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京晶 張俊芝
(中國礦業大學(北京)管理學院,北京市海淀區,100083)
隨著供給側改革政策的實施,我國煤炭行業基本完成去產能目標任務,但在經濟新常態的壓力下,煤炭企業依然處于利潤率偏低的困境。為加大利潤獲取力度,確保經濟效益最大化,煤炭企業應當加強對成本控制的重視程度。近年來,專家學者關于煤炭企業成本控制的研究主要涉及物流供應鏈、庫存結構以及價值鏈模型優化等方面,并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但是研究方向大多從成本控制流程優化的角度出發,缺乏與大數據等技術手段的結合。實際上,在當今大數據環境下,煤炭企業應當加快轉型升級,打造專屬數據平臺系統,助力煤炭企業成本控制。鑒于此,筆者根據大循環成本理論,從可持續發展角度研究了煤炭企業的成本構成,利用作業成本法獲取更加精確的煤炭成本信息,借助云會計平臺為數據分析處理提供有利保障,以便具體闡述在大數據環境下成本控制的實施過程。
我國煤炭行業目前處于結構優化調整及轉型升級期,如何在競爭激烈的市場環境中取得一席之地是煤炭企業亟需解決的發展問題。成本作為一個企業利潤的奠基石,是煤炭企業管理的重中之重。目前,我國部分專家學者對煤炭企業成本控制的研究主要有:竇孟忠(2013)從供應鏈角度出發構建煤炭企業成本管理體系,完善成本管控機制;李躍、任一鑫(2016)通過建立煤炭企業價值樹模型,針對關鍵增值環節提出成本管控對策;張延霄(2016)利用大數據的分析統計功能,針對煤炭企業關鍵成本,提出相應的成本管理方法;徐竹材(2018)結合大數據技術和云會計平臺,運用作業成本法為煤炭企業物流成本控制提供優化思路。
綜上可見,煤炭企業成本控制受到相關研究學者的重視,與成本控制有關研究均取得顯著的研究成果。但隨著大數據時代的到來,僅局限于針對煤炭企業成本構成中的某一個側面應用大數據技術進行成本控制,缺乏全局性與整體性。因此,筆者通過運用作業成本法優化煤炭企業成本構成,具體研究大數據在煤炭企業成本控制中的應用,旨在為煤炭企業降本增效助力。
大循環成本[1]是從整個物質世界的循環過程看待成本消耗及成本補償問題,煤炭作為自然資源,其成本可納入循環成本中。基于可持續發展理論,在以經濟發展為核心的同時,保持環境質量和資源質量,完成資源消耗與補償的良性循環,致力于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煤炭資源存量有限,為了實現煤炭企業良好發展,完善煤炭產品成本補償機制,就需要全面認識煤炭企業成本構成。筆者從可持續發展角度根據大循環成本理論,將煤炭企業成本構成劃分為資源成本、開發成本、生產成本、安全成本、環境成本、資本成本及轉產發展成本[2]。煤炭企業成本構成見圖1。

圖1 煤炭企業成本構成
(1)煤炭企業資源成本。資源成本是指煤炭企業為取得資源開采權而承擔的費用,以稅收為主要表現形式,主要包括礦產資源稅和行政性收費。我國對煤炭資源實行從價計征資源稅稅費的繳納辦法,計算公式為:應繳納資源稅稅額=應稅煤炭產品銷售額(自用額)×適用稅率。行政性收費是國家對煤炭資源所有權的表現,主要有礦產資源補償費、采礦權價款、探礦權價款、采礦權使用費、探礦權使用費、礦區使用費及開采登記費等。
(2)煤炭企業開發成本。開發成本是指煤炭企業為了獲取煤炭資源而進行的勘探、設計以及基礎建設工作所需要的資金投入,主要分為地質勘探費、礦區設計費和礦山建設費。其中,地質勘探成本包括煤炭企業在詳查和勘探階段所付出的成本。礦區設計成本是指煤炭企業在進行礦區建設、生產規劃而支付的設計費用。礦井建設成本則指煤炭企業依據設計方案進行礦井與礦區基礎設施建設所投入的成本。
(3)煤炭企業生產成本。生產成本是指煤炭產品及其他產品在產生階段所耗費的各項支出,主要包括材料費、燃料動力、職工薪酬、水電費、折舊費及維簡費等[3]。
(4)煤炭企業安全成本。安全成本是指煤炭企業為保證安全而支付的各項費用,既包括保證性安全成本,是指為提高安全生產水平而主動進行的相關資產投入;又包括損失性安全成本,是指為解決安全問題而付出的費用。
(5)煤炭企業環境成本。環境成本是指煤炭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為治理或補償對礦區生態環境造成的破壞所產生的費用支出,主要包括排污費、環境檢測費、污染清理費、環境影響賠償費、地下充填費、植樹及綠化費、土壤重構費用以及環境保護教育費[4]。
(6)煤炭企業資本成本。資本成本是指煤炭企業籌集和使用資本的成本,通常包含籌集資金和使用資金發生的費用支出。企業在資金籌集過程中支付的各項費用稱為籌資費用,主要包括發行股票、債券所支付的印刷費、手續費、評估費、公證費、擔保費、廣告費等。用資費用是指企業因占用資金所付出的相關成本,主要包括銀行借款和債券的利息、股票的股利等。
(7)煤炭企業轉產發展成本。轉產發展成本是指煤炭企業因資源耗盡而關閉退出所需投入的各項成本,主要包括退出成本和轉產成本。煤炭資源不可再生,而且煤礦壽命有限,所以煤炭企業必須提前做好轉產準備和人員安置工作。退出成本包括職工安置費、職工再就業培訓費及創業補助支出等。轉產成本則包括建設新礦井或發展接續產業的投資支出。
大數據時代的到來標志著人類社會在向智能化時代邁進。經濟發展在大數據背景下有了新的機遇,獲得了轉型發展的新動力。這些數據具有大量、多樣、高速、真實的特征。它們體量浩大、種類繁多、生成快速、價值巨大但密度很低。隨著大數據時代的到來,煤炭企業會計信息數據量日漸龐大,非結構化信息大量增加,傳統的成本控制手段已無法很好地滿足高效準確的需求,而大數據技術的運用能夠很好解決這一問題,克服成本控制過程中現有的制約因素,滿足煤炭企業對成本控制高效性、方便性、全面性的需求。
借助大數據時代云會計平臺的應用,便于獲取與成本相關的實時數據和動態數據。通過分析數據之間的聯系,挖掘出潛在的、有用的信息,利于企業管理者及時做出正確決策。同時,從海量數據中提取關于成本核算的數據信息,能夠提高成本核算的準確性。因此,在明確煤炭企業成本結構的基礎上,使用作業成本法進行成本核算,確定所需的相關數據信息,進而運用大數據技術,通過云會計平臺收集相關數據指標,進行整合分析,有利于企業進行有效的成本控制。
作業成本核算(Activity-based Costing)是一種把成本核算與成本管理結合起來的管理方法。它以成本驅動因素理論為指導思想,根據作業消耗資源、成本對象消耗作業的順序進行成本分配。作業成本法平等對待直接成本和間接成本,便于準確計算成本對象的實際成本。作業成本法主要涉及以下相關概念:
(1)資源。資源是作業的成本計算對象,是其成本、費用來源。資源是所有作業環節的消耗總和。企業活動所涉及的人力、物力、財力都屬于資源,主要分為貨幣資源、材料資源、人力資源及動力資源等。
(2)作業。作業是匯集資源耗費的對象,表現為企業為了某種目的而消耗資源,它是成本分配的第一對象。基于不同的工作目的,企業內部的企業生產經營過程可劃分為不同的作業。在這一過程中,按照不同目的和內容劃分作業環節,都有著與每個環節相對應的資源。
(3)成本動因。成本動因是指導致成本產生的要素。采用多元化方式,選擇與主要成本花費相關的關鍵因子作為作業活動耗費的資源。在作業成本法下,成本動因包括資源動因和作業動因,是進行成本分配的依據。
(4)作業中心。作業中心是為實現同一目標而進行的一系列作業的集合。作業中心是由各種具有統一作業動機的資源耗費項目歸集在一起而形成的。這是企業基于管理目的所設定的,通過分析相關工作,以便于進行作業管理,同時利于設計和評價組織機構和責任中心。
根據作業成本法的相關概念分析煤炭企業成本產生的過程,依照資源動因將費用歸集到作業上,再依照作業動因將成本歸集到成本對象上,使得費用分配更加精確科學,提高了成本核算的精確性。作業成本法因其能夠精確計算成本、充分利用資源,引起了人們極大的關注,但是其操作的復雜性使得實施打了折扣[5]。在大數據時代下,基于云會計平臺運用大數據技術,可以有效克服這一障礙。通過將煤炭企業各成本對象消耗的資源指標上傳到云會計平臺,可以動態反映出煤炭企業不同成本的發生額,利用數據挖掘與分析技術,及時準確地為成本控制提供信息。作業成本法下煤炭企業成本核算原理見圖2。

圖2 作業成本法下煤炭企業成本核算原理
在明確煤炭企業成本構成之后,利用作業成本法明確成本對象的資源動因,將其融入數據處理流程中,結合大數據和云會計的技術特征,筆者構建了大數據環境下基于作業成本法的煤炭企業成本控制流程圖,見圖3。

圖3 大數據環境下基于作業成本法的煤炭企業成本控制流程圖
煤炭企業生產經營的特殊性,使得其具有較為突出的成本特點。煤炭企業成本構成復雜,具有眾多影響因素。為進行有效的成本控制,筆者基于所構建的成本控制流程圖,具體闡述大數據環境下基于作業成本法的煤炭企業成本控制的實施過程。
(1)煤炭成本信息收集。煤炭企業在成本發生前,可預先收集與成本相關的各項信息。經過對大量歷史數據進行研討,再利用大數據技術測算出各成本對象相應的成本發生額之后,得到煤炭企業正常條件下的標準成本,從而搭建起標準成本數據庫,作為各項成本管控的目標及衡量實際超支或節約的標準[6]。
(2)煤炭成本數據處理。為了在煤炭企業經營過程中實現成本的動態管理,實時反映成本的變化情況,可利用大數據技術及時準確地獲取與成本有關的各種數據,將收集的各種數據信息匯總傳輸至數據庫中,數據庫包括DEM、OLTP、FILE、HDF和NoSQL等;隨后,利用數據挖掘工具,如Hadoop、HPCC、Storm、Apache Drill等,對這些財務數據和非財務數據進行處理,獲得作業成本法所需的資源數據、資源動因和作業動因等[7]。
(3)煤炭成本數據分析。在數據分析過程中,利用上一階段數據處理后得到的資源動因和作業動因等關鍵數據結果,根據作業成本法原理,在進行大量繁瑣的數據計算后,測算出煤炭企業各成本對象的實際發生額,在與云會計平臺上煤炭企業的標準成本比對后,針對差異部分認真分析原因,根據實際情況選擇調整標準成本數據庫或改善實際成本產生流程。
(4)煤炭成本數據輸出。在煤炭企業每個生產周期結束后,借助云會計平臺,輸出煤炭企業成本的詳細構成和變化趨勢,生成成本分析報告,據此辨別煤炭企業經營過程中的增值作業和非增值作業,采取相應辦法消除或減少非增值作業。同時,將成本分析報告和事先制定的成本控制目標進行比對分析,查明差異原因并對成本控制工作進行相應的評價,進而制定改進措施,通過反饋為下期的成本控制優化提供經驗指導。
大數據為煤炭企業準確、高效地獲取與各項成本相關的數據信息提供了便捷的環境。通過云會計平臺及時收集整理信息,并進一步進行數據挖掘處理,利用作業成本法明晰成本動因的構成,保證成本核算的準確性,方便進行成本控制決策。筆者在明確煤炭企業成本構成的基礎上,運用作業成本法優化煤炭企業成本構成,結合大數據技術和云會計平臺提高信息收集速度,優化繁瑣數據計算,為進行有效的成本控制決策提供保障,具體闡述了大數據環境下煤炭企業成本控制的實施過程,以助力煤炭企業降本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