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臭氧進入人體后,易威脅肺部和呼吸道,使其誘發炎癥,且對兒童等抵抗力偏弱的人群具有更嚴重的危害。臭氧多數源自于環境空氣中,文章則首先分析此類臭氧的監測方法,再探討相適應的防治措施,希望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關鍵詞:污染物;臭氧;監測;防治
繼PM2.5后,臭氧污染問題也隨之突出,成為社會各界高度關注的對象。臭氧所帶來的危害作用較為顯著,為給居民營造良好的空氣環境,必須準確認識臭氧,以合理的方法做好監測工作,根據所得數據采取相適應的防治措施,切實改善空氣品質。
1環境空氣污染物中臭氧的概述
空氣污染物的類型豐富,其中臭氧所帶來的危害較為顯著,其是細小微量的活性氣體,為氧氣的同素異形體。從來源渠道來看,現階段的社會經濟水平日益提高,跨地區的貨運車輛以及私家車的數量均呈增加的發展趨勢,車輛行駛期間所排出的尾氣在與陽光等環境因素發生作用后,產生較明顯的化學煙霧及臭氧,該類污染物質充斥于環境中,造成嚴重的不良影響[1]。
臭氧的濃度隨地區的變化而改變,主要受太陽輻射強弱、風速等方面的影響。在晴朗天氣且溫度較高時,存在較強烈的紫外線,通過與氣體的接觸而出現化學反應,進一步提高空氣中臭氧的濃度。若遇到氣溫較低的陰天時,雖然存在紫外線但其強度偏弱,因此所在區域的臭氧濃度較低。
2環境空氣污染物中臭氧的監測方法
鑒于臭氧易危害環境的特性,需要以合理的方式做好日常監測工作。現階段,臭氧的監測方法主要有兩類[2]。一是化學分光法,其重點監測對象為臭氧在媒介中放射的光,明確其實際強度情況,用于判斷臭氧的濃度以及其他方面的實際表現;二是分光光度法,用于監測臭氧在特定環境中的波長情況,也可通過其對光的吸收度而做出分析。前述所提的兩種方法均具有較高的靈敏度,所得結果準確可靠,在現階段的臭氧生物化學試驗領域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3環境空氣污染物中臭氧的防治措施
3.1準確認識污染物,針對性防治
以VOCs和NOx的排放控制較為關鍵,做好對兩者的控制工作有利于改善臭氧的防治效果,提高環境質量。
3.1.1 VOCs污染防治措施
VOCs的類別豐富,較典型的有非甲烷烴類、含氮有機物等,此類物質經過化學反應后將形成O3和PM2.5,由此增加區域內臭氧的含量。對此,若要有效治理臭氧(O3),則需要加強對VOCs的控制。而為了采取精準的控制措施,則需明確VOCs的來源途徑,通過追根溯源的方式做出針對性的控制。根據現有認知,天然源和人為源為兩大重要途徑,其中人為源體現在工業、交通等方面[3]。工業的建設規模隨經濟的發展而擴大,因此工業源VOCs包含多個方面,需要視實際情況合理對待。石化、印刷等均是污染較嚴重的領域,在臭氧的日常防治中需要根據行業特點合理采取控制措施,多種途徑降低VOCs污染量。
以石化生產為例,在控制污染物時較為關鍵的是裝卸、儲存過程,要求所用的容器具有足夠的密封性。對于生產期間產生的廢氣,需采取針對性的尾氣處理措施,經過凈化后再將其排放至外界。生產階段,推薦采用低VOCs含量的原材料,再配套科學可行的工藝,從源頭上降低VOCs排放量。在有效控制VOCs排放后,才可減少空氣中的臭氧含量,取得較好的大氣污染治理效果。
3.1.2 NOx污染防治措施
鍋爐、窯爐等在日常使用中均存在NOx排放問題,而此類排放物將進一步形成臭氧,因此加強防治極具必要性。揮發性有機物為重點防控對象,其來源途徑錯綜復雜,體現在日常燃油的使用、涂料的刷涂等方面,此時均容易帶來較大范圍的污染物排放問題。根據現階段的工業發展狀況,涂料廠、煉油廠等在日常生產中均會排放大量的NOx,因此需要將其作為重點管理對象,做好日常的監測工作,及時掌握污染物排放量的變化情況,再根據所掌握的結果采取針對性的控制措施,降低NOx排放量,緩解臭氧問題。
3.2全民參與,綠色出行
以城市為主的環境污染問題日益顯現,機動車在城市道路中川流不息,其運行過程中將產生較豐富的尾氣排放量,不利于人們日常生產、生活的開展。由于機動車尾氣所帶來的臭氧問題較為顯著,同時考慮到城市交通擁堵問題,應當積極倡導乘坐公共交通等環保的方式,例如乘坐地鐵、公共汽車、BRT等,而在非必要時還可選擇步行的方式,既節能減排,又起到強身健體、放松身心的作用[4]。通過每位居民的參與,共同攜手,減少污染物的排放量,進而減少臭氧的生成量。
臭氧在24h內的濃度情況存在差異,其中以每日的13:00-17:00最為顯著,原因在于其光照強度較大,易在紫外線的作用下增加臭氧的含量。對此,需以臭氧的發生特點為立足點,采取針對性的污染減排措施,將其有效落實到位,營造安全、舒適的環境,提高健康防護水平。
4結語
綜上所述,臭氧污染問題日益顯現,是空氣污染的主要源頭,嚴重影響自然環境品質,同時居民也將通過嗅覺感受到惡臭味,存在較明顯的不良影響。對此,有關工作人員乃至全民均要高度重視臭氧問題,明確其生成途徑,加強監測,從源頭上采取防治措施,切斷臭氧的形成途徑,還人類美好的家園。此外,臭氧的防治是一項持續性的工作,因此需要有鍥而不舍的精神,在此前提下方能取得良好的成果。
參考文獻:
[1]楊春亮.環境空氣污染物中臭氧的監測與防治探索[J].科技風,2019(32):134.
[2]歐洪輝.環境空氣中臭氧的污染防治對策[J].廣東化工,2019,46(10):113-114.
[3]張燦,王靜,陳軍,熊桂洪.臭氧污染監測和研究現狀及建議[J].環境影響評價,2018,40(04):68-70.
[4]鄭挺穎.中國環境監測總站大氣室工程師孟曉艷:環境空氣質量監測助力臭氧污染防治[J].環境與生活,2017(07):16-19.
作者簡介:
張丙珍, 1973年11月生人,男,漢族,籍貫:山東省聊城市東昌府區,大學學歷,副高級工程師,研究方向:生態環境質量監測及生態環境質量綜合影響評價分析、應急監測、生態遙感監測及評價。
(山東省聊城生態環境監測中心? 山東 聊城? 25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