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菀孺
摘 要:森林病蟲害作為一種頻發性生物災害,是林業生產發展的一個重要制約因素。我國是世界上森林病蟲害發生較為嚴重的國家之一,能夠構成危害的森林病蟲害種類約有200 多種。森林病蟲害經常被稱作是無煙的森林火災,由此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每年多達幾十億元,給生態環境帶來的破壞更為嚴重。因此,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要貫穿于林業生產的全過程,是林業建設的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
關鍵詞:森林;病蟲害;防治
森林病蟲害防治必須貫徹“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森防方針,要從種苗、造林、營林等各個環節采取預防措施,實行林業生產全過程管理,提高集約化經營管理水平,營造有利于林木生長而不利于病蟲害發生的森林生態系統,從根本上減少病蟲害發生的可能性。對發生病蟲害的林分,要從改善生態環境入手,綜合協調運用各種有效防治措施,實行綜合治理,遏制森林病蟲害嚴重發生的勢頭,逐步把森林病蟲危害控制在經濟閾值之下,并實現持續控災。
一、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開展的意義
1.保障生態安全,鞏固生態建設成果
森林病蟲害對森林生態安全的影響是巨大的,給森林生態壞境帶來破壞。生態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維系一個國家或地區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基礎。生態環境惡化已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瓶頸,成為影響社會和諧的不穩定因素之一。生態安全與林業息息相關。森林、濕地可以吸收二氧化碳、制造氧氣、涵養水源、保持水土、凈化水質、防風固沙、調節氣候、清潔空氣、減輕洪澇災害等,森林生態系統維系著包括水體安全、土壤安全、大氣安全、生物安全等,對人類影響最直接、最重大,也最關鍵,處于其他任何生態系統所無法替代的主體地位。近幾年來,我省森林病蟲害的發生,給森林生態壞境帶來了不可估計的影響。
2.保護動植物環境,維護生物多樣性
我國是地球上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國家之一,自然條件復雜多樣,有著極其豐富的植物、動物和微生物物種,生態系統類型、野生的物種、栽培植物、家養動物的品種都是比較繁多的。
生物種類、基因和生態系統是生物多樣性包含的幾個方面。生物多樣性的價值是生物多樣性的意義的主要體現。為人類提供食物、家具、藥品等都是生物多樣性直接使用價值的表現;生態功能即是間接使用價值,任何生態系統中,野生生物都是重要的組成部分,野生生物間存在著兩種關系:相互依存、相互制約,如果一旦野生生物減少,生態系統的穩定性會被破壞,同時我們的生存環境勢必會被影響;潛在使用價值:因野生生物種類很多,人類能夠比較全面的進行過研究的是極少的一些種類,仍然還有很多的野生生物價值還是未知,所以還未被研究過的野生生物種類有著很大的潛在使用價值。
3. 促進林業可持續發展,構筑和諧社會
可持續發展即經濟、社會、資源和環境保護協調發展。不但要達到發展經濟的目的,還要保護好自然資源和環境。可持續發展的林業以森林生態系統在自然、社會中的作用為出發點,通過對生態系統的科學管理,以達到為社會提供可持續服務的目的。森林生態系統為自然和社會具有功能的維護的作用,既是得到森林使用價值的根基,也是獲取經濟利益的保障,更是人類持續生存的基礎。森林病蟲害要想得到較好的控制,森林生態環境就必須有改善且森林實現可持續經營。我國林業的要得到持續發展就必須可持續控制森林病蟲害。
林業的可持續發展由三種因素所決定:首先是經濟資本因素,即各種資源、資金信息流產生的效益、使用的效率、可持續的增長率和發展前景;二是社會因素。即社會合力導向,主要由公民素質、公共意識、先進的思想文化、生活方式等;三是生態因素。可持續發展離不開生態的支持,即生態環境的自我調節能力、資源的持續力、環境保護等。
4.提高科研水平,提升防控能力
科技的支撐對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至關重要。針對森林病蟲害防治上與生物多樣性保護和環境保護的需要不相適應的現狀,防治手段急需大力改進。加大科研開發和技術推廣力度,研究和探討新的森林病蟲害防治技術并在生產上推廣,積極推廣利用飛機防治食葉害蟲技術和 3WF-3S 噴霧噴粉機、6HZ-2020A 手壓樹干注射器、6HY-25 系列噴煙機等新藥械及引誘劑、誘蟲燈。
二、 森林病蟲害防治建議
1. 加強森林病蟲害防治體系建設,提高森林病蟲害的防治能力.
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完成縣級森防標準站建設;逐步建立全市測報、檢疫、防治信息網,實現森防工作網絡化管理,提高綜合防治能力。按照政府及林業主管部門的要求,進一步加強市、縣兩級森防機構的建設,配齊配強專業技術人員,提高森防隊伍的整體素質。實現對森林病蟲害全面監控和防治,首先必須具備完備的森防體系,如測報機構、測報點、測報網絡、防治隊伍、設備等。在建設現有國家級標準森防站的基礎上,進一步在重點林區設立病蟲害觀測點。完善以市森防站為中心,各鄉鎮(辦)林業站和了望臺哨為測報點的預測預報網絡。做到機構健全、人員落實,以便對全市森林病蟲進行全面監控。為防治森林病蟲害提供真實、可靠數據,提高防治效率。
2. 積極研究和運用先進科研成果,提高森防設施建設科技含量。加強專業技術人員的培養,不斷提高科學防治能力
森林病蟲鼠害的防治是技術密集型行業,依靠科技進步,才能提高防治的技術水平,必須加快現有科技成果的轉化,增強科研工作的經費投人,針對林區現有的主要病蟲鼠害開展科技攻關,盡快掌握其發生危害規律,找出切實有效的綜合防治措施,有針對性的不能盲目,提高防治效果。
提高科研水平,推廣新技術,科學控制楊樹天牛、松樹蛀干性害蟲、松毛蟲等主要病蟲害的發生局面。全面提高森林病蟲害防治技術,解決藥劑、藥械等系列問題。在防治病蟲害的過程中,廣泛應用推廣 3s 技術生態控制、分子生物學技術等高新技術,加速森防工作的重點由救災向預災轉變的步伐。
檔案管理的最終目的在于最大限度地開發檔案信息資源,而現代科技的應用,能使這一理想變為現實,林業檔案要開發推廣新技術、新成果,要敢于打破常規,大膽學習和利用高新技術成果。使其為檔案信息開發所用,如目前先進的縮微技術、光盤技術、多媒體技術以及信息高速公路等,這些新技術的應用,會給林業檔案現代化管理帶來新的革命,注新的內容。因為我們從傳統管理方法走入高新技術管理之中,如果我們忽視直接采用當前世界通用的手段與方法,去埋頭苦干,自己摸索研究,必定還會走向誤區。因此對高科技成果的應用,勢必會促進林業飛速發展。
3.生態效益優先,保護生態環境,與國家重點生態建設工程步調一致,重點發展生物防治
從保護環境,恢復和促進生態平衡,有利于自然控制角度出發。從病蟲、植物、天敵、環境之問的自然關系出發,科學合理地使用農藥。保護利用天敵開展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利用有益生物或其他生物來抑制或消滅有害生物的一種防治方法,包括利用微生物防治寄生性天敵防治捕食性天敵防治生物防治,對病蟲害的控制是持久的效果是顯著的。
4.堅持包片到戶的責任管理制度,整合社會力量提高森防工作的效率
為了提高個人、集體造林的積極性,提倡實行包片到戶的責任管理制度,由包片負責人負責該責任林區的經營、受益、防治,林區既有了好的管護又提高了防治病蟲害的效率。同時,整合社會力量投入到防治病蟲害的工作中去,使防治工作向群治群防轉變。依靠政府職能,支持鼓勵發展專業化防治實體。
參考文獻:
[1]《中國森林》編輯委員會.中國森林[M].第 1 卷.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1997.
[2]車晉滇, 郭喜紅.北美一枝黃花[J].雜草科學, 1999, (1): 17.
[3]陳漢林等.麗水地區厚樸害蟲發生及防治.1996.12.16卷,6期
(黑龍江省方正林業高楞營林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