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旭東
(樂山師范學院,四川 樂山 614000)
磁單極子也稱為磁荷,分為N 性與S 性兩種磁荷,它們遵守同性相斥,異性相吸規則;磁荷所產生的磁場線與電荷產生的電場線有相似之處。人們預言存在磁荷的的理由之一是對稱性,建立其概念的重要目的之一,是想要用磁荷所產生的純粹的某一性的磁場(線),取代傳統的磁場(線)。
存在磁單極的預言是狄拉克在1931 提出來的。“他根據量子力學研究一個磁單極子場中的單個電子時,發現角動量量子化要求基本電荷e和基本磁荷g之間有如下關系:eg=h/2(其中h=h/2π)。這樣,磁單極子的存在就能用來解釋電荷的量子化”[2]。狄拉克還預言:“從一個磁單極子發出的磁通量是g(4πr2)/r2=4πg=h/e=2φ0。這正好精確地等于超導的磁通量子φ0的兩倍”[2]。這又進一步增大了磁單極子存在的可能性,于是人們就大力地去尋找它,……,但是,到如今,還是沒有確切地找到它。
在此,先分析傳統的磁場(線)的結構。通常我們會認為磁場只有兩個極(N 極和S 極),當然這是從宏觀上或外觀上觀察到的結果,當我們進入或分析磁場的內部,將磁場線分割成無窮短后,它仍然具有N 極和S 極的磁極,我們可把這樣無窮短的磁極稱為“微磁極”,“微磁極”的結構就是“-N-S-”,當無數“微磁極”根據同性相斥,異性相吸規則,鏈接起來后,就形成由無數“微磁極”構成的磁鏈(-N-S-.-N-S-.-N-S-),最終形成互不交叉的、閉合的磁場線。在磁場線上的磁場方向是單向的,處處都有方向一致的“微磁極”,因此,我們可以在磁場線上的任何一處,都能判斷其磁場方向;-N-S-.-N-S-.-N-S-構成的磁鏈,就是傳統磁場線的結構。
無論從N 極或S 極發出的磁場線,它們都含有相同的結構成分(-S-N-.-S-N-.-S-N-;-N-S-.-N-S-.-N-S-),在磁場線上,處處都含N 性(極)成分和S 性(極)成分,并且N 與S 等量、同時產生與同時消失,具有完全的對稱性。磁場線就是N 性與S 性成分的有機結合。
按照磁單極子這一概念(觀點),N 性磁荷所產生的磁場線,就是純粹的N 性磁場線,線上不含有S 性成分,同樣,S 性磁荷所產生的磁場線,就是純粹的S 性磁場線,線上不含有N 性成分,那么,N 性磁荷產生的磁場線的結構就是-N-N-N-N-,S 性磁荷產生的磁場線的結構就是-S-S-S-S-。
假定以上分析正確,顯然,傳統磁場與磁單極子它們所產生的磁場線,其結構是不相同的。在此的問題是:
第一.-N-N-N-N-,-S-S-S-S-結構的磁場線,能否代替-S-N-.-S-N-.-S-N-;-N-S-.-N-S-.-N-S-結構的磁場線嗎。
第二.在-N-N-N-N-,-S-S-S-S-結構的磁場線上,我們如何判斷其磁場方向(如:在某一點的某一方向,被確認為N 性,那么它的相反方向該是什么性,又如何來確認)。
第三.磁單極子所產生的磁場(線),它還遵守同性相斥,異性相吸之規則嗎。
第四.-N-N-N-N-,-S-S-S-S-結構的磁場線,在整個線上,處處都是相斥的狀態,它是如何根據同性相斥,異性相吸規則鏈接成線的。或者說,在其磁場線上,是如何克服相鄰兩點的同性相斥問題,而鏈接成互不交叉的、閉合的磁場線。
第五.如果-N-N-N-N-,-S-S-S-S-結構的磁場線,不是根據同性相斥,異性相吸規則鏈接成線的,那么,它是根據什么規則(“新規則”)鏈接成線的。傳統的磁場(線)又是否遵守這個“新規則”。如果傳統的磁場(線)不遵守這個“新規則”,那么,磁單極子還能否有產生傳統磁場(線)的資格。如果說沒有“新規則”,在同性相斥之下,還能產生-N-N-N-N-,-S-S-S-S-這樣結構的磁場線嗎,磁單極子這一概念,還能存在得下去嗎。
查閱相關資料,未發現有關于以上問題的討論。顯然以上均是需要明確、具體回答或充分討論清楚的重要內容,因為以上任何一項,都是能決定磁單極子這一概念成立與否的、根本性、技術性的內容與問題。
當初提出磁單極子(磁荷)這一概念之時,所追求的就是純粹的、獨立的、單一性的“磁荷”;又把“磁荷”及磁場線,簡單地想象成相似于電荷及電力線,簡單地認為磁場只有兩個極(有形的、可視的),而忽視了現實的磁場線具有閉合性,忽視了在無形(不可視的)的磁場線上,處處都含有N 極與S 極,現實的磁場線是兩性(N 性與S 性)的有機結合之結構,不是單純的單性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