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明飛
摘要:2018年11月9日,習近平總書記向國家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授旗并致訓詞。標志著消防這支“新時期最可愛的人”走向了“新時代”,由以前“消”和“防”, 向“全災種、大應急”轉變。從此,對標對齊“國家隊”“主力軍”, 轉型升級為國家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隨著國家富強,民族復興戰略和改革轉隸不斷深入,消防應急救援任務也更加復雜和困難,職能也從“單一”走向“全面”,由“封閉”走向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面對新的發展態勢,如何守心踐諾,為經濟社會和生命財產保駕護航,翻開消防事業新篇章,成為我們亟待解決的問題。
關鍵詞:消防精神;遂行出動;組織指揮
一 ?當前消防隊伍在備戰執勤中的現狀與問題
(一)基層消防站警力嚴重不足。以九龍坡支隊為例,支隊下轄10個消防站,消防指戰員編制為240人,其中指揮員79人、政府專職160人。支隊轄區面積432平方千米,地處重慶西南部,環抱長江和嘉陵江,下轄8個街道11個鎮,常住人口132.3萬,境內多江河、山地,廠房、高層建筑、城市綜合體遍布,災害多發頻發。受編制影響,除開公差勤務和休假輪休,消防站戰斗員和駕駛員嚴重不足,部分隊站甚至有車輛數多于駕駛員的狀況,有的車無法編配,以至于當“擺設”,影響執勤備戰。
(二)部分指揮員救援實戰經驗不豐富。隨著隊伍的“年輕化”,部分基層指揮員實戰存在應急救援經歷少、閱歷匱乏、自身綜合素質不高的現象,有的全勤指揮部人員構成不合理,缺乏熟悉滅火救援業務、會指揮作戰人員,存在“外行指揮內行”現象。指揮車配備的防護、偵檢、照明等器材配備不齊全,部分人員空氣呼吸器和通信器材使用不熟練,指揮員對組織指揮程序方法、轄區災害事故處置對策和作戰安全要則不專業。
(三)裝備提檔未升級戰保聯動不健全。隨著車輛裝備不斷升級換代,車輛裝備也逐步向智能化、自動化、高效化、無人化發展,但往往重配備輕管理、重使用輕維護,沒有達到人與裝備的最佳結合,不能發揮其最佳效能。戰勤保障人員力量編配偏弱,隊伍專業化不強,裝備物資購置和儲運不科學,社會聯勤聯動響應不健全。
二 ?提升災害救援遂行出動指揮的幾點思考
(一)加強日常執勤戰備,優化值班備勤制度
1.要優化基層作戰人員配置,樹立“小機關”“大基層”理念,防止上“胖”下“瘦”“倒三角”,實行扁平化管理,充實一線作戰力量,切實為基層“減負”“加量”。
2.要配齊配強執勤指揮人員,指揮長、作戰助理要由熟悉滅火救援業務、實戰經驗豐富的人員擔任,切實做到專業指揮。
3.要根據災害事故多發期和重要時間節點,充實指揮力量,落實雙領導值班制度,消防救援站首車指揮員必須由指揮經驗豐富的主官擔任。
4.應加強本級滅火救援專家組建設,通過輔助決策系統,建立微信群等,群策群力,專業高效,充分發揮專家在滅火與應急救援中的作用。
(二)開展全員“大練兵”,切實提升指揮水平
1.結合全員崗位大練兵活動,組織全體執勤值班人員開展防護、通信、偵檢、滅火、破拆、水域救援、地震救援等常規裝備器材操作訓練,立足崗位任務,開展災情研判、力量調集、作戰指揮、通信組織、裝備應用、綜合保障等指揮環節訓練和應急出動、調度指揮等訓練演練,不斷增強崗位履職能力。
2.嚴格落實理論學習、戰例復盤和熟悉演練等工作制度,加強“六熟悉”和本級滅火救援預案相關內容,掌握執勤戰斗條令、值班崗位職責、組織指揮程序要點、轄區災害事故處置對策、作戰行動安全要則,以及轄區消防與應急救援隊伍執勤戰斗實力、分布和裝備、滅火藥劑儲備等情況。
3.強化指揮員業務培訓,應定期組織指揮員集中培訓,針對區域災害事故特點,開展“大講堂”與指揮實操訓練,切實提升組織指揮水平。
(三)強化遂行出動,配齊配強器材裝備
1.要嚴格落實指揮車隨車裝備器材配備標準的基礎上,配齊配強全套滅火防護服、全套搶險救援服、全套化學防護服、空氣呼吸器、呼救器、照明燈等個人防護裝備,測溫儀、測距儀、紅外熱像儀、可燃氣體檢測儀、有毒氣體檢測儀等偵檢器材和衛星電話、對講機、4G圖傳、衛星便攜站、無人機等通信器材,以及滅火救援預案、移動指揮終端、指揮標識等指揮輔助器材,滿足遂行作戰指揮需要。
2.嚴格落實戰備檢查制度,落實專人每日對通信指揮車、防護裝備、指揮物資、無人機、前突保障模塊、直調直報模塊和視頻會議(會商)系統,每周對動中通、衛星便攜站、衛星電話、營區監控等裝備開展測試檢查,定期進行維護保養,保證隨時處于良好的執勤戰備狀態。
(四)實時跟蹤災情變化,科學高效實施指揮
1.今年汛期災情超過98年,加之新冠疫情的雙重影響,抗洪搶險任務繁重、部分地域化工、火災多發,部分省市出現指戰員傷亡情況,應時刻跟蹤汛情和災情變化,加強值班值守,密切關注災情警情,第一時間跟蹤指導、調度指揮所屬隊伍滅火救援行動,嚴格執行“五個絕不允許”要求,認真學習《消防救援隊伍抗洪搶險行動安全提示》,重點掌握對洪澇災害、房屋倒塌等地質災害特點的學習以及如何預防車輛事故、淹亡事故,時刻保持“防大汛、抗大汛、搶大險”的警覺性和敏銳性。
2.嚴格落實滅火應急救援等級響應制度,對有影響的警情和災情,要快速響應、及時到場,指揮部前置,較大災害事故要指揮經驗豐富的指揮員“靠前”指揮,利用圖傳進行遠程指揮,全面偵察掌握情況,研判評估安全風險,科學制定處置方案,合理部署作戰力量,緊盯作戰行動安全,及時向參戰隊伍推送作戰行動要點、安全提示等相關信息,確保科學安全有序實施作戰行動。
3.加強自我督導全面做好執勤戰備工作。應全面加強執勤值班值守、指揮員電臺使用、空氣呼吸器正確使用和消防指戰員安全作戰要則、組織指揮要點、作戰行動規程等熟悉掌握,以及作戰訓練規程執行、安全防護措施落實等情況,加強自查自糾,不斷提高隊伍執勤戰備水平。
(四)優化裝備配置,加強全方位戰勤保障
1.夯實戰斗力生成,強化綜合性戰保演練。把戰勤保障演練作為檢驗戰斗力生成模式的標準,加強協同配合,強化遂行重大任務工作流程的熟悉和演練,切實提升應急響應和合成打贏能力。制定《戰勤保障工作預案》,落實車輛巡檢、保養制度,及時總結戰勤保障任務經驗,針對不同災種、不同響應等級、不同地域環境,開展無預案、全要素、全災種拉動演練。完善社會聯動機制,強化裝備投送、現場搶修、物資補給等72小時連續保障項目演練。開展裝備技術保障、生活物資保障為主要內容的綜合性戰勤保障演練,開展以“72小時自我保障”為主的全要素綜合戰勤保障演練,為“保障打贏”創造有利條件。
2.以戰保力量為依托,加強逐行出動后勤保障。以“糧草先行”為抓手,做好“打大戰,打惡戰”的準備,加強充氣車、餐飲車、器材車、運輸車、供液車、排煙車的科學調度和遂行出動,完善現場裝備搶修、巡檢專業人員的建設、培訓,確保火災救援現場裝備的完整好用。加強保障物資的儲備,提前購買儲備各類豐富的保障物資,打造“野外食堂”,充分利用餐飲車的作用,讓指戰員在“打大戰”“持久戰”時能吃上香甜可口的熱飯熱菜,及時更換衣物,不讓前線指戰員挨凍受餓。
三 ?結語
總之,對標“全災種”“大應急”要求,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只有找“短板”,查不足,才能“見賢思齊”、有的放矢,做到“手中有糧心中不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