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中華民族的大家庭中,蒙古族是一個能歌善舞的多才多藝的民族。蒙古民族多樣化的舞蹈是蒙古民眾長期生產生活和藝術創作的產物。其中盅碗舞不僅是一種簡單的舞蹈形式,更是代表了蒙古族傳統的文化寄托。這一舞蹈通過手持酒盅或頭頂圓碗的外在道具將蒙古的民族性和異域性展現得恰如其分。該舞蹈藝術感十足,具有很高的審美研究價值。
關鍵詞:蒙古盅碗舞;藝術特色
蒙古族是典型的游牧生活民族,經常在一些重大節日聚集在一起,歡唱跳舞、交流感情。因此,蒙古族舞蹈也經常在氈房附近或者氈房內舉行,而盅碗舞正是在這一環境下形成的舞蹈類型。伴隨著音樂的響起,蒙古族民眾利用手邊酒杯及大碗翩翩起舞,以藍天為帳篷、以草地為氈毯,盡情展示自由奔放的游牧生活,寄托民族情感。這也在另一方面印證了蒙古族盅碗舞別樣的民族藝術魅力。
蒙古族的盅碗舞是蒙古民族極具代表性的民間舞蹈形式,其動作、音樂、形式、道具等都來源于蒙古族歷史與生活實際,民眾酒酣之際即興起舞,充分利用宴飲器具,體現了當地民族豪邁豁達的游牧性情,也彰顯了蒙古民族深厚的文化基礎。盅碗舞主要以持盅舞和頂碗舞兩種形式組成,大型宴會中民眾舉杯相祝、共同以舞蹈抒發歡愉情感。
(一)持盅舞
蒙古族的持盅舞最開始由男性表演,隨著歷史變遷女性也開始投入表演。相對于其他舞蹈,持盅舞具有節奏明快、舞姿變化多樣的特點。舞蹈中所使用的酒盅也由最先的宴飲器具轉化為細瓷材質且帶有花紋的盅子,這些酒盅都有一個共同特點,即沒有底座。在表演過程中,表演者雙手各持兩只酒盅,一只置于拇指指肚上,另一只用食指和無名指夾緊靠近上一只酒盅,兩個酒盅疊在一起時,表演者與音樂相互配合,利用拇指、食指和無名指的上下開合完成一系列擊打動作。同時,在雙手抖動酒盅過程中,身體和頭部也隨之進行相應動作。這一舞蹈形式的特色之處就在于需要表演者巧妙控制手指,靈活擊打酒盅,使之發出的聲音與音樂相配合[1]。
(二)頂碗舞
蒙古族頂碗舞中所使用的碗一般為細瓷薄碗,薄碗底部相對較厚,大多刻有龍紋,部分碗下還有金銀鑲邊,一來便于控制碗的穩定度,二來具有藝術美感,使人賞心悅目。有史料記載,早期男性表演的頂碗舞中,粗狂與豪邁是主要表現風格。男性表演者通過擴大動作幅度來顯示蒙古男子的英雄氣概,其上半身重復繞圓動作,下肢動作則較為復雜,多以弓箭步、踏步、拖步及碎步等步伐交替出現。之后為了舞蹈動作更為夸張,舞蹈者頂碗舞中采用了頻率較高的碎步,結合平轉、跪轉等動作進行舞蹈表現,展現出了嫻熟的舞蹈功底和民族風格。
(一)整體結構嚴謹有序
蒙古族盅碗舞蹈作品中人物塑造、情感表現、情節設置等布局嚴謹,使得整個舞蹈結構有序完整,充分展現了舞蹈作品的藝術形象和情感意境。盅碗舞中人物情感表現較為單一,內容沒有較多變化,舞蹈結構通常以情緒起伏和節奏變化相映襯進行,偏向抒情性舞蹈。比如《草原酒歌》舞蹈中極大還原了男子頂碗的蒙古族民間藝術,男表演者圍成圈,仿若一座強大的蒙古包,而女表演者舉起酒壺為親朋好友斟滿酒盅,然后共同高舉酒杯,熱情起舞。這一舞蹈刻畫了蒙古族男子粗狂、豪放的個性特點與女子端莊大方的女性特色[2]。
(二)形體動作豪邁穩健
蒙古盅碗舞對舞蹈者形體動作的要求雖不甚嚴格,但也要求其細膩完整。其中柔如云、輕如風的上肢動作的表現就需要肩部、手臂、背部力量的穩健。比如,表演者碎抖肩時,需腰部直立、雙肩放松,根據肩膀肌肉的活動規律帶動肩胛骨原位抖動,腰部、背部收緊,不能憋氣,雙臂要呈放松狀態,同時要求整套動作要快而碎,節奏均勻,這個動作常出現于舞蹈的高潮或結尾部分,能夠起到升華整個舞蹈藝術情感的作用。而走如飄、快如飛的腳步動作則也需表演者展現出豪邁穩健的姿態。由于受頭部道具限制,腳步動作相對而言較為簡單,盅碗舞中常見的有圓場步、云步,結合隊形變化及舒展柔美的上肢讓人仿佛置身于茫茫草原之上,有靈動飄逸的藝術美感。
(三)技術技巧流暢靈活
蒙古族盅碗舞對技術技巧的要求很高,正所謂舞中有技、技藝結合,這正是蒙古族盅碗舞蹈的鮮明藝術特色。其中的“頂碗跪轉”、“頂碗移動”、“頂碗變形”等高難度動作,要求表演者不僅要把握身體平衡度和旋轉帶來的外力,而且還要表現出旋轉的韻味。比如在《草原酒歌》中,女表演者需要將碗頂到六個,完成一系列頂碗變形轉的高難度動作,從而將舞蹈技術與藝術水平推向高潮。還有《乳飄香》中表演者一改頭頂頂碗的表現形式,將碗移到右側額頭上旋轉,在技術與藝術上實現了突破與創新[3]。
從地域文化分析,蒙古盅碗舞是蒙古民眾文化心理的具象展示,這一民間舞蹈反映了蒙古民族的人文特點、習俗風貌,其作為一種非語言文字文化代代延續,不僅體現出深厚的文化蘊底,同時也彰顯了蒙古民族獨特的舞蹈藝術魅力。
參考文獻:
[1]阿拉騰格日勒.傳統的蒙古族舞蹈探討[J].黃河之聲,2016(2):80.
[2]梁琪.蒙族盅碗舞動律動作的創新發展研究[J].藝術科技,2019(7):138.
[3]于冰.蒙古族“盅碗舞”的風格特征研究[J].音樂生活,2019(10):80-81.
作者簡介:
巴音布魯克(1985.11.25-),女,蒙古族,新疆和靜縣人,本科,和靜縣東歸烏蘭牧騎隊,中級,研究方向:舞蹈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