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省銅仁市委老干部局 楊聰訓
2005年,14 歲的劉琴到北京參加中國關工委組織的第二屆“陽光下我們一起成長”夏令營,走進“愛心媽媽”張福榮的家。正是這段經歷,改變了這名經歷過童年苦難的農村姑娘。從此以后,她懷著一顆感恩的心幫助像她一樣的孩子。
對于孩子,不僅需要給予一些經濟上的幫助,更多的是需要像父母一樣的愛,實現自己有益于社會大眾,有益于偉大祖國的人生價值。劉琴是這樣想的,也是這樣踐行的。她的童年是不幸的,從出生就沒有見過父母,由曾祖母養(yǎng)大。三歲時,家庭再次遭到變故,唯一棲居的小木屋遭了火災,從此,祖孫倆便過上了流浪乞討的日子。這段艱辛的日子經過兩年后,她和曾祖母迎來了人世間親情的溫暖,結束了流浪生涯。遠嫁他鄉(xiāng)的姑婆和本家伯父伯母先后收留了她們。在市縣鄉(xiāng)關工委五老的幫助下,劉琴完成了義務教育階段的學業(yè)。
2018年夏,劉琴以優(yōu)異的成績從銅仁學院畢業(yè),并在當年入職湖南省新田縣新田一中,圓了自己的教書育人夢。
在去報到上班的前夕,一個陽光明媚的日子,劉琴帶著自己利用假期打工掙錢買的水果,走進銅仁市關工委辦公室,感謝關工委的爺爺奶奶在她成長路上的呵護,幫助她順利完成學業(yè),走上工作崗位。
到了新田中學,她很快投入到了工作崗位,得到學生們的喜愛和校領導的認可。有了自己辛勤工作掙來的工資,劉琴把愛心投向社會。水滴籌里,她點開鏈接,看到一個個急需幫助的弱者,她先送上30 元或50 元不等的愛心款,并在自己的朋友圈里轉發(fā)。
劉琴工資收入微薄,但始終樂于奉獻愛心,她說:“我接受過各級組織的關心,得到過很多五老和叔叔阿姨哥哥姐姐們的幫助,我要把他們愛心的接力棒傳遞下去。”
劉琴(右)給學生進行輔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