫體系會令人有更深的感悟。
所謂“有法就有化”,不僅合乎歷史,也合乎邏輯。所謂的法,即規律、法度、規矩,通常指尊重權威,約定俗成,遵守程式,有著很強的師承,傳統,穩定,保守等特點。而所謂的化,就是轉化,異化,同化,轉化等,通常指藐視權威,不拘陳規,突破程式,具有激進,挑戰,革新等特點。
近些年來,我國傳統水墨畫的革新及世界化、現代化進程比較快,部分創作者積極開展實驗,努力探索創作的新方向和新技法,無論從表現手段還是創作題材,以及造型語言、工具材料,都進行了全面創新。例如紙法方面的革新,以往的紙法通常都是運用生宣紙進行寫意畫的創作,運用熟宣紙進行工筆畫的創作,但最近幾年有很多人都采用生宣紙創作工筆畫。
濃淡說貫穿于整個創作的五法之中,也就是紙法,水法,色法,墨法,筆法,畫面中的濃淡變化是通過五法的綜合運用實現的最終效果,缺少其中哪一法都不可以,當然,如果單從一法談濃淡,也是不成立的。中國畫革新的過程中,有人認為不管怎樣,都必須使用宣紙,如果不使用宣紙,那么就無所謂中國畫了。這也說明了紙法的重要性。
因為中國水墨畫不用顏料,所以創作者一定要深諳用墨之道,充分利用墨的濃淡表現不同空間景物,從而使墨呈現出豐富的墨韻,墨色,墨光,通過墨的濃淡營造不同意境。創作一幅墨竹,就會將竹子畫成墨色,而山水畫,通常都會運用“高墨猶綠,下墨猶赪”的方法,也就是說高處運用比較濃的墨色,體現遠山及樹葉,而低矮處運用淡墨表現近山及樹干。因此,從某種程度上看,我國的水墨畫具有象征派,表現派,抽象派等諸多繪畫派別的雛形,以至于野獸派畫家馬蒂斯也是從中國畫中得到靈感。
二、水墨畫中濃淡色彩的意義
在中國畫領域,特別是水墨畫創作的時候,濃淡具有非常重要的價值及意義。清朝的王昱所著的《東莊論畫》當中就“筆墨”“筆墨功夫”等問題展開論述的時候,就強調畫家一定要重視濃淡變化問題。而對中國畫筆墨理論做了全面而深刻研究的黃賓虹,就提出了“五筆六墨”理論,將墨法分成六中,第一和第二分別是濃墨和淡墨。
在技法操作方面看,墨的濃淡及變化,為創作中國畫中非常重要的藝術表現及造型語言方法。畫家們都要用墨,用筆,用色對畫作中的形象和題材加以區分,例如輕重,陰陽,明暗,向背,遠近,繁簡。通常畫家在表現遠景的時候都會選擇淡墨和淡色,而表現近景的時候就會用濃墨濃色。同西方風景畫比較而言,我國的山水畫無論從美學追求、藝術風格看,還是其審美價值,都對氣勢加以強調。所以,在創作高山巨壑、層巒疊嶂等山水題材的時候,尤其是畫中設有流水,小橋,亭閣,人家,云霧,瀑布等自然現象及景物的時候,創作者就會使墨色的濃淡變化更加豐富,更加細致,層次上也會更分明,從而使觀賞者能夠看到透視關系和空間關系,體會到山的高低錯落及云霧繚繞的雄壯之美。
中國山水畫畫家首先追求的是雄渾氣勢,其次就是深邃意境。在構思整個畫面的時候,畫家特別重視營造意境,而意境更是離不開墨的濃淡變化。李可染就說過,“意境是山水畫的靈魂”,多次強調“意匠”作用。他說的意匠,就是那些為了營造某種意境而苦心尋找最佳藝術手段和表現方法,進而創作出符合畫家內心所想意境的畫面,其中墨的濃淡就是一個重要的方法。
畫家郭熙父子曾在《林泉高致》中就明確指出,優秀的山水畫要基于觀賞者“四可”或“四思”的藝術效果及審美享受,“畫凡至此,皆入妙品”。所以,那些氣勢雄渾的山水妙品,就會讓觀賞者感受到一種只可遠觀不可近玩,可望而不可及的距離感,從而獲得較佳的情感體驗。
那些純黑白的水墨畫,濃淡問題指的主要是墨色墨彩變化和對比,此外,還要恰當處理畫中不用墨和用墨之間的關系。而每一位優秀的畫家,都充分了解“空白”“白”之于墨的重要意義,留白的實際是空、但、虛,是極致精當的用墨,所以會有“素以為絢兮”“知白守黑”等表現手法。
結語:
中國水墨畫是我國藝術領域中一顆璀璨的明珠,不僅對我國藝術、文學、建筑等諸多行業及藝術產生了重要影響,而水墨畫一個關鍵的問題就是墨的色彩與濃淡,黑白二色表現出五彩,甚至千萬種顏色,這就是水墨畫經久不衰的魅力之所在。
參考文獻:
[1]劉義慶. 世說新語[M]. 北京: 中華書局, 2014.
[2]郭若虛. 圖畫見聞志[M]. 北京: 人民美術出版社, 2016.
[3]王建玉. 中國美術批評[M]. 北京: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2017.
[4]李澤厚. 美的歷程[M]. 北京: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