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東 谷成龍 楊浩然
華北理工大學
根據對農產品條件的綜合分析,依據以往養豬業成果資料,我可以推斷出東車營村擁有得天獨厚的肉豬飼養條件。第一,東車營村位于華北平原產糧區,這就為生豬養殖提供了充足的飼料資源;第二,東車營村擁有可以容納四萬頭豬的養殖基地為生豬養殖提供必要的場所;第三,東車營村積極引進先進養殖技術、聘請國外專家作為養殖顧問,為生豬養殖提供技術支持;第四,東車營村附近有大量技術精湛的生豬屠宰、加工產業,為生豬的銷售提供了必要的市場支持。所以本地區憑借這些優勢成為生豬養殖的天然基地。
東車營村距離棗強縣城僅20千米,劇冀州市15千米,趣味優勢明顯,周邊有北卷子村、張秀屯鎮和南午村鎮等豬肉集散市場,而且交通十分便利。在新農村建設中東車營村積極引入先進生產經驗、與周邊相關產業密切合作,成為了方圓百里最大的生豬養殖企業,為促進當地經濟發展、解決就業問題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并且優秀的區位優勢也為該地區生豬養殖業的發展提供了有利的條件和較好的前景。
(一)東車營村生豬養殖業的驅動因素。通過突變理論進行分析不難推出,當前的時代環境“網絡信息技術的時代”與國際農產品貿易環境帶來巨大的外部壓力;還有養殖業自身的內部壓力,養殖業自身的發展需求和市場消費主體的需求構成了養殖業發展的內部壓力。這就說明養殖業受到了內部與外部雙重壓力的驅動。
(二)宏觀戰略與政策的規制。當今產業的整個宏觀背景就是供給側的結構性改革,在這樣的大背景下,生豬養殖業所處環境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不同的生產環境對生豬養殖的整個產業鏈也提出了更為嚴格的資源配置要求。東車營村生豬養殖基地按照這樣的要求,在準確評定市場規模的基礎上確定了養殖基地的生產規模,在創建最開始的時候精準的生產經營結構就被確定下來。而且,在管理方面,東車營生豬養殖企業的管理也深入在整個企業的各個生產環節。新的經營環境提出了對質量和安全的高度監管要求,這樣就要求生豬養殖企業的生產和經營不知關注終端產品而且必須要關注產品的生產過程,需要把原來的只追求數量追求規模的生產理念和生產方式徹底拋棄,并且采用更加注重質量的發展方式。新的養殖業環境要求對環境的保護力度加大,養殖企業應該在追求經濟效益的同時還要兼顧環境效益和社會效益,切不可為了經濟效益而使環境遭到重度污染。
(三)微觀市場消費的影響。多元化的消費市場使產業終極價值驅動發生了變化。原來的市場使供不應求的買方市場,生產者生產什么消費者就消費什么,這樣的環境下,消費者沒有過多的需求處于滿足剛性需求的被動選擇狀態。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顯著提高,消費者的消費需求也從滿足數量的供給轉變為多元化、高質量的供給,不同地區、不同市場消費者呈現出了不同的消費愛好,所以終端消費市場也發生了變化。
(一)東車營村生豬養殖走經營單位規模化路徑。吸取之前散戶養殖的弊端,東車營村生豬養殖采用托管、流轉、入股等多元化的合作形式,將生豬養殖的勞動對象集中并形成規模,使得此區域開展的農資投入、金融等要素服務形成規模效益,大大提高了生豬養殖效率,降低了生產養殖中的無效成本,增強了東車營村生豬的市場競爭力。
(二)東車營村生豬養殖走服務對象規模化路徑。新農村改造促進了城鎮化的發展,當前東車營村從事生豬養殖的人的年齡大多集中在40歲到70歲,養殖對于他們而言是最主要的經濟來源,因此生豬養殖規模化對于他們而言并不適用,于是東車營村生豬養殖采用服務對象規模化的模式,充分利用綜合體系提高生豬養殖的品質與競爭力。
(三)東車營村生豬養殖走地方資源稟賦優化發展路徑。東車營村擁有近百年的生豬養殖傳統,由于該地的糧食、耕地、人口和傳統造就了一批優質的生豬養殖品種。而今,東車營村生豬養殖基地利用現代化的生產要素與組織運作模式,最大限度地開發利用這一優勢品種,已經能夠滿足多元化的消費需求,受到當地政府的支持,東車營村生豬養殖基地是傳統生豬養殖業得到振興并帶動農民創收步入小康。
(四)東車營村生豬養殖走種植與養殖功能融合發展的路徑。從前散戶式的生豬養殖不再具有競爭力,生態環境對生豬養殖的約束加劇、質量性發展也達不到要求。東車營村生豬養殖基地建立以后帶領農民解決了種植業副產品和養殖業的廢棄物資源優化這一難題,采用種養循環模式的農業生產方式,將一、二、三產業融合形成1+2+3第六產業,形成了產銷一體的格局。
東車營村生豬養殖以足夠大的市場消費空間為前提,準確確定養殖的規模和服務范圍,是農業現代化發展的典范,是推動東車營村生豬養殖能夠和國內大品牌競爭的重要原因。東車營村附近有著天然的養豬優勢,再加上該村積極引入先進生產技術,注重經濟效益、環境效益和社會效益的綜合均衡發展,所以該村生豬養殖是完全具有可行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