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仕奇,李向國,2*,梅志千,2,朱燈林,2
(1.河海大學 機電工程學院,江蘇 常州 213022;2.常州市特種機器人及智能技術實驗室,江蘇 常州 213022)
在船舶和船用設備的研發(fā)過程中,設備需要在模擬的海浪環(huán)境下進行試驗。目前采用的主要試驗方法有兩種:(1)在專業(yè)的港航實驗室,通過造波機生成海浪;(2)使用海浪模擬器實現海浪模擬。造波機試驗具有成本高、危險性大等缺點[1],而海浪模擬器具有可控性好、經濟和可靠的特點[2]。
并聯(lián)機構適合用于海浪模擬器的機械結構。目前的海浪模擬器大多采用6自由度并聯(lián)機構(即Stewart平臺),能實現6個自由度的運動模擬(垂蕩、縱蕩、橫蕩、橫搖、縱搖和艏搖)。李繼東[3]采用Stewart機構和液壓伺服驅動方式設計了并聯(lián)六自由度船舶模擬器;魏亮[4]采用了Stewart機構,使用西門子S7-300PLC實現了Stewart平臺的運動控制,并開發(fā)了一種6自由度海浪模擬器。但Stewart結構的海浪模擬器結構復雜、運動耦合度高、造價高昂,而且很多船用設備使用了船舶動力定位技術[5],消除了船體的縱蕩、橫蕩和艏搖,這種情況下使用6自由度模擬器會造成資源浪費。事實上具有橫搖、縱搖和垂蕩3個自由度的海浪模擬器即可滿足模擬要求。
海浪模擬器的誤差主要由機械加工、裝配誤差和控制系統(tǒng)控制誤差構成。相比于6自由度海浪模擬器,3自由度海浪模擬器的誤差主要集中于橫搖、縱搖和垂蕩這3個主動輸入運動,而這3個固定自由度的附加運動誤差遠小于輸入運動的誤差,可忽略不計。
本文采用三轉動副-移動副-球副(3-RPS)并聯(lián)結構,具有2個旋轉自由度和1個移動自由度;并對3-RPS并聯(lián)結構進行運動學和工作空間分析,設計其運動控制系統(tǒng)。
模擬器由動平臺、基座和3個對稱分布的運動支鏈組成。3個支鏈通過鉸鏈與基座連接,再通過球鉸與動平臺連接,鉸鏈的轉動軸線垂直于基座,與動平臺的中心連線;鉸鏈和球鉸均勻分布在基座和動平臺上,構成兩個正三角形;支鏈中的移動副由3個電動缸構成。電動缸采用Lim-Tec的DMB20,采用松下伺服電機作為驅動,使用同步帶和滾珠絲杠傳動,3個接近開關作為正、負限位和原點信號。
海浪模擬器結構參數如表1所示。

表1 海浪模擬器結構參數
3-RPS并聯(lián)機構的正運動學分析要求解一組具有強耦合性的非線性方程組,復雜度高,不利于實時運動控制[6];逆運動學求解簡單、方便編程實現,可用于運動控制。
本文分別在基座和動平臺上建立靜坐標系和動坐標系。
3-RPS并聯(lián)機構坐標系如圖1所示。

圖1 3-RPS并聯(lián)機構坐標系
該坐標系以3個轉動副的鉸支點組成正三角形A1A2A3,中心O為靜坐標系的坐標原點,OA1為坐標系的X軸;Z軸過O點與靜平臺垂直,其正方向向上;根據右手法則可以確定Y軸及其方向。動坐標系C-xyz與靜坐標系的建立過程類似。由Kutzbach Grubler公式可求得3-RPS的自由度[7]:
(1)
式中:n—桿件的數目;g—運動副的數目;fi—第i個鉸鏈的自由度數。
求得3-RPS并聯(lián)機構的自由度為3,分別是2個旋轉自由度和1個移動自由度,滿足海浪模擬器自由度的要求。
本文采用繞旋轉軸的Z-Y-X歐拉角來描述動平臺的姿態(tài),由繞旋轉軸的Z-Y-X歐拉角即可得動平臺在該位姿的旋轉矩陣,加入動平臺的中心點坐標,將旋轉矩陣擴展為包括了剛體平移的齊次變換矩陣T。通過矩陣T和3個鉸支點在靜坐標系中的坐標,即以得出某一位姿時動平臺的3個鉸支點在靜坐標系中的坐標[8],即:
(2)

進一步可求得3個移動副的長度為:
(3)
式中:Ai—第i個基座鉸支點在靜坐標系中的坐標;Li—第i個移動副的長度。
由基座3個鉸鏈的運動可知,3個鉸鏈將支鏈的運動限制在3個平面內,其約束方程為:
(4)
由這3個約束條件,可以求得動平臺的附加運動,即:
(5)
式中:CX—動平臺中心點的X軸坐標;CY—動平臺中心點的Y軸坐標;γ—動平臺繞Z軸的旋轉角度。
由此可以看出,動平臺的運動只有3個獨立參數,即繞X,Y軸的旋轉角度和原點高度。
3-RPS并聯(lián)機構的工作空間,指末端執(zhí)行件在驅動件和各關節(jié)的運動范圍內能達到的位置。本文選擇動平臺的中心點位置集合表示海浪模擬器的工作空間,主要由移動副的行程和各關節(jié)的極限角度決定[9]:
(1)電動缸的行程為100 mm,初始長度為465 mm,所以移動副的有效長度為415 mm~515 mm;
(2)在移動副的有效長度內靜平臺鉸鏈的運動角度不會超出允許角度,所以關節(jié)角度的限制由球鉸的允許角度決定。在動平臺某一位姿時球鉸的角度即為動平臺和電動缸桿的夾角,該夾角λ可以由動平臺的法向量和電動缸的方向向量求得,即:
(6)
(7)
λ=arccos(nli)
(8)
式中:n—動平臺的法向量;li—第i個移動副的方向向量。
工作空間的求解采用極限邊界搜索法[10],即先將機構的輸入參數離散,在指定范圍內將α,β角和CZ隨機取若干個值,得到若干組輸入參數值;然后通過逆運動學分析,求得每組輸入參數值對應的移動副長度和關節(jié)角度,判斷是否滿足允許值,若滿足則該組輸入對應的動平臺中心點處于工作空間內,反之則在工作空間外。實際編程時,對CZ進行分層,在每層中求解α,β角度范圍內工作空間的邊界,將每層的邊界組合起來,即得到總的工作空間。本研究中采用的球鉸的允許角度為15°,在Matlab中編程求解工作空間。
工作空間Z軸截面如圖2所示。

圖2 工作空間Z軸截面圖
從圖2可以看出:看出海浪模擬器的工作空間在初始位置附近成柱形,由初始位置向兩端收縮為錐形,整體工作空間關于3個約束平面對稱,這也驗證了前文逆運動學分析的結果。
海浪模擬器的控制目的是使上平臺跟隨輸入的α,β角和CZ曲線運動,即先根據輸入的3個運動參數進行逆運動學分析,求解出3個驅動桿的長度,然后進行數據處理,獲得3個電動缸的電機參數,控制電機實現動平臺的位姿跟隨輸入曲線變化。
本文以CPAC為平臺,開發(fā)海浪模擬器的控制系統(tǒng),其控制核心為固高科技的GUS嵌入式多軸運動控制器。伺服電機作為被控對象,手持式示教器作為輸入和顯示設備,磁性接近開關、編碼器和電子羅盤作為反饋設備,組成了完整控制系統(tǒng)。GUS嵌入式運動控制器集成了工業(yè)PC和運動控制處理器,系統(tǒng)處理器采用英特爾的CPU,運動控制處理器為DSP和FPGA芯片[11-13]。采用CPAC的平臺,可簡化控制系統(tǒng)結構和控制系統(tǒng)的開發(fā)流程,提高控制的精度。
控制系統(tǒng)硬件結構如圖3所示。

圖3 控制系統(tǒng)硬件結構圖
系統(tǒng)軟件使用CPAC平臺中的Otostudio環(huán)境進行開發(fā),在WinCE系統(tǒng)中運行。控制軟件的結構分為人機界面、運動控制、運動學反解等5個主模塊,實現海浪運動模擬、上平臺手動調試等功能。其中,自動曲線跟隨模塊是實現海浪模擬的主要模塊。
海浪模擬流程圖如圖4所示。

圖4 海浪模擬流程圖
圖4中,先通過人工示教或者文件讀取方式,獲得動平臺的位姿曲線,然后調用運動學反解模塊,計算出3個電動缸的位置參數,最后調用運動模塊,使動平臺跟隨輸入曲線運動,并保存動平臺實際位姿變化曲線。
目前普遍采用皮爾遜-莫斯柯維奇譜(P-M譜)來描述海浪的運動。我國海洋局公布的半經驗公式P-M譜為:
(9)
式中:ω—圓頻率;U—平均風速。
根據海浪譜的輸入和船舶運動的傳遞函數,即可求出船舶的運動譜,進而得到船舶的橫搖、縱搖和垂蕩運動樣本[14]。
以船舶的橫搖運動為例,平均風速U=10 m/s,時間長度為30 s,取得一個橫搖運動樣本,如圖5所示。

圖5 橫搖運動樣本
本研究將船舶運動樣本輸入到控制系統(tǒng)中,模擬船舶橫搖擺動,動平臺繞X軸的角度由固定在動平臺中心的電子羅盤得到。
動平臺α角實際運動曲線與理想輸入曲線的對比如圖6所示。

圖6 動平臺角度輸入曲線和實際曲線對比圖
圖6中:輸入角度和輸出角度的平均誤差為0.36°,最大誤差出現在18 s處,此時動平臺速度達到最大值。實驗結果表明,海浪模擬器能夠很好地模擬錨定船舶在海浪中的運動。
本文研究了一種采用3-RPS并聯(lián)機構的海浪模擬器,建立了三維模型,并推導了其運動學逆解,分析了其工作空間;開發(fā)了海浪模擬器控制系統(tǒng),實現了船舶在海浪作用下的運動模擬;最后,求得了特定海浪環(huán)境下的一個船舶運動樣本,并在模擬器上進行了實驗。
實驗結果表明,3-RPS并聯(lián)海浪模擬器能準確模擬海浪環(huán)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