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晴 山東服裝職業學院國貿系
按照國際通行管理模式,兩國或兩國以上的參與者一起建造具有特定使用目的的固定資產,并從中獲益的一次性活動,我們稱之為國際工程。國際工程是由至少兩國的參與者共同完成的特定經濟活動,它具有跨國性和資產專用性的特點,由于各國的地理環境人文風俗法律慣例不同,比起國內工程來,做項目的環境更加復雜,風險更高。尤其是大的工程項目,交易工程規模大、工程款項高,工程期限長。
合同的主要任務是:
在簽約之前進行談判時,仔細研究分析招標文件,逐條審視各項條款,分析一下自己是否可以做到文件中的內容,如果能夠做到,進一步看一下風險承擔是否是己方可以接受的,如何可以接受,仔細核算一下招標文件中的報價是否合理,尤其是報價中的風險費用是否合理。
在合同簽訂時,不要認為已經談判好了就萬事OK了,談判僅僅是一個開始,雙方就各項條款達成一致意見以后,就要簽訂合同了,合同一旦簽訂,對各方均有法律約束力,所以在簽合同時依然要逐條審核合同的各項條款,看看是否與之前的談判內容一致,在合同中如果有與之前談判內容不一致的地方或者有對己方不利的“軟條款”,應該直白的告知對方,要求更正。
在履行合同時,得到對方的指示和通知時,不要急于去行動,而應該現行分析該指示和通知,是否符合合同的要求,或者履行該指示和通知對我方有何影響,然后在做決定。如在此期間發生爭議,我方應及時準備好相關材料,編制相關文件,按照合同規定的爭議解決辦法進行處理。如可以先協商,協商不成,可以將爭議提交仲裁委員會進行仲裁。當然了,爭議的解決方法有很多,具體應該怎么做還是要看合同的具體規定。
近幾年國際工程項目逐漸增加,企業或設計院也為此培養了相關的人才,可是質量數量有待考究,現在的工程企業往往是承包商和設計院轉換過來的,很少有企業專門設置合同部,關于合同的分析和履行監管和后期索賠事項,只是指明別的部門人員過來兼職,有的企業雖然設置了合同部和合同設計人員,但是上崗人員完全達不到應有的硬性指標,該崗位形同虛設。可想而知,合同部在企業中的地位非常低,重視程度不夠。由此可見,企業培養國際工程合同管理人才迫在眉睫,只有我們的合同管理人才質量數量高標準,我們才能適應我國快速發展的國際工程項目。
1.準確定位國際工程合同管理。
合同管理是企業國際工程管理中非常關鍵的一個環節。合同管理應作為企業的燈塔,時刻指引企業在該合同中的行走步調。企業無論做哪一項工作,都要先分析研究合同的條款,對合同的要求了如指掌,嚴格按照合同的規定去做事,而不是僅靠以前的“經驗”。
2.合同管理應“全過程”覆蓋
當下,合同管理的內涵發生的重大的改變。早先合同管理只是合同簽訂后,合同履行過程中的監控管理,而現在的合同管理則是“事前、事中、事后”全過程覆蓋式管理,其中:事前管理指的是招標和投標的合同形成期,事先要對招標文件中的風險做出正確估值;事中管理等同于早先的合同管理,即合同的履約期;事后管理指的是在工程項目完成之后,如果有爭議,對爭議進行處理的過程。從這里可以看出合同管理的內涵已經從事中管理向兩邊延伸了。因此,合同管理要從項目投標期間就高度重視。
3.合同管理應該有合同管理文化傳承
合同管理工作從思想層面上來說應該從上自下貫穿到組織內部的各個層級、各部門管理行為中,引起企業從高層到項目參與者的重視。從具體規劃層面來說,不僅要設立合同管理的相關職位,還要為合同管理專業人員提供可持續性職業發展路徑,鼓勵他們向著更高的層次提升自己。
1.合同管理人員應該掌握工程合同專業知識,具備合同意識。
合同管理人員應該系統學習工程合同專業知識,如要了解與合同相關的法律基本理論,理解合同的性質,并且要掌握各類合同范本的規定和慣例做法。要知道國際工程合同屬于一種“規范性知識”,一旦簽訂合同,就必須要按照合同的規定履行,合同對簽約方有法律約束力。所以,合同管理人員不能憑著以前的“經驗”和“認知”形式,而應該具備強烈的合同意識,一切按照合同辦事。
2.合同管理人員應該掌握與合同管理相關的基本技能,如熟練的外語水平,能夠讀懂國外的招標或投標書,并能用外文編制信函,與國外合作方進行流利的交流。
合同管理人員應該更加廣泛的了解與工作相關的其他專業技術知識,如項目管理知識、法律知識、組織行為學和談判學等等。這樣才能從更高更廣的角度來看待問題,將工作做的更加的完善。
結語:我國企業國際工程管理應該重視合同管理,這是企業節省成本并且提高質量效率的途徑之一,只有這樣我國才能在國際工程市場中擁有一席之位,實現國際工程事業的可持續性發展,所以將合同管理作為國際工程管理的第一步是很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