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偉光
第四,矛盾分析是最根本的分析方法。
對立統一規律是世界最普遍、最根本的規律,社會、自然、思維等世界上的一切規律皆服從于它、根源于它。對立統一觀點則是對立統一普遍規律的高度抽象,是辯證唯物主義的實質和核心觀點,亦是辯證唯物主義的一個基本觀點。
唯物辯證法認為自然、社會和人類思維有三大規律,即質量互變規律、否定之否定規律和對立統一規律,對立統一規律是其中最根本的規律。列寧認為,事物運動、變化和發展是“對立面的統一(統一物之分為兩個互相排斥的對立面以及它們之間的相互關系)”, ①這是辯證唯物主義關于對立統一規律的精辟概括。辯證唯物主義關于對立統一規律的哲學概括,從根本上揭示了事物的存在狀態和發展規律,說明了事物發展的根本原因。人們認識事物及其規律本質,必須運用對立統一的觀點認識和分析該事物具體的運行規律及其特征。對立統一的觀點和對立統一的分析方法,就是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使之見諸于實際,就是馬克思主義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毛澤東創造性地把對立統一規律形象地稱為矛盾規律,把唯物辯證法的對立統一觀點,概括為矛盾觀點,把對事物對立統一狀況的分析稱之為矛盾分析,并把掌握矛盾觀點和矛盾分析方法上升到馬克思主義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高度。毛澤東是矛盾論的大師。早在1937年,為克服黨內存在的嚴重的教條主義思想,他撰寫了《矛盾論》,系統闡述了事物的矛盾法則即唯物辯證法的最根本法則。1956年4月,毛澤東在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上作了有關《論十大關系》的報告。《論十大關系》是運用對立統一觀點即矛盾觀點分析認識中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的典型范例。毛澤東以矛盾觀點和矛盾分析方法為武器,實事求是地分析了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的十大關系。十大關系問題是關乎中國社會主義建設全局的十大矛盾。毛澤東說:“這十種關系,都是矛盾。世界是由矛盾組成的。沒有矛盾就沒有世界。我們的任務,是要正確處理這些矛盾。”②世界是辯證的,矛盾是辯證法的核心,辯證法的核心觀點是矛盾觀點。認識世界,必須用辯證法認識世界;用辯證法認識世界,必須用矛盾觀點認識世界。矛盾概念形象地概括了萬事萬物的既對立又統一的、在對立統一中發展的最普遍的客觀法則。矛盾觀點是對立統一觀點的辯證唯物主義中國化的通俗表述。毛澤東諄諄教導我們要學會用矛盾觀點分析問題、認識問題和解決問題。矛盾觀點是觀察世界、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世界觀方法論,運用矛盾觀點認識說明世界,就是世界觀;運用矛盾觀點分析改造世界,就是方法論,矛盾觀點與矛盾分析法是一致的。
是否承認對立統一,即是否承認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和現象都包含著矛盾,是否承認矛盾是事物運動、變化和發展的根本原因,是辯證法和形而上學兩種世界觀方法論的根本分歧。形而上學的基本特征是否認矛盾,否認事物的自我運動和自我發展,看不到事物自身的矛盾是事物發展的源泉和動力,否認事物根本性質的變化,把事物看成是不包含任何差異、變化的抽象的同一,認為事物內部是絕對同一的,同一事物永遠是同一事物,不是別的事物;認為事物變化發展是數量上增減和場所上變化,并把這種變化歸結為外部原因。在矛盾的普遍性與特殊性、同一性與斗爭性、外因與內因、一般與個別、共性與個性、絕對與相對問題上,辯證法與形而上學都是有原則分歧的。辯證法是一種全面的、運動的、普遍聯系的、突出重點的、對立統一的觀點,形而上學是一種孤立的、靜止的、片面的、割裂的、絕對同一的觀點。形而上學與辯證法關于矛盾問題認識上的本質區別,決定了人們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根本不同。
正確認識世界、改造世界,一定要學習馬克思主義的對立統一觀點,學會運用矛盾分析方法具體分析任何事物的特殊矛盾,認清矛盾的性質、特點,對不同質的矛盾采用不同的解決辦法,分析矛盾、解決矛盾,從而推動事物的轉化和發展。
第五,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辯證唯物主義高度重視實踐的作用。馬克思、恩格斯自認是“實踐的唯物主義者”。列寧認為:“生活、實踐的觀點,應該是認識論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觀點。”③實踐的觀點是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的首要觀點,同樣是辯證唯物主義的一個基本觀點。
馬克思主義以前的舊唯物主義反對唯心主義,是應當肯定的。但它的根本缺陷是因為不了解實踐的作用,因而在認識和解釋社會歷史和人的思維發展規律時,離開人的實踐去說明社會歷史和人的認識問題,不了解實踐創造了人和人類社會、不了解實踐在認識中的作用,不能把辯證法應用到社會歷史和人的思維問題的認識上,把人看作感性的、被動的人,看不到人的實踐能動性,看不到實踐是認識的動力和源泉,離開人的社會性、離開人的歷史,把認識看作對客觀實在的直觀的、被動的、消極的反映,結果自然又掉進唯心主義歷史觀和認識論的泥潭中。
辯證唯物主義第一次自覺地把實踐作為自己哲學的基礎,從而科學地說明了人類社會歷史和人的思維發展歷史,把唯心主義從歷史觀和認識論中徹底驅逐出去。在被恩格斯稱作“包含著新世界觀的天才萌芽的第一個文獻”④的《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中,馬克思涉及了實踐在社會歷史和人的思維發展中的根本作用問題,奠定了辯證唯物主義的理論基石。列寧認為,實踐“不僅具有普遍性的品格,而且還具有直接現實性的品格”。⑤實踐具有共通性和普遍性,個別的、特殊的事物的普遍本質與一般規律能夠在實踐中逐步顯露出來,只要具備了同樣的條件,實踐就可以隨時隨地產生合乎規律的運動,從而證明規律與必然性的存在,證明正確的思想、理論是與規律相符合的,是對客觀事物的本質的認識。更重要的是,實踐具有直接現實性。實踐作為在一定思想指導下的感性物質活動,能夠把在實踐中獲得的認識經過感性階段上升到理性階段,形成理論、路線、方針、政策、計劃、方案等,并將理論、路線、方針、政策、計劃、方案付諸行動,并產生改造客觀世界和主觀世界的結果。如果在實踐中達到了預期的目的,就證明了人的認識的正確性。如果經過反復實踐都不能達到預期的目的,就是對于一種認識的證偽。判斷一種理論、一個方案是否正確,要看它在實踐中是不是行得通,看能不能取得預期的結果。
毛澤東特別強調實踐第一的觀點。他針對教條主義者輕視實踐,不了解中國實際,不尊重中國實踐及其經驗,不重視調查研究,生搬硬套馬克思主義的詞句和外國革命的經驗,給中國革命造成嚴重危害的現實,特別強調了實踐的極端重要性。他把自己的辯證唯物主義的另一篇著作稱為《實踐論》。從實踐是認識的來源、認識發展的動力、是檢驗真理的標準和認識的目的四個方面說明了實踐對于認識的決定作用,并以實踐為基礎,第一次對認識的辯證發展過程作了全面的論述,第一次將實踐擺在改造世界的人的歷史活動中,深刻揭示了實踐在認識過程和社會歷史進程中的基礎地位和決定作用,創造性地發展了辯證唯物主義哲學。
馬克思主義發展到今天,始終保持旺盛的生命力,不僅因為馬克思主義解釋的是反映自然、社會和思維發展普遍規律的真理,更因為一代又一代的馬克思主義者既堅持辯證唯物主義,又發展辯證唯物主義,不斷推進實踐創新基礎上的理論創新,實踐、實踐再實踐,認識、認識再認識,實踐需要理論,實踐孕育理論,不斷發展的實踐推進理論的不斷創新。列寧回答了帝國主義階段的時代問題,并結合俄國國情和革命實踐,找到了俄國革命的正確道路,成功地領導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締造了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創立了列寧主義;毛澤東把馬克思列寧主義同中國具體國情和現實實踐相結合,走出了一條不同于俄國革命道路的中國革命道路,創建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把中國引導到社會主義發展道路上,創立了毛澤東思想。以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等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把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與中國改革開放新的實踐永續結合,創立和不斷充實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在黨的十八大以來的新時代條件下,習近平創立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一步豐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
從作為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指導意義上來看,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的觀點,對于馬克思主義政黨來說至關重要。因為馬克思主義政黨最重視理論對實踐的指導作用。那么,怎樣檢驗理論的正確與否?這對于馬克思主義政黨來說又是至關重要的。馬克思在《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中指出:“人的思維是否具有客觀的……真理性,這不是一個理論的問題,而是一個實踐的問題。人應該在實踐中證明自己思維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維的現實性和力量,自己思維的此岸性。關于思維——離開實踐的思維——的現實性或非現實性的爭論,是一個純粹經院哲學的問題。”⑥只有人們的社會實踐,才是人們對于外界認識的真理性的判斷標準。判定認識或理論是否具有真理性,不是依主觀上覺得如何而定,而是依客觀上社會實踐的結果如何而定。檢驗真理的標準只能是社會實踐。
實踐之所以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實踐的特性決定的。真理是人們的思想對于客觀事物及其規律的正確反映,是主觀與客觀相符合的認識。判斷一種認識是不是真理,在主觀的范圍內是不能解決的,客觀事物本身也不能自動地把自己與人的認識相對照。作為檢驗真理的標準,既不能到主觀領域中去尋找,也不能到純粹客觀的領域中去尋找,只能到能夠把主客觀聯結起來的東西中去尋找。這只能是實踐。
毛澤東在《實踐論》中特別強調實踐檢驗標準的唯一性。所謂唯一性,即只有一個標準。一種理論、一種思想、一個觀點、一個辦法是否正確,只能由實踐來說話、來判斷、來裁定。不論誰的指示、誰的講話、誰的本本,都必須服從實踐標準。改革開放之初展開的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的大討論,是一場空前的馬克思主義教育和思想解放運動,把人們從對馬克思主義教條化的理解、對錯誤路線的無條件地服從和執行、對個人的盲目崇拜迷信的思想禁錮中解放出來了,開啟了社會主義改革開放的新篇章。堅定不移地堅持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是中國共產黨人必須遵循的馬克思主義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正因如此,無產階級政黨必須勇于實踐、善于實踐,不但要善于認識世界,更重要的是在斗爭實踐中改造世界,建立一個新世界。并且要在實踐創新基礎上推進理論創新,在理論創新指導下進行實踐創新,不斷用實踐檢驗理論、推動實踐與理論創新雙向互動,這正是馬克思主義政黨永葆生命力的根本所在。
三、針對新的實際,真學真懂真信真用辯證唯物主義
毛澤東高度重視用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方法論武裝全黨、指導實踐。早在井岡山斗爭時期,他就寫出《反對本本主義》這一堅持辯證唯物主義“一切從實際出發”根本觀點的哲學名著,提倡辯證唯物主義,反對以教條主義、經驗主義為主要特征的主觀主義,反對形而上學,提倡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的馬克思主義思想路線。在抗日戰爭最困難時期,也是重要轉折時期,毛澤東發動了全黨的馬克思主義教育運動,發表了《矛盾論》、《實踐論》、《論持久戰》等著名著作,用辯證唯物主義教育全黨、武裝革命,統一全黨的思想,為中國革命的偉大勝利奠定了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方法論的思想基礎。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毛澤東發表了《論十大關系》、《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人的正確思想是從哪里來的?》、《學習馬克思主義的認識論和辯證法》等重要著作,為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道路提供了世界觀和方法論的武器。無論在革命戰爭時期,還是社會主義建設時期,毛澤東同志反復強調全黨要學哲學、用哲學,學會用辯證唯物主義指導工作。在改革開放時期,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等同志也反復要求全黨學會運用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方法論分析和處理問題。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今天我們黨帶領人民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必須不斷接受馬克思主義哲學智慧的滋養,更加自覺地堅持和運用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更好地在實際工作中,把握現象和本質、形式和內容、原因和結果、偶然和必然、可能和現實、內因和外因、共性和個性的關系,增強辯證思維、戰略思想能力,把各項工作做得更好。”⑦
為什么要學習和掌握辯證唯物主義,這是由辯證唯物主義的真理本性所決定的。我們共產黨人所秉持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和共產主義遠大理想,皆源于對辯證唯物主義真理的信仰,我們共產黨人只相信真理,為真理而奮斗。
辯證唯物主義作為真理除了顯著的階級性之外,其科學性在于實踐性、發展性和創造性。辯證唯物主義第一個特點是實踐性。辯證唯物主義之所以永不枯竭,永遠具有蓬勃的生命力,首先在于它的實踐性。辯證唯物主義始終強調要把馬克思主義與常新的實踐相結合,要同各國的實際相結合。毛澤東講過:理論正確不正確,要拿到實踐中去檢驗;實踐是檢驗正確理論的標準,這就叫作唯物論。鄧小平也講過,一個科學理論的提出,都是總結、概括實踐經驗的結果。沒有前人和今人、中國人和外國人的實踐經驗,怎樣總結、概括出新的理論呢?馬克思主義特別強調實踐性,強調一切從實際出發,把理論同各國的實際相結合。正因為辯證唯物主義有這樣一個根本特性,從而決定了我們黨必須按照辯證唯物主義基本原則,高度重視理論和實際相結合。如果離開實踐,不是理論與實際相聯系,而是理論與實際相脫離,那么,就會把辯證唯物主義變成空洞的、無用的教條。只有堅持理論和實際相結合,辯證唯物主義才永葆蓬勃的生機和活力。
辯證唯物主義的另一個特點是發展性。辯證唯物主義之所以是真理,在于它不會永遠停留在同一個水平上,永遠向更高的水平發展。這種發展性,是由實踐性帶來的。辯證唯物主義要求人們實踐、實踐、再實踐,同時也就需要對實踐認識、認識、再認識。辯證唯物主義必然隨著實踐的發展而發展。實踐常新,理論也常新。恩格斯講過:“我們的理論是發展著的理論,而不是必須背得爛熟并機械地加以重復的教條。”⑧恩格斯還講過:“馬克思的整個世界觀不是教條,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現成的教條,而是進一步研究的出發點和供這種研究使用的方法。”⑨辯證唯物主義是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統一,只有運用它的立場、觀點和方法不斷地解決新的問題,才具有蓬勃的生命力,才會不斷地向前發展。毛澤東在1959年底到1960年初閱讀蘇聯政治經濟學教科書的時候講過:馬克思、恩格斯、列寧的書必須讀,這是第一。但是任何國家的共產黨人,任何無產階級的思想家都要形成新的理論,寫出新的著作,產生自己的理論家。他還講:我在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中和抗日戰爭初期,寫了《實踐論》和《矛盾論》,都是適應當時需要不能不寫的,現在我們進入社會主義時代,出現了一系列的問題,如果不適應新的需要,寫出新的著作,形成新的理論,這是不行的。任何孤立地、靜止地研究辯證唯物主義,把它同現實生活中的生動發展割裂開來、對立起來,是毫無出路的。總之,辯證唯物主義是發展的,必須隨著實踐的發展而不斷充實新的理論內容。
辯證唯物主義還有一個特點就是創造性。辯證唯物主義是科學的理論,因為它同實際相結合,不斷地在實踐中提出新問題、解決新問題,提出新觀點,形成新的哲學理論,這就決定了辯證唯物主義具有創造性的特點。創造性這一點,首先體現在馬克思恩格斯身上。他們隨著實踐的發展不斷地思考和研究新的問題,不斷地充實和完善自己的理論,繼承了以往一切哲學的優良品質和科學觀點,創立了辯證唯物主義,實現了人類哲學觀的創新革命。列寧在帝國主義和無產階級革命階段,在俄國革命和社會主義新的探索實踐中,充實和豐富了馬克思主義哲學,形成了列寧主義哲學思想。毛澤東在中國革命和建設實踐中,發展和豐富了列寧主義哲學思想,形成了毛澤東哲學思想。鄧小平哲學思想是在馬克思列寧主義哲學、毛澤東哲學思想基礎上的創新。習近平總書記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又開拓了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新境界。
實現辯證唯物主義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歷史條件下的創造性運用和發展,必須做到:
第一,刻苦讀書真學。
一個人的哲學素養和哲學運用能力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勤奮刻苦學習獲得的。學習有兩個途徑:一是向書本學習。認真讀書,認真研讀馬克思主義經典哲學著作,研讀中國哲學史、外國哲學史,研讀歷史、文學、科學等著述。有條件的同志要多讀書,條件差些的同志也要少而精地讀書,不讀書是絕對掌握不了辯證唯物主義的。二是向社會學習。社會是所大學堂,是無字之書,人民群眾是老師。向社會學習,就是要向人民學習、向實踐學習,勤于實踐、善于從實踐中獲取真知。
第二,深入思考真懂。
“學而不思則罔”。讀書而不思考、接觸實際而不研究,就等于吃東西而不認真咀嚼、囫圇吞棗,不會從書本中和實踐中獲得豐富的營養,即使讀了書也是白讀,接觸了實際也是白接觸。要做到真學而真懂,一要真正弄明白書中講的道理,需要逐字逐句讀、反復細致讀,要弄清楚書中所包含的深刻道理。二要圍繞書中所涉及的事例、典故、史實,多方面閱讀相關的書籍,融會貫通多方面知識。三要結合思想實際和工作實際反復研究思考,多問幾個為什么。
第三,堅定理想真信。
共產黨人堅定的理想信念是基于對真理的信仰而建立起來的。馬克思主義也是一種信仰,是以真理支撐的信仰。辯證唯物主義是支撐共產黨人理想信念的哲學依據和真理基礎。學習辯證唯物主義而不相信它的真理性,是無法堅定理想信念的。學習辯證唯物主義,必須把它作為對真理的信仰、對真理的追求,要更加堅定對它所揭示的人類社會發展客觀規律和必然趨勢的信心和信念。不能把學習辯證唯物主義僅僅當做對知識的追求、更不能把辯證唯物主義當做追求功名利祿的梯子,當作解決溫飽的飯碗,當作自己養家糊口的家伙,更不能把辯證唯物主義當做手電筒只照別人、不照自己,學習辯證唯物主義必須真信。
第四,聯系實際真用。
學習辯證唯物主義的目的在于運用。辯證唯物主義不僅僅在于解釋世界,更重要地在于改造世界。毛澤東指出:“不應當把馬克思主義的理論當成死的教條。對于馬克思主義的理論,要能夠精通它、應用它,精通的目的全在于應用。”⑩他強調了一個十分重要的觀點:學習理論的目的在于應用。學習辯證唯物主義怎樣運用呢?他用了一個十分生動的比喻:“有的放矢”。他說,馬克思主義和中國革命的關系,就是箭和靶的關系。我們要用馬克思列寧主義之箭,去射中國革命之的。學習辯證唯物主義必須做到“學而致用”“有的放矢”。
學習辯證唯物主義真學真懂真信真用,“學以致用”“有的放矢”,必須要解決好理論聯系實際的學風問題,把辯證唯物主義運用到改造客觀世界和改造主觀世界的實際中去。毛澤東指出:“學風問題是領導機關、全體干部、全體黨員的思想方法問題,是我們對待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態度問題,是全黨同志的工作態度問題。既然是這樣,學風問題就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就是第一個重要的問題。”
學風問題是對待辯證唯物主義的根本態度問題,是馬克思主義的一個基本原則問題。要學會運用辯證唯物主義研究和解決兩個實際問題:一個是工作實際,一個是思想實際。馬克思講,無產階級在改造客觀世界的同時也要改造自己的主觀世界,要聯系
和解決好客觀世界和主觀世界這兩個實際。客觀世界的實際,就是工作實際,包括國內外大局的實際、本地區本單位的實際、個人具體工作的實際。主觀世界的實際,包括人們的思想實際,如個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道德作風操行,政治思想狀況等等;黨內和社會上帶有普遍性的思想實際,如社會風氣,干部群眾的思想狀況等等。聯系客觀世界的實際也好,聯系主觀世界的實際也好,都是運用辯證唯物主義來認識、分析和解決工作實際和思想實際兩個方面的問題,在改造客觀世界的同時改造主觀世界。解決兩個實際的問題,一是解決能力問題,即提高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和方法分析和解決工作實際的能力;一個是解決品德問題,即提高思想政治素質、道德作風素質。解決兩個實際,歸到一點,都是要解決樹立辯證唯物主義的世界觀方法論問題,樹立馬克思主義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問題。
(原載《哲學研究》2019年第3期)
注釋:
①《列寧專題文集:論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49頁。
②《毛澤東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44頁。
③《列寧專題文集:論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9頁。
④《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66頁。
⑤《列寧專題文集:論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39頁。
⑥《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03-504頁。
⑦習近平:《辯證唯物主義是中國共產黨人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求是》2019年第1期。
⑧《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81頁。
⑨《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9卷,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第406頁。
⑩《毛澤東選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15頁。
《毛澤東選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