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路,徐家慧,俞秋雨,劉亞,方開峰
甲狀腺癌為一種內分泌系統常見惡性腫瘤,約占全身惡性腫瘤的1%,易發生頸部淋巴結轉移,嚴重威脅患者生命健康[1-3]。尋找疾病早期診斷及淋巴結轉移判定的有效方法對指導臨床及時合理治療、改善患者預后尤為重要。超聲檢查是一種甲狀腺定性檢查主要手段,隨著近年來超聲技術不斷進步,超聲彈性成像技術在多個組織臟器腫瘤早期篩查及定性診斷中應用逐漸增多,其可反映組織的形變能力,客觀、真實且量化地反映病灶與附近組織彈性硬度差別,能為甲狀腺病變定性診斷提供一定依據[4-5]。血清學指標在惡性腫瘤診斷、監測中也具有重要地位,基質金屬蛋白酶(MMPs)可降解細胞外基質成分,損害基底膜,對腫瘤血管形成、腫瘤細胞侵襲及轉移能起到積極促進作用[6]。高遷移率族蛋白B1(HMGB-1)高表達與腫瘤細胞浸潤、遷移、凋亡、增殖及周圍血管形成密切相關[7]。甲狀腺球蛋白(TG)是甲狀腺組織所特有的生化標志物之一,近年來研究發現,TG表達在甲狀腺疾病定性診斷中具有重要作用[8]。本研究選取甲狀腺癌患者與甲狀腺良性結節患者各126例,觀察超聲彈性成像參數聯合血清基質金屬蛋白酶-9(MMP-9)、HMGB-1、TG在甲狀腺癌臨床診斷中的價值及與淋巴結轉移的關系,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皖北煤電集團總醫院超聲科診斷甲狀腺癌患者126例作為甲狀腺癌組(腺癌組),甲狀腺良性結節患者126例作為甲狀腺良性結節組(結節組)。 2組年齡、體質量指數(BMI)、腫瘤直徑、合并癥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腺癌組女性人數比例高于結節組(P<0.05)。本研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患者及家屬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表1 2組患者臨床資料比較
1.2 選擇標準 (1)納入標準:腺癌組經超聲檢查、術后病理檢查確診為甲狀腺癌;結節組經超聲檢查、術后病理檢查證實為甲狀腺良性結節;2組均首次接受甲狀腺手術,臨床資料完整。(2)排除標準:合并嚴重糖尿病、高血壓、感染者;合并腎、心、肝、肺等臟器功能嚴重障礙者;合并其他類型惡性腫瘤疾病者;合并神經系統、免疫系統、血液系統疾病者;結節過大或位置特殊無法取得良好彈性圖像或彈性比值者。
1.3 觀測指標與方法
1.3.1 血清學指標檢測:受檢者于清晨空腹采集肘靜脈血4 ml,離心取上層血清,-80 ℃冰箱內儲存待檢;以酶聯免疫吸附法檢測血清MMP-9、HMGB-1水平,電化學發光免疫法測定血清TG水平,檢測試劑盒均由武漢博士德生物有限公司提供,有關操作嚴格按試劑盒說明書由醫院專業檢測人員完成。
1.3.2 超聲彈性成像參數檢測:應用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西門子,ACUSON S3000)實施檢查,9L4線陣高頻探頭,檢查時受檢者取仰臥位,頭部略向后仰,顯露頸部;先實施灰階與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確定甲狀腺結節位置、數量、大小、囊實性質、形態、邊界、血流分布、內部回聲等情況;而后啟動施壓式應變彈性成像(EI),探頭輕觸皮表,取樣框內包含結節最大切面與其周圍部分腺體,穩定探頭,QF值穩定在60以上,當彈性圖上清晰顯示結節輪廓時凍結,調節至彩色模式保存圖像;最后啟動聲觸診彈性成像定量技術(VTIQ),穩定探頭,囑咐患者屏住呼吸,取樣框內包含結節全部與其附近部分腺體,調節閾值,直到結節內出現紅色區域,保存圖像。腺癌組和結節組典型病例超聲彈性成像檢查圖像,見圖1A、B。由2位資深影像學醫師施行圖像分析,觀點不一致通過協商解決。(1)藍色面積比值:沿著結節邊緣及其內的藍色區域邊緣分別勾畫輪廓測量面積,計算全部藍色面積占據結節面積比值,其可反映病灶惡性浸潤程度,比值越高病灶惡性浸潤程度越高。(2)彈性比值:于剪切波質控圖引導下測量結節內部及周圍實質不同位置各5個剪切波速度,分別取平均值Vs1與Vs2,計算剪切波速度比值Vs1/Vs2。彈性比值可反映病變區域和正常組織間相對硬度,比值越高病變區域組織硬度越高[9]。

2.1 2組血清指標及超聲彈性成像參數比較 腺癌組血清MMP-9、HMGB-1、TG 及藍色面積比值、彈性比值均高于結節組(P<0.01),見表2。
2.2 有無淋巴結轉移患者各指標比較 腺癌組有淋巴結轉移患者血清MMP-9、HMGB-1、TG水平與藍色面積比值、彈性比值高于無淋巴結轉移患者(P<0.05),見表3。
2.3 甲狀腺癌淋巴結轉相關因素分析 Spearman相關性分析可知,血清MMP-9、HMGB-1、TG水平及藍色面積比值、彈性比值與甲狀腺癌患者淋巴結轉移呈顯著正相關(r=0.624、0.728、0.709、0.661、0.687,P<0.01)。
2.4 超聲彈性成像參數及血清各指標診斷甲狀腺癌的ROC曲線分析 超聲彈性成像參數及血清指標聯合診斷甲狀腺癌的AUC為0.919,高于單一指標診斷,其診斷甲狀腺癌的敏感度為90.48%,特異度為86.51%,約登指數為0.770,見表4、圖2~4。

表2 2組血清指標及超聲彈性成像參數比較

表3 有無淋巴結轉移患者各指標水平比較
2.5 甲狀腺癌發生的危險因素多元Logistic回歸分析 以是否發生甲狀腺癌為因變量,將患者性別與血清MMP-9、HMGB-1、TG、藍色面積比值、彈性比值作為自變量實施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血清MMP-9、HMGB-1、TG、藍色面積比值、彈性比值均為甲狀腺癌發生的危險因素(P<0.05),見表5。
甲狀腺癌發病早期常缺乏明顯臨床癥狀,漏診及誤診率較高,易延誤最佳治療時機,影響患者預后[10-11]。超聲檢查為甲狀腺病變定性診斷的重要工具,具有無創、經濟、診斷準確率較高等優勢,但因甲狀腺結節存在多源性特點,其超聲圖像亦存在多樣性,良惡性病變的超聲圖像常存在重疊現象,存在一定漏診及誤診幾率[12]。

表4 超聲彈性成像參數及血清各指標診斷甲狀腺癌的ROC曲線分析

表5 甲狀腺癌發生相關危險因素的多元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
隨影像學技術不斷進步,超聲彈性成像技術在甲狀腺病變定性診斷中應用不斷增多,其可依據各組織之間彈性系數差別,以灰階或彩色編碼成像,利用圖像客觀、準確反映被測組織硬度,彌補常規超聲的缺陷,提升診斷準確率[13-14]。本研究中,超聲彈性成像參數(藍色面積比值、彈性比值)在甲狀腺癌患者中產生顯著變化。病理學研究顯示,某些疾病可致使病變組織硬度產生改變[15]。劉一穎等[16]研究指出,于甲狀腺結節方面,與良性結節比較,惡性結節組織硬度更高,且結節組織硬度同其惡性風險呈顯著正相關。超聲彈性成像技術可檢測出組織彈性、硬度特征,彈性比值、藍色面積比值均為超聲彈性成像技術的量化指標,其中前者可反映病變區域和正常組織間相對硬度,后者可反映病灶惡性浸潤程度,可據此為甲狀腺良惡性診斷提供依據。另由本研究可知,超聲彈性成像參數(藍色面積比值、彈性比值)與甲狀腺癌患者淋巴結轉移密切相關。組織的硬度取決于其分子及微觀結構,特異性、穩定性高,而超聲彈性成像參數藍色面積比值、彈性比值可靈敏反映組織硬度,其值增高與組織惡性及轉移風險密切相關。
隨腫瘤分子生物學研究不斷發展,發現惡性腫瘤發生、發展與多種細胞因子密切相關。MMP-9為MMPs家族成員之一,主要由結締組織分泌,可參與細胞外基質降解,本研究中,MMP-9與甲狀腺癌發病、進展及淋巴結轉移具有密切關系。何穎等[17]研究亦顯示,甲狀腺癌患者血清MMP-9表達可顯著增高。劉詠等[18]研究指出,細胞外基質為抑制腫瘤侵襲、轉移的重要屏障,腫瘤細胞突破周圍基底膜,侵入細胞外基質,才能進入宿主微環境進行浸潤及擴散。而MMP-9可參與細胞外基質降解,降解多糖之外的全部細胞外基質成分,進而加速腫瘤浸潤、轉移[19]。HMGB-1在HMGB蛋白中所占比例最高,在多種惡性腫瘤中均呈高表達,由本研究可知,血清HMGB-1與甲狀腺癌淋巴結轉移密切相關。韓璐榮等[20]研究亦報道,甲狀腺癌患者血清HMGB-1水平顯著高于甲狀腺良性結節患者。HMGB-1釋放后可同晚期糖基化終末產物受體相結合,二者所構成的信號通路和新生血管形成、內皮細胞移動密切相關,HMGB-1可對該通路起調控作用,進而加速腫瘤細胞增殖及轉移;同時,HMGB-1可與纖溶酶原系統結合,提升MMPs活性,促進細胞外基質降解,加速腫瘤浸潤、轉移[21]。TG是碘在甲狀腺中的主要儲存形式,本研究中,TG與甲狀腺癌發病、進展及淋巴結轉移密切相關。林婉媚等[22]研究指出,TG作為甲狀腺癌診斷及預后判定的重要指標。甲狀腺為TG分泌的惟一來源,正常人血清TG處于低表達狀態,在甲狀腺腫、高功能腺瘤、甲狀腺癌等甲狀腺異常疾病中其表達可不同程度增高,且甲狀腺惡性病變患者甲狀腺組織破壞更為嚴重,TG增高幅度更高[23]。 另由本研究可知,超聲彈性成像參數及血清指標聯合診斷甲狀腺癌的AUC最大,為0.919,高于單一指標診斷,且診斷敏感度達90.48%,特異度達86.51%。提示聯合應用超聲彈性成像參數及血清指標可提升診斷敏感度、特異度,為疾病診斷提供更多信息。
綜上,超聲彈性成像參數及血清MMP-9、HMGB-1、TG與甲狀腺癌患者淋巴結轉移密切相關,應用其檢測可為臨床診斷提供一定參考。
利益沖突:所有作者聲明無利益沖突
作者貢獻聲明
韓路:設計研究方案,實施研究過程,論文撰寫;徐家慧:設計研究思路,分析試驗數據,論文審核;俞秋雨、方開峰:課題設計,實施研究過程,資料搜集整理,論文撰寫和修改;劉亞:進行統計學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