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簡述消防執法改革對新時代消防法治建設的重要意義,分析了當前消防執法中存在的幾類突出問題,結合當前消防執法改革政策、文件、措施提出了有關消防執法改革和消防法治建設的一些工作意見建議。
關鍵詞:消防;執法;改革
2018年3月全國“兩會”拉開了消防部隊改革的序幕。2019年4月23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修正)頒布,伴隨消防部隊轉隸改制,消防監督執法改革正式步入快車道,全面順應法治中國建設相關要求,積極回應社會和人民群眾對消防監督管理的新期待、新要求。面對經濟、社會發展新形勢、新情況、新問題,強力推進消防監督執法改革成為新時代消防法治建設進程中迫切需要解決的關鍵問題。
一 ?消防執法改革對于新時代消防法治建設的重要意義
火災作為人民群眾生產生活中最常見的災害事故,也是對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威脅最大、最普遍的災害事故之一。消防事業關系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是促進經濟社會協調健康發展的重要保障。黨中央、國務院歷來高度重視消防工作,黨的十八大以來對消防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從《消防安全責任制實施辦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修正)、《關于深化消防執法改革的意見》等的法規的頒布實施充分彰顯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國務院對人民群眾生命財產的高度關心、關注。新時代下,人民群眾對消防安全工作也提出了新期盼、新要求,過去傳統陳舊的消防監管執法理念、模式、方法已經不能和新時代、新任務、新要求相適應,不能和法治中國建設進程相適應,不能和當前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消防監督執法改革勢在必行。加強消防法治建設對于推進依法治國和法治中國建設意義重大,對于改善營商環境促進經濟發展意義非同凡響。加快推進消防監督執法改革已成為新時代經濟社會發展和法治建設的必然要求。
二 ?當前消防監督執法中存在的幾類突出問題
(一)執法觀念陳舊,監管治理模式落后
1998年我國首部《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頒布實施,消防立法工作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歷經20多年的發展變革,我國在火災防治、消防安全監督管理、消防組織建設等方面均取得了巨大成就。消防監督執法制度、模式、方法等也隨時代、體制變革和經濟社會發展需要不斷發展變化。但從當前快速發展的經濟社會和國家發展情況來看,已經不能與當前的新時代背景相適應,暴露出的問題層出不窮,形式多樣,有些問題甚至已經發展成為積弊頑疾,一度被社會和人民群眾所詬病。陳舊的執法觀念已經和當前經濟社會發展現狀格格不入,落后的執法方式儼然已不能適應當前火災隱患治理和消防安全監督管理需要,急需創新改進。
(二)權責邊界不清,消防安全監管缺位
我國消防法律法規體系的主干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國務院主管部門制定頒布的相關規章以及各地制定的消防條例,各項專門規定和眾多的技術規范標準是該體系的枝干。主干統領枝干,枝干服從于主干,這是基本的規則。隨著機構改革、職能劃轉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修正)的頒布實施,對部門、機構間職責任務進行了調整,但仍然有許多職責不清或者職責交織的地方。同時,在行政監督管理的過程中,部門之間利用立法爭權和推卸監管責任的現象時有發生,使基層消防機構和行政管理對象均感到無所適從,行政管理的效率難以提高,制約消防安全監管的瓶頸性因素長期得不到改善。有限的權力,無限的責任,讓基層消防執法人員不堪重負,有限的力量與無邊的職責之間的矛盾日益突出。行業部門對消防安全責任制的認識不到位,約束力少,直接導致消防安全監管缺位,消防機構責任無限放大。
(三)放管服失衡,市場政府作用弱化
為提升消防安全監管效果,遏制和減少火災事故發生,維護社會面火災形勢的穩定,消防部門不斷加大監管力度,不斷創新監管方法,強化源頭管控,持續加大消防產品、建筑構件材料、社會消防技術服務機構、培訓、鑒定等各類涉及消防安全機構的監管,在火災防控、消防監督執法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取得了一定實效。但與此同時出現了放管服失衡的情況,出現了一管就死、不管就亂的現象,消防中介行業壟斷服務質量不能有效提升,執法機構和人員搞權力尋租,進而引發影響深遠的執法腐敗問題。管的太多,不敢放手,注重管理忽視指導服務,陳舊的管理方式忽視了市場和政府的調節作用,忽視了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寄希望于通過管理上游、管理源頭取得管理效益,嚴重弱化了市場和政府的作用。
(四)執法機制不全,監督執法任性隨意
一是消防行政執法不規范、不到位,依法行政意識較差,認識不到位。少數單位領導及部分消防監督執法人員思想跟不上形勢,沒有及時轉變觀念,檢查時發現問題不準、不全,檢查深度不夠,只提表面、枝節的東西,對深層次的問題發現不了或避而不提。二是重執法、輕程序,輕效果,履行程序不規范。不少消防監督部門和執法人員認為,實體是本質,程序是手段,有的甚至認為只要實體正確,可以不計手段,不顧程序。因此,在消防行政執法工作中,往往只圖辦案簡便,而違反法定的程序與方式,執法的效果沒有得到有效體現。三是變相不作為,無原則自由裁量,無原則設定整改時限,伸縮性太大,執法不嚴肅不嚴謹。四是重大處罰執行不到位,強制措施軟弱無力,以罰代管情況大量存在,執法流程無法做到閉環管理,造成部分案件立案不結案,結案不結卷,喪失了行政執法的嚴肅性,為后續工作留下重大隱患。五是部分執法人員政治、業務素質不強,不注重學習崗位知識理論,不善于鉆研,存在著個人執法綜合素質不高的問題,不能與當前法治建設進程相適應。
三 ?對于消防執法改革和消防法治建設的幾點意見建議
2019年5月,結合消防隊伍轉隸改革,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聯合印發《關于深化消防執法改革的意見》,要求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國家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授旗儀式上的重要訓詞精神,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安全發展理念,提出了改革的4項基本原則,即:堅持問題導向、源頭治理;堅持簡政放權、便民利企;堅持放管并重、寬進嚴出;堅持公開透明、規范有序。結合14項改革主要任務,筆者認為就加強消防執法改革和消防法治建設應當做好以下幾點:
(一)以問題為導向從社會反映最強烈的消防執法突出問題入手,采取措施,打破壟斷、清除積弊,治療頑疾。深入分析研判當前消防監督管理中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從立法層面盡快完善法律法規,健全制度機制,加快修法、立法進程,進一步明晰各級政府和部門間責任,規范責任邊界,切實做到依法行政。建立監督執法正面和負面清單,讓執法人員知道什么必須為,什么應該為,什么不可為,真正做到盡職免責、失職追責,讓消防執法機構和執法人員輕裝上陣,減少顧慮。
(二)做好放管服工作,履行好法定職責義務,在符合國家政策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簡政放權,改革行政審批事項,最大限度地推出便民利企的措施為企業和人民群眾減負。針對消防安全技術性要求較高的特點,進一步改進執法方式,增強執法人員素質能力,做到先服務后執法,切實改善消防監督執法在人民群眾心目中的形象。加強消防安全宣傳教育增強人民群眾對消防安全的重視程度,增強對消防工作的認知,提升公眾消防安全素質。把權力交給市場,把權力交給社會,加強機制體制建設,引入和創造公平、公正、公開的競爭機制,發揮市場、政府的調節作用。
(三)嚴格落實“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制度,把有限的力量最大限度投放到最需要監管的地方,規范和改進專項整治行動,避免和減少大而全、上下一刀切的專項整治,積極引導公眾執法、守法。按照因地制宜,什么問題突出就整治什么問題的原則,集中力量破解消防安全難題難點。建立科學的執法考評機制,解決基層執法力量疲于應付為了完成任務而執法的情況,積極調動基層執法力量的主觀能動性,提高監管效益。加強聯合懲戒和信用監管的手段運用,建立完善的工作體制機制,提高企業和個人違法成本,讓違法者真正付出代價、承擔后果、警示他人。
(四)加強思想道德教育,職業道德教育,業務素質培訓,端正執法思想,忠實踐行執法為民宗旨。自上而下開展大教育、大培訓活動,打牢執法隊伍基礎,提升整個執法隊伍素質,堅決懲治以執法者自居、耍特權、欺壓群眾、侵犯群眾利益、以權謀私等行為,凈化隊伍風氣,真正做到權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
(五)建立健全執法監督制約機制,規范消防行政執法工作,按照“誰主管,誰負責;誰審批,誰負責;誰承辦,誰負責”的原則,建立健全消防行政執法責任制。把消防行政執法的責任貫穿于各項消防行政執法工作之中,使消防行政執法權限確定化、執法責任明晰化、執法程序公開化、執法行為規范化,主動接受社會各界的監督。扎進制度的籠子,嚴格執法例會、集體議案、法律審核、內部執法檢查、執法人員輪崗交流等制度,靠先進制度提升管理效益。
(六)廣開言路主動聽取民意,主動接受監督,深化消防政務公開工作,規范政務公開工作機制,定期公布有關執法制度、執法內容、執法事項、監督舉報途經等,固化廉政監督員監督工作機制,自覺接受社會各界和人民群眾對消防救援機構和人員的直接監督,打造風清氣正的執法環境。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消防執法改革的意見[Z].2019-05-30.
[2]范平安.我國消防法制建設的理論探討[J].武警學院學報,2007(06):69-73.
[3]楊昌永.我國現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的缺失及修改建議[J].湖北民族學院學報,2007(03):157-160.
作者簡介:
茹作乾,甘肅酒泉人,新疆喀什地區澤普縣消防救援大隊中級專業技術職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