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春曉
摘要:隨著新聞業態多元化的發展,新聞報道“故事化”逐漸被普及。“用好的方法講好一個故事”曾是一檔電視節目成功的核心所在。那么,作為行業系統領域的消防新聞經常有不同類型的故事新聞發生,如何把握將消防新聞“故事化”報道更加吸引讀者,同時樹立消防救援隊伍形象是值得思考的話題。如何將新聞故事講的生動鮮活,成為媒體競相經營的重點。從某種程度講,新聞故事化傾向已成為媒體生存的一種手段。而消防系統又是最容易出現新聞故事的,為此加強消防系統新聞報道“故事化”格外重要。但消防新聞報道因其行業特點和突發事件報道多的特點,不免給受眾凝重、生硬之感。消防新聞“故事化”采用對話、描寫和場景設置等,細致入微地展現事件中的情節和細節,突出事件中隱含的故事。
關鍵詞:消防新聞;故事化;行業特點
一 ?當前消防系統新聞報道的現狀
(一)缺少人文關懷
“以人為本”即是人文關懷。當前許多對消防救援類新聞報道往往缺乏對“當事人”這一群體的關心、愛護以及尊重。比如,經常看到某個消防救援站指戰員出警成功解救了一名“跳樓女”的新聞。的確,這是消防救援站日常救援工作的一個方面??墒沁@樣的新聞報道出來,是否考慮過當事人的心情呢?尤其是在短視頻平臺、自媒體如此發達的現實狀況下,很可能一個片段的短視頻上傳網絡后,就會引發“一人跳樓,眾人圍觀”的局面。但通訊員或者采訪人員往往忽略當事跳樓者的心情以及具體遭遇——不會有人平白無故地跳樓,這背后的心酸和無奈是無人能及的,當這樣的所謂新聞報道出來,當事人看到后又是怎樣的心情?為此,筆者個人不建議報道此類事件。
(二)報道不具備相應的教育意義
消防救援類新聞報道,尤其是對火災事故的報道,往往都是提供一些與火災事故相關的基本內容——火災事故傷亡情況,損失情況以及火災事故原因,缺少對災難發生的反思、火災事故帶來的警示等同樣關鍵的內容,因為這類報道集中聚集“火災事故本身”,沒有回歸到責任與人性的“落腳點”上。
例如筆者分析了貴州的幾起火災事故,大部分媒體都是聚焦了火災事故的本身,而沒有關注火災事故如何發生,如何整改、如何啟示其他地方避免出現類似火災事故。在黔東南天柱“3·8”火災事故發生后,筆者曾與防火工程師一道赴事故發生地深入了解火災事故,就調查火災事故原因、 試點開展防火分隔改造提升、不斷提升消防安全防控能力、提高群眾消防安全意識等進一步加強農村消防工作內容進行詳細了解梳理,以此警示避免同類火災事故的發生。該報道刊發后,得到多家媒體的關注、轉發。
二 ?關于做好消防新聞報道“故事化”的建議
如何科學地將消防新聞報道好?需要講述。如何在這種講述基礎上,融入新聞報道的基本特征的敘事和描寫,是值得關注的焦點。
(一)在新近發生的事實基礎上挖掘深化
敘述性寫作的起點和基礎就是講故事。新聞故事的前提是新聞,因此,新聞的兩個基本要素——真實性和實效性是新聞故事的必要前提。新近發生的事實,在這前提下,作者適度進行挖掘,尋找新聞的故事性和真實性的結合點。
例如今年8月19日至9月3日,貴州省消防救援隊伍接上級指令,調集消防指戰員和車輛馳援四川瀘州。這次跨區域增援四川瀘州,貴州省消防救援總隊抗洪搶險突擊隊聽黨指揮、向險而行,發揚連續奮戰作風,發揮突擊隊作用,積極參與搶險救災。這期間,發生在貴州省消防救援總隊抗洪搶險突擊隊中的一個個小故事,溫暖而感人。
如何將發生的及時性的救援新聞故事化展示出來,筆者曾做了綜合性的援川故事特輯“瀘州籍貴州消防員返回家鄉抗洪搶險”“你在前方清淤除障,我在后方做好保障”“抗洪回來,我一定娶你” “收到家人給予的‘特殊禮物”等,每個內容都是在援川期間發生的最新的故事,標題吸引眼球,媒體也容易刊發,進一步展現了貴州消防指戰員的精神面貌和隊伍形象。
(二)情節的跌宕起伏陳述故事與一般報道的區別
一般報道注重展開事件的全過程,即新聞的“5W”,新聞故事重在事件的矛盾沖突,尤其是戲劇性矛盾沖突中。消防新聞報道中人物是個性生命的體現,是需要講述的,只要注意觀察不難發現,生活中的矛盾沖突無須刻意營造,只要去觀察、去感受、去體驗。
筆者相對擅長人物稿件的采寫,貴州省許多消防指戰員的形象都曾留在筆者的筆下。以“紅門工匠”魯文貴為例,筆者先后寫過不同筆觸的魯文貴人物稿,魯文貴是從農村走出來的消防救援人員,在消防救援單位摸爬滾打20多年,他和大多數消防員一樣曾經都是普通的消防員,但20年間他不斷努力進步成為榮獲先進無數的消防“尖兵”。筆者用講故事的方式總結了魯文貴幾個人物特征——苦練精兵文武雙全的“拼命三郎”、身先士卒救援場上的“鋼鐵戰士”、 善于鉆研紅門警營的“裝備技師”、身邊榜樣部隊轉隸的“改革先鋒”,這次報道后,魯文貴同志也榮獲“第四屆‘十大杰出消防衛士提名獎”。
(三)故事化報道中的形象化描述
故事化報道中十分注意形象化的描述,善于捕捉生動的細節,好的細節不僅增加了新聞的可信度,而且增加了故事的現場感和畫面感,充分地描寫能使讀者讀起報道來有強烈的現場感,細節的表述絕不是為了細節而細節,為了故事而故事。所有的細節,所有的表達形式,應該是為描述與解釋事實本質服務的,這樣才能使新聞報道文本簡潔流暢、直擊人心。
例如2018年,各行各業都在以不同形式展現改革開放40年的發展。消防事業的發展與變革也融入了改革開放的大潮中。當時,筆者便思考如何用一種新形式來展現貴州消防的變化。最后,筆者確定用以點帶面的方式請不同時期的同一個單位消防人員講述自己所處時期消防部門硬件設施、接處警情況以及消防監督工作如何開展等一系列反應某個時期消防工作的情形進行對比。
歷時半個多月的時間,筆者聯系采訪了4位分別于1973年、1979年、2005年以及2012年加入消防救援隊伍并且都在貴州省銅仁市消防救援支隊廣建路消防救援站(原銅仁地區消防支隊一中隊)工作的老消防人,他們在采訪中向筆者回憶著不同時期加入消防救援隊伍的種種歷程,以及他們作為消防指戰員親歷消防改革的種種見聞。事后的稿件整理中,筆者用講故事的方式向讀者展現了一代代銅仁消防人“激情燃燒的歲月”,同時,他們也是40年貴州消防變革的親歷者,是承載貴州消防人的縮影。
稿件于2018年年底發表后,筆者收到許多消防人士的信息,表示稿件內容引發諸多共鳴,曾經在消防單位的事件都歷歷在目。這是對稿件的認可和不同的評價。同時,這份稿件得到諸多媒體的關注轉發,尤其是當時的《人民公安報·消防周刊》在頭版進行大篇幅的刊登。
三 ?關于消防新聞報道者能力培養提升的路徑
上述提到關于做好消防新聞報道“故事化”的幾點建議,那真正能夠做到消防新聞報道推陳出新,歸根結底還是采訪報道者能力的培養,只有采訪報道者能夠果斷就消防新聞作出判斷,理清采訪報道思路,而不是通訊員提供什么就是什么,像“搬運工”一樣機械地將文字搬運到傳播平臺上。
(一)“專業人干專業事”
消防新聞采訪報道是一個極具挑戰性的工作,必須以“專業人干專業事”的態度,努力建設一支功底扎實的專業消防采編團隊。由于消防工作專業性、政策性強,社會關注度高,透明度高,采編團隊的人員必須有消防相關專業知識的學習和掌握。首先,作為消防周刊的采編人員必須掌握和了解國家關于消防工作、消防隊伍的相關法律法規、政策內容。特別是對于一些涉及國計民生的重大消防安全問題,采訪報道既要客觀公正,實事求是,又要用法律法規講話,必須了解社會消防安全現狀;其次,消防周刊的采編人員均要到消防救援隊伍中實踐學習,深入一線,親身體驗和了解,讓自身從外行變成內行。
(二)敏銳分辨采訪線索
要將消防新聞報道具有個性化,就要在繁雜的新聞事實中發揮個人應變能力,及時發現與敏銳分辨有價值、有亮點的新聞線索,有時一個動作,一個眼神,就能表現出一些新聞線索,而消防新聞采訪報道者能否及時捕捉到新聞線索,就要靠日常的應變能力的培養以及專業知識的獲取。
參考文獻:
[1]桂運東,王董斌.讓新聞故事化——淺談如何創新新聞表達方式[J].中國地市報人,2018(03):75-76.
[2]張然.淺析新媒體時代如何做好火災事故的新聞報道[J].新聞傳播,2018(10):8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