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重癥肺炎是一種十分普遍的高危病癥,其癥狀主要包括呼吸窘迫、皮膚黏膜發紺等,且患兒大多會合并各類肺外器官受損[1]。因為嬰幼兒機體中各項系統與器官等發育尚未健全,治療十分困難,且無法保障預后。現階段,臨床中大多運用抗感染、止咳、吸氧等綜合治療,但是,小兒較難自主排痰,較易產生痰栓阻塞,引發呼吸困難,促進痰液排出是對小兒重癥肺炎患兒實施治療的核心[2]。近幾年,支氣管鏡肺泡灌洗術逐步在臨床中得到普遍運用,其創傷性小,且能夠反復操作。纖維支氣管鏡能夠到達肺內各病灶,在對局部進行藥物灌洗后,能夠清除氣道中各類炎性分泌物、痰栓等,降低炎癥因子對氣道黏膜所帶來的傷害[3]。本研究選擇2017年12月~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74例小兒重癥肺炎患兒,分別采用支氣管鏡肺泡灌洗聯合鹽酸氨溴索與單獨用藥治療進行對照分析,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7年12月~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74例小兒重癥肺炎患兒,均符合國際兒科Sepsis共識會議提出的小兒重癥肺炎診斷標準[4]。其中男38例,女36例。按照不同治療方案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37例,對照組中男20例,女17例,年齡8個月~3歲,平均(1.6±0.8)歲。觀察組中男18例,女19例,年齡1~2.5歲,平均(1.7±0.7)歲。兩組患兒基礎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診斷標準:①均有咳嗽、三凹、喘鳴等呼吸窘迫、呼吸急促、發熱、發紺等臨床表現;②經X線胸片或CT影像學評估診斷;③病原學或感染學等實驗室檢驗指標。
納入標準:①腋窩體溫超過38.5℃;②呼吸>70次/min;③出現中毒癥狀或伴有多臟器功能受損、心力衰竭、呼吸衰竭、休克其中1項;④患兒家屬對研究均知情同意,并選擇患兒的治療方案。
排除標準:①肺結核及異物;②患有精神類相關疾病和傳染疾病;③對本次治療過敏;④合并嚴重的血液疾病、惡性腫瘤。
1.2 方法 對全部患兒施予抗感染、排痰、止咳、平喘等治療,糾正其水、電解質平衡,同時監測患兒血壓、呼吸、心率、血氧飽和度等。
對照組:2歲以下患兒給予鹽酸氨溴索注射液7.5mg(沐舒坦,規格:2ml:15mg×5支,上海勃林格殷格翰藥業有限公司,注冊號:國藥準字H20130779)+20ml 5%葡萄糖溶液,2次/d。2歲以上等量輸注,3次/d。均為慢速靜脈輸注。
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加用纖維支氣管鏡肺泡灌洗,Olympus型電子纖維支氣管鏡(型號為BFXP260F),術前禁食4~6h,術前0.5h肌內注射阿托品0.02mg/kg,按照不同體重給予咪達唑侖注射液進行靜脈麻醉,麻醉后經鼻腔插入支氣管鏡,對病變肺葉局部或者肺段行37℃無菌生理鹽水灌洗,依據患兒自身的體質量(單次灌洗總量共0.5~1ml/kg,實施3次),處于100~150mmHg的負壓下,對液體進行回抽,送至細菌培養。在實施纖維支氣管鏡肺泡灌洗術期間,隨時檢測患兒呼吸、血壓、心率等方面的情況。
1.3 觀察指標
1.3.1 療效 評估對比兩組患兒療效:治愈:體溫回歸正常,各癥狀消退,進食也回歸正常,胸部X線顯示肺部炎性病灶全部消退;有效:體溫回歸正常,各項癥狀仍部分存在,進食有所恢復,胸部X線顯示肺部炎性病灶被吸收高于50%;無效:各癥狀未改善,甚至有所加劇。總有效率為治愈率和有效率之和。
1.3.2 臨床癥狀消退時間及不良反應 評估對比兩組患兒治療后臨床癥狀消退時間,臨床癥狀主要包括呼吸困難、發熱、咳嗽、肺部濕啰音。同時觀察患兒用藥期間不良反應。
1.3.3 呼吸力學相關指標 采用呼吸力學檢測系統檢測兩組患兒治療前及治療后72h呼吸力學相關指標,包括氣道峰壓(PIP)、動態順應性(Cdyn)、氣道阻力(Raw)及呼吸做功(WOB)等呼吸力學參數。
1.3.4 感染學指標檢測 治療前及治療后72h抽取靜脈血,雙抗體夾心免疫法、電化學發光夾心法測定C反應蛋白(CRP)、降鈣素原(PCT),血液細胞分析儀檢測兩組患兒WBC。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19.0進行統計學分析,計數資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用±s表示,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療效比較 觀察組治療后療效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臨床癥狀消退時間比較 觀察組治療后各項臨床癥狀消退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兩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兩組療效比較(n)
表2 兩組臨床癥狀消退時間比較(±s,d)

表2 兩組臨床癥狀消退時間比較(±s,d)
組別 n 發熱 呼吸困難肺部濕啰音 咳嗽對照組37 7.13±3.23 5.67±2.23 7.56±3.42 6.45±2.56觀察組37 3.56±0.68 2.56±0.16 4.14±0.26 3.89±0.15 t 6.579 8.461 6.065 6.072 P<0.05 <0.05 <0.05 <0.05
2.3 兩組呼吸力學相關指標比較 兩組患兒治療后PIP、Raw、WOB水平明顯降低,Cdyn水平明顯升高,各項指標均優于治療前。治療后,觀察組PIP、Raw、WOB水平低于對照組,Cdyn水平高于對照組,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2.4 兩組感染學指標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兒體內PCT、CRP、WBC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PCT、CRP、WBC水平均明顯降低,且觀察組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3 兩組患兒治療前及治療后72h呼吸力學各項指標變化比較(±s)

表3 兩組患兒治療前及治療后72h呼吸力學各項指標變化比較(±s)
組別 n PIP(cmH2O) Raw(cmH2O·L-1·S-1) WOB(J/L) Cdyn(ml/cmH2O)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 37 32.87±3.21 23.51±3.67 15.85±1.14 11.36±0.87 0.88±0.32 0.54±0.19 22.76±2.81 30.25±3.24觀察組 37 33.25±3.44 17.31±2.16 15.59±1.02 8.28±0.61 0.85±0.29 0.32±0.11 21.88±1.97 36.31±4.83 t 0.493 8.856 1.034 17.630 0.423 6.111 1.560 6.339 P>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表4 兩組患兒治療前及治療后72h體內感染學各項指標變化比較(±s)

表4 兩組患兒治療前及治療后72h體內感染學各項指標變化比較(±s)
組別 n PCT(ng/L) CRP(mg/L) WBC(×109/L)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 37 5.13±1.38 3.52±0.31 75.31±18.44 59.26±8.52 13.83±3.44 11.24±2.73觀察組 37 4.85±1.42 3.27±0.28 74.83±17.26 41.28±6.21 14.16±2.37 8.33±1.61 t 0.859 3.623 0.116 10.375 0.480 5.585 P>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5 兩組不良反應比較 對照組37例患兒中消化不良2例,出現惡心、嘔吐2例,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0.81%;觀察組37例患兒中消化不良1例,惡心、嘔吐4例,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3.51%,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均未經任何干預,自行好轉。
引發小兒肺炎的各類病原體主要包括細菌、病毒、真菌等。小兒肺炎與嬰幼兒機體抵抗力較弱、呼吸道各項功能發育不健全有關,患兒大多會產生呼吸困難,甚至是呼吸衰竭[5,6]。所以,在開展治療期間,排除痰液、清除患兒氣道中的分泌物十分關鍵。支氣管鏡肺泡灌洗術是在臨床中對呼吸系統病癥實施治療的常見技術之一,借助纖維支氣管鏡開展肺泡灌洗,能夠清除氣道中各類痰栓、炎性分泌物等,以減緩氣道阻塞,降低內毒素、炎癥因子總濃度,對于氣道黏膜帶來相應的保護作用[7]。而鹽酸氨溴索為呼吸潤滑祛痰劑,其能夠刺激患兒肺泡中Ⅱ型細胞,使其合成并分泌出更多的活性物質,減少肺泡所具有的粘液附著力;同時,其還能夠阻礙由各類細胞因子所介導的炎性反應,在其與抗生素聯用后,因為痰液本身的黏稠程度有所下降,使得各抗菌藥物較易滲入,減短了抗生素治療所需時間,增強了治療效果;另外,其還能夠增強肺泡巨噬細胞所具有的各項功能[8,9]。
降鈣素原(PCT)、C反應蛋白(CRP)、白細胞(WBC)水平的變化對感染性小兒肺炎診斷及治療具有高度靈敏性及特異性。其中 CRP、WBC是感染性疾病的常規血清標記物,但對細菌感染的診斷特異性較差,當機體感染細菌后,免疫細胞受到免疫復合物的刺激,體內PCT會大量分泌。一般小兒呼吸道感染會受到多種危險因素影響,細菌、病毒或其他病原體感染,誘發免疫炎癥反應,PCT、CRP、WBC均會顯著升高。本研究顯示,治療前兩組患兒各項指標均顯著升高,經過不同方案治療后均顯著下降,但支氣管鏡肺泡灌洗術聯合鹽酸氨溴索注射液組療效好于單純使用鹽酸氨溴索注射液患兒,可見向支氣管肺泡內注入生理鹽水并隨即吸出,收集肺泡表面一些液體,有利于定植于感染部位病原菌和炎癥的吸出,防止炎性代謝物、病菌及有毒物質的吸收,降低感染程度。
呼吸力學變化可判斷肺部病變程度,預測呼吸、循環系統受累或改善狀態以及并發癥發生的可能性。本研究觀察了氣道峰壓、動態順應性、氣道阻力及呼吸做功等呼吸力學參數,結果顯示,用藥后全部患兒各項值均有所改善,但經過支氣管鏡肺泡灌洗后效果更好。可見纖維支氣管鏡肺泡灌洗可改善呼吸功能,這可能與其清除了肺泡表面細菌病毒分泌物,改善同期肺功能有關。另外,在本研究中,支氣管鏡肺泡灌洗術聯合鹽酸氨溴索治療組患兒在治療后其臨床癥狀消退時間短于對照組患兒(P<0.05),且觀察組療效高于對照組(P<0.05)。證實支氣管鏡肺泡灌洗術聯合鹽酸氨溴索能夠最大限度地發揮出抗炎作用,減緩患兒所產生的炎性反應,縮短病程,并促進其癥狀改善,以盡早恢復[10,11]。
總之,對于小兒重癥肺炎患兒,采用支氣管鏡肺泡灌洗術聯合鹽酸氨溴索治療,對比單獨使用鹽酸氨溴索注射液,能夠獲得更為確定且較好的治療效果,同時,還可以縮短癥狀消退時間、改善呼吸功能、降低感染指標。但由于本研究收集病例數有限,因此今后還應加強對小兒重癥肺炎實施各項分析與研究,以得到更好、更科學的治療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