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依法治國全面推進的過程中,對于大學生法治素養培育工作提出新要求,要想真正構建社會主義法治國家,還需要發揮當代大學生的創新作用和價值。同時,很多高校大學生法治素養培養工作還存在許多問題和不足,這也需要通過創新大學生法治素養培育工作方式,提升學校大學生法治素養培育工作效果,進而才能更好地促進大學生全面發展,讓高校不斷為社會培養出更多法治素養較高、創新能力較強的復合型人才。
關鍵詞:大學生;法治素養;培育
新時期背景下,隨著依法治國方針和理念的不斷推進,大學生法治素養培育工作,成為高校育人和立德樹人工作的重中之重,其目的是通過大學生法治素養培育工作,增強大學生良好的法治理念和法治責任心,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法治國家建設的工作環境中。
在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中,全面開展針對大學生的法治教育,也是對法治精神進行有效弘揚的必然方式,有利于充分將高校在法治精神弘揚等方面的作用發揮出來,不斷培養學生正確的法治意識,并且能夠堅持將遵法和守法當作推動國家全面發展的長期性工作,這樣也能培育學生良好的責任心和愛國主義精神,提升高校工作水平。大學生在發展的過程中,作為社會公民群眾的重要組成部分,需要提升學生良好的文化水平、綜合素質,這樣才能讓當代大學生成為國家進步和民族復興的中堅力量,讓高校不斷培養出更多有理想、有信念、有能力的大學生,實現全面依法治國工作的順利推進。培育大學生法治素養,也能幫助學生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全面了解依法治國的內涵和實質,不斷通過豐富自己法治思想和法治精神等方式,提升良好的法治品性,這樣也能更好地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一)優化法治培育理念
一方面,可以采用將大學生法治素養培育工作與專業知識教學有機結合的方式,增強學生的法治理念和自信心,并且讓大學生法治素養成為衡量人才的新標準。同時,學校還要積極打破應試教學的管理體制,轉變教學期間過于急功近利的心態,循序漸進地推動大學生法治素養培育和素質教育工作理念,還要全面突出大學生的主體性地位,不斷向大學生傳遞法律知識和法治精神,從而培養大學生正確的法律思維、樹立法律信仰,讓大學生法治素養培育工作能夠全面發展。另一方面,法治的核心是規則意識,在優化法治培育理念的過程中,學校可以幫助大學生樹立規則意識,積極將所學習到的法律法規內化為自己的價值尺度和行為準則,堅持遵紀守法的發展原則,自覺地參與到遵守校規校紀學習環境中,不斷讓學生維護社會公德,堅持學習和生活以法律為準繩等理念,增強大學生對法律的敬畏,從而形成合法性思維,防止在未來日常生活和學習中出現脫離法律約束的問題。
(二)創新法治培育方式
在學校法治教育工作推進的過程中,針對大學生法治素養的培育工作,還需要創新法治素養培育工作方式,通過現代化的教學方式,也能達到實現教學目標,提升大學生法治素養培育效果的教學狀態。在創新法治素養培育方式中,學校可以采用課堂上開放性、互動性的思維指導方式,對學生進行授課,比如可以引入多媒體教學技術、案例分析教學法,加強法治精神培育與學生實際生活、社會熱點之間有機結合,還可以將學生感興趣的話題作為案例進行探究,提升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學習的意識,有效地了解和記憶相關法律制度和法律規則。法治精神培育方式的創新,必須從學生的實際學習需求和能力方面出發,將學生未來社會可能遇到的種種實際法律問題與教學工作有機結合,針對存在的社會法治問題和現象,采取相應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促進大學生法治精神培育工作的與時俱進發展,這樣也能提升學生對于法律學習的積極性。教師還可以通過成立法律選修課程的方式,讓學生自主地參與到法律課程的選修學習中,加大大學生法治素養培訓工作的力度和時效性。
在大學生法治素養培育工作中,需要優化針對大學生法治素養培育的工作理念,積極結合當前大學生思想和能力的實際情況,提升對大學生法治素養與工作的重視。加強法治精神培育方式的創新,合理滿足大學生的實際法律知識學習需求,強化大學生法治素養培育工作水平。
參考文獻:
[1]王眾威.?全面依法治國視域下大學生法治素養培育研究[J].遼寧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19,36(02):25-30.
[2]李雅梅,蘇靜,付麗娜,龍耘,發如合·阿迪力.大學生法治素養培育中存在的問題分析與對策研究——以天津某高職院校為例[J].中國輕工教育,2020(04):92-96.
作者簡介:
尹卓然,男,漢族,1984-02,河南南陽人,南陽理工學院,講師職稱,南陽理工學院生物與化學工程學院學工辦主任,研究生學歷,碩士學位,研究方向:主要從事法學教學研究、學生日常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