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論黃震遐《大上海的毀滅》的民族意識*

2020-03-11 15:17:18宋劍華
廣東社會科學 2020年6期
關鍵詞:上海

宋劍華

黃震遐是廣東南海人,他的文學創作本應載入史冊,但是由于錯綜復雜的歷史原因,大多數研究者對他都不太了解。“一·二八”戰事剛剛結束兩個月,他便以強烈的民族意識和愛國情懷,創作了一部長篇小說《大上海的毀滅》,熱情謳歌中華民族寧死不屈的頑強意志。這部作品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次正面描寫了中國軍民同仇敵愾的抗戰場面,第一次表達了民族和解、一致對外的美好愿景;所以我認為《大上海的毀滅》,不僅打響了中國文壇抗戰的第一槍,同時也開啟了新文學從“思想啟蒙”到“民族復興”的敘事模式。

1930年6月,黃震遐與朱應鵬、葉秋原等人一道,在上海發起了一場“民族主義文藝運動”;這場運動的基本宗旨,就是要宣揚“民族奮斗的精神”。①但是在左翼作家看來,所謂“民族主義文藝運動”,完全是與他們的文學觀念相對抗,因此便對其給予批判與猛烈攻擊。比如,魯迅就曾諷刺挖苦道,提倡“民族主義文藝運動”之人,都是“洋大人的寵兒”和統治階級的鷹犬”,他們唯一的政治目的就是“為王前驅”,去剿滅文壇上那些不安分的“莠民”和“害群之馬”。②茅盾不僅把黃震遐等人視為國民黨的“走狗文人”,并且還以“據說”去推論,《民族主義文藝運動宣言》是“花了重賞而始起草完成”,同時“由國民黨中央宣傳部加以最后決定的”法西斯文學綱領。③“海派”作家施蟄存雖然認為“民族主義文藝運動”與“國民黨中央宣傳部”沒有關系,但他卻猜測其背景“可能是藍衣社”。④但“據說”也好、“可能”也罷,學界至今仍拿不出確鑿證據,來證明“民族主義文藝運動”的“反動本質”;這種寧信其有、不信其無的教條思維,不僅長期制約著研究者的評判尺度,更是把黃震遐及其作品打入了冷宮。

若要恢復《大上海的毀滅》的真實面貌,我們就必須以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去排除這樣兩個歷史遺留的認知障礙:

首先,黃震遐并不是國民黨的“御用文人”,他只是一個民族主義者,始終都堅守民族主義立場,信奉民族之上的人文價值觀。黃震遐青年時代曾投筆從戎,參加過1930年的“中原大戰”;后來又主編過《中國的空軍》,寫過許多軍事題材的文學作品。如果我們僅僅以此為據去為他定性,顯然是有點過于草率和不負責任。因為黃震遐并不是國民黨黨員,他一生也并非在替國民黨說話,而是傾心于“富國強兵”與“民族復興”,其民族情感要遠遠大于他的政治傾向。比如,1932年“一·二八”戰事剛一爆發,他便以《大晚報》記者的身份,冒著猛烈的炮火深入前線,去采訪和報道十九路軍的抗戰情況;他撰寫的《藍衣的兄弟們》一文也傳誦一時,不僅被阿英收入了《上海事變與報告文學》一書,并且還入選了當時中學的國文教材,⑤至今仍被研究者視為中國現代報告文學的經典之作。⑥又如,黃震遐年輕時熱衷于軍事題材創作,像《隴海線上》(1930年)、《哭遼寧救遼寧》(1931年)、《大上海的毀滅》(1932年)、《射擊班前》(1933年)、《戰場上的英雄時代》(1934年)、《張倉水先生傳略(民族英雄叢書)》(1935年)、《死守凡爾登》(1936年)、《名將的形成》(1937年)、《空戰實錄》(1938年)、《光榮的記錄》(1939年)等作品,都清晰地表達了他對祖國和民族的一片赤誠。黃震遐晚年則又熱心于新中國的軍隊建設,并從1965年到1968年用了3年時間,在香港撰寫了一部75萬字的《中共軍人志》:該書共“收集了726位在世的中共將領傳記”,對于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發展歷程,他“只作客觀的分析,決不作懸空的批評,更不作逞快的謾罵。”⑦由此我們不難看出,黃震遐對于中國軍隊的現代化建設,自始至終都抱有一種揮之不去的極大熱情。“綜合起來,黃震遐是一位有著濃郁詩人氣質、記者經歷和歷史情結的民族主義者和軍事評論家。過去我們只是單純地針對黃震遐的‘民族主義文學’作品進行批評,而忽略了他的總體身份特征在作品中呈現的合理性和復雜性,自然難以得出令人信服的結論。”⑧

其次,長篇小說《大上海的毀滅》,也并不是什么歌頌“法西斯主義”的反動之作。對于《大上海的毀滅》的負面評價,最早是源自于魯迅的一錘定音:他說“現在,主戰是人人都會的了——這是一二八十九路軍的經驗:打是要打的,然而切不可打勝,而打死也不好,不多不少剛剛適宜的辦法是失敗……而戰爭又的確是他們在指揮著,這指揮權是不肯讓給別人的。”⑨魯迅所說的“他們”,顯然是指黃震遐與執政當局狼狽為奸,即執政當局精心策劃了這場抗戰鬧劇,而黃震遐又以十九路軍的“失敗”結局,去為執政當局的“不抵抗政策”進行開脫,這完全是毫無根據的無端指責。在《大上海的毀滅》中,作者曾不止一次地借用作品人物之口,去發泄他對執政當局消極抗戰的強烈不滿,比如決死隊員高呼“政府不派援軍來,我們大眾自己干!”十九路軍士兵憤怒地控訴道,“事先替我們偵查的飛機在哪里?”“掩護我們前進的炮火又在哪里?”以及主人公草靈猛烈抨擊“政府的不爭氣”等等,怎么能說他是與執政當局狼狽為奸呢?由于魯迅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崇高地位,那么他對《大上海的毀滅》的誤讀,也就變成了一種不可撼動的絕對真理。迄今為止,學界仍認為黃震遐描寫戰爭題材的文學作品,“大多以民族戰爭為內核,以現代主義的創作形式為外衣,將法西斯主義和現代主義做到了充分地融合……《大上海的毀滅》便是典型的例子。”⑩茅盾當年就曾非常明確地指出,“戰爭”本身具有不同的政治性質,“今天的世界戰爭,有帝國主義侵略的戰爭,有被侵略的民族的解放獨立的戰爭,也有帝國主義爭霸世界的戰爭”,絕不能不加區分地等同視之。在14年的艱苦抗戰中,中國作家始終都是以他們的滿腔熱血,去呼喚民族意識、提振民族精神和謳歌全民抗戰,難道都是在大力宣揚法西斯主義的“戰爭”美學嗎?當然不是,它是在書寫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壯麗史詩。

長篇小說《大上海的毀滅》究竟寫了一些什么內容,才會令左翼文學陣營如此反感,并且不遺余力地去加以攻擊呢?當然不是針對這部作品關于“一·二八”的抗戰敘事,而是對它“想用‘民族’的大帽子來欺騙群眾以圖達到反對普羅文學的目的”,給予充分地暴露和無情地批判。實際上“左聯”成立以后,左翼作家的創作重點,一直都放在階級矛盾這一方面,對于正在日益加深的民族矛盾,既關注不夠又沒有像樣的文學作品;即便蕭軍的《八月的鄉村》,也是創作于1935年8月,在時間上整整比《大上海的毀滅》晚了3年,況且故事情節零亂瑣碎、人物性格模糊不清,蕭軍的夫人以及同事都不太滿意。魯迅對于《八月的鄉村》的藝術水準,同樣評價不高,他說蕭軍寫得“有些近乎短篇的連續,結構和描寫人物的手段,也不能比法捷耶夫的《毀滅》”。可他仍然堅持要為其“寫序”,原因就在于《八月的鄉村》,使左翼文學在抗戰問題上有了發聲;故他用“一方面是莊嚴的工作,另一方面卻是荒淫與無恥”這兩句話,去人為地提升《八月的鄉村》的思想價值。蕭軍不僅以此為榮,甚至還頗為自負地說,是“《八月的鄉村》引激了‘七七’抗戰。”但無論魯迅怎樣去提升,《八月的鄉村》都只表現了“莊嚴的工作”,卻并沒有描寫“荒淫與無恥”;如果我們把魯迅的這兩句話,用來解讀《大上海的毀滅》,那倒是再恰當不過了。

《大上海的毀滅》的故事內容,主要分為三個組成部分:一是描寫以湯營長和羅連長為代表的十九路軍將士,同日本侵略者展開殊死拼殺的悲壯場面;二是揭露阿霙、露露和張先生等為代表的上海市民,他們醉生夢死的墮落生活和茍且偷安的灰色靈魂;三是歌頌以男主人公草靈為代表的民眾抗戰,以及他們用自己的生命去喚醒民族覺悟的獻身精神。

“一·二八”淞滬抗戰,是自“九·一八”事變以后,中國軍隊第一次正面對抗日本帝國主義所發動的侵略戰爭;從上海市長吳鐵城與南京政府的來往電報中,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當時的執政當局,反抗日本侵略者的態度還是非常堅決的。1932年1月28日,十九路軍同日軍正式開打,2月18日張治中又率領中央軍第五軍赴滬參戰,中國軍隊總共出動了五萬多人。他們使用最原始的武器裝備,同十余萬武裝到牙齒的日本侵略者殊死血戰,在30多天里打得日軍三易其帥,而中國軍隊則是以傷亡一萬余人為代價,取得了這場戰爭的最后慘勝。就連日本軍部都不得不承認,擁有飛機、軍艦和大炮的十多萬日軍,竟然沒有把人數與武器都處于劣勢的中國軍隊徹底打垮,“軍事上的失敗使軍部喪失信心,這就使得它此后暫時放棄了侵略中國本部的念頭而專心從事經營‘滿洲’和華北。”曾經有過從軍經歷的黃震遐,他非常了解中國軍隊的真實情況,因此當他到前線進行采訪時,親眼目睹了十九路軍打得如此慘烈。

這是一場極不對稱的現代化戰爭,十九路軍將士是在用他們的血肉之軀,去同日本侵略者的飛機、坦克和大炮進行對決;這一營士兵當中半數以上都是新兵,上陣之前甚至還沒有放過五槍,但是沒有想到他們“竟會打得如此出人意料的勇敢”。究竟是什么原因,使中國士兵會具有如此高昂的頑強斗志,打出了他們從未有過的國威和軍威?也許湯營長的一聲吶喊,回答了所有讀者的內心疑問:“弟兄們,振作起來,我們一起死在這里,讓敵人看看中國的軍人到底怎樣!”是的,正是因為“中國”二字,令他們意識到軍人的責任和使命,所以羅連長同他的100多名士兵,才會全部戰死沙場而無遺憾。

關于“技不如人”的問題,羅連長生前更是憂心忡忡,他曾寫信對草靈說:

過去的歷史都很清楚地告訴我們,凡是物質居劣勢的交戰國,茍非有多數民眾來填補戰場上的空隙,一天天像大批原料似的投進熔爐里去消耗著,這個交戰國的結果就往往都是慘敗。所以,在近代戰術運用下的悲慘戰斗,若單靠有限的常備軍去堵塞敵人的進路,實在只是空談,夢想,故即使政府加派二三十萬大兵到淞滬戰場之上,而其抵抗期亦最大限度只能維持半載,敵人僅需以其常備軍之半數與我支撐,在物質上就可遠勝我軍十倍。

有一位學者在解讀這段話時,認為黃震遐推崇現代戰爭的“技術手段”,完全是他信奉“法西斯主義的內在結果,從戰爭中期待那種由技術改變之意義所感受到的藝術滿足正是本雅明所說的法西斯主義將‘政治審美化’的一種概括。”而這種做法不僅沒有使《大上海的毀滅》,“對導向自己亡國滅種的帝國主義的批判,反而將之歸咎于機械和裝備的失敗,當他拋開戰爭的政治因素而不厭其煩地展開兩軍實力對比分析的時候,也就意味著他認同了一種殖民的邏輯。”這位學者用“法西斯主義”和“殖民”邏輯,徹底否定了黃震遐渴望“富國強兵”與“科技興軍”的愛國情懷,在他看來只有“自我反省的政治能力”,才是解決“半殖民地的中國”的有效方式。這種脫離作品文本的無端指責,真是令人大跌眼鏡、唏噓不已。人的主體精神對于戰爭的勝負固然重要,但是僅有這種“精神”力量,并不能完成“保家衛國”的艱巨使命,這是自鴉片戰爭以來,中華民族最大的經驗教訓。黃震遐只不過是在形象化地詮釋“弱肉強食”的進化論思想,與“法西斯主義”和“殖民”邏輯有何干系?1938年2月,羅家倫在中央大學創辦了一個《新民族》周刊,聚集了國內各學科的頂尖學者,專門來討論“抗戰建國”的重大命題,其中關于國防現代化建設的“技術手段”,就是一個眾人關注的理論焦點。比如,楊家瑜《由抗戰建國談到大學工程教育》一文是談工程機械技術與國防現代化的重要關系,李壽同《飛機結構與一般結構之比較》一文是談飛機制造與飛機維修的人才培養;羅家倫《訓練機械化部隊的基本常識》一文是談機械化程度與部隊戰斗力的因果關系;張查理《怎樣解決傷兵問題》一文是談傷兵醫院與后勤保障的實戰意義。這些“技術性”的問題,都是在抗戰初期暴露出來的實際問題,“初期軍事的失利以后,一般人方才覺悟失利的原因,在物質方面,就是工業化程度的不夠”,故他們主張應以科技手段,去建設系統化的工業體系,“一旦有事,都直接與國防關系。”而阿垅的《南京》與陳銓的《狂飆》這兩部長篇小說,也都以他們悲壯的抗戰敘事,描寫了中國軍人的前方苦戰,并由衷地表達了他們渴望中國軍隊現代化的強烈愿望。

黃震遐在《大上海的毀滅》中,的確透露出了一種令人沮喪的絕望情緒;但是我們必須注意到這種絕望情緒,恰恰又是作者本人對于五四啟蒙的理性反思。因為湯營長“在過去的五天之中,他所接觸的一切,只會使他感到輕蔑,冷淡,甚至于丑惡,一點美麗的印象都沒有。……十九路軍打得這樣苦,而這些人在租界里卻如此安樂!……自己和這些人似乎是站在兩個地球里,一個是誠實,友愛,犧牲,流血,另一個卻是浮滑,欺騙,夸大,狂飲縱欲。”他發現自己曾經向往過的那個“大上海”,早已被個人主義和享樂主義所攻陷,即便是戰爭就發生在每一個人身邊,也很少有人去關心國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運。《大上海的毀滅》對于國民思想的墮落與麻木,刻畫得力透紙背、令人震驚。比如,阿霙是羅連長的未婚妻,按理說未婚夫在前線打仗,她應該表示關切與擔心才是,然而實際情況卻恰恰相反;她每天跟著露露學習穿著打扮,學習走路姿態以及勾引男人的技巧,樂此不疲地穿梭于各種不同的社交場合,早就把那位在前線為國而戰的未婚夫給遺忘了。羅連長戰死僅僅一個月,阿霙便走進了買辦張先生的豪華別墅,把自己神圣的處女之身,奉獻給了低俗的物欲誘惑。而露露女士更是作者筆下“荒淫與無恥”的典型代表,她不僅不關心正在發生的戰事,甚至還滿腹牢騷、難以理解:“真討厭,每天戒嚴,老早就關在家里,連影戲都沒得看。”露露作為一個受五四啟蒙影響的新女性,她把“個人解放”理解為是人的行為自由,并將這種“及時享樂”的人生價值,視為她短暫生命的全部內容。毋庸置疑,露露就是丁玲筆下莎菲形象的藝術翻版:她們都只顧自己不管別人,一味地去追求個體自我的絕對自由,一切有關“家”與“國”的倫理觀念,都變成了她們反封建專制的合理訴求。黃震遐顯然是想通過露露這一人物的所作所為,來表達了他對個人主義思潮泛濫成災的憂患意識。

在《大上海的毀滅》中,因自私而導致的人格墮落,是一種社會存在的普遍現象,它正在急遽地吞噬著中國傳統文化的道德信仰。而盲目崇拜西方社會的物資文明,則又使中國人在墮落中迷失了自己的民族身份。比如,盡管日本侵略者的鐵蹄已經踏入了大上海,可是人們卻若無其事、置若罔聞。在男主人公草靈的眼里,租界就像一座萬里長城,把大上海分成了兩個世界:一邊是十九路軍將士為了國家和民族利益,在那里前赴后繼流血犧牲;一邊卻是上海市民為了小家和個人利益,在那里明哲保身,茍且偷生。運送傷員的救護車呼嘯著從市區中穿過,向人們傳遞著血與火的戰爭信息;然而他們卻視而不見,無動于衷,仿佛是置身于一個與己無關的世外桃源:紳士太太們坐在客廳里,喝茶飲酒,打情罵俏,或神采飛揚,道聽途說,談論一些關于十九路軍大刀隊的神奇故事;一般的市民或是在綠蔭下的街道上,悠閑地散步,消磨時間,或是眾多人聚集在一起,從報紙上去打探前方戰事的最新進展。“尤其是智識階級的空談大論”,最令草靈感到可悲,他們“永遠打倒,永遠反對,個個都是不值得死的英雄,領導者,嚷著:‘打呀,打呀’,而人連影子都看不見”。那位被草靈視為父親般的林老醫生,年輕時懷揣著理想和熱情來到大上海,本想在此發展事業,開拓眼界;然而在這座現代化的大都市里,他不僅適應了商業化的銅臭氣息,并且還丟失了忠誠與正直的精神人格。所以,他以“過來人”的經驗理性,去開導深陷痛苦之中的草靈,大上海只崇拜金錢和物資,沒有人再去相信傳統文化的道德說教。林老醫生說得非常明白,個人崇拜而非民族崇拜,才是大上海的城市靈魂。十九路軍那點“南省人”的“血氣”,是指這支當年北伐中的“鐵軍”部隊,還沒有忘記自己對于國家和民族的使命意識,“所以才肯這樣地大大犧牲一下”;但是他們這種犧牲精神,在崇尚務實性和功利性的大上海眼中,終究是會被它所“遺棄”或“忘掉”的,這就是他們不識時務的“愚笨”表現。一句“離開了大眾”,道出了作者本人的內心焦慮;那么大眾對于這場戰爭,又是抱著一種什么樣的看法呢?“我真不懂,十九路軍為什么一定要打,把這快樂的,文明的都市弄得如此悲慘!”這就是他們所給出的全部回答。毫無疑問,黃震遐在《大上海的毀滅》里,對于五四反傳統的嚴重后果,有著比常人更為深刻地清醒認識:大上海在其“全盤西化”的過程當中,物資方面得到了飛速地發展,精神方面卻出現了嚴重地退化;在文化早已發生變質了的“海派”觀念中,“只有那些迷信‘舊道德’的呆子,才會一大群一大群地在機關槍下死去”。這既是大上海的悲哀,也是中華民族的悲哀。

在“一·二八”淞滬抗戰中,并非所有的上海市民都麻木不仁、不聞不問,也有許多愛國民眾自發地組織起來,他們或直接配合十九路軍和第五軍進行抗戰,或積極捐錢捐物、參與搶救傷兵的救治工作,對于這場戰爭起到了巨大的支撐作用。據有關史料統計,當時親自參戰的民間組織,就有“國民救國會義勇軍”5000多人,“上海民眾反日救國聯合會義勇軍”3000多人,“上海市民聯合會救國義勇軍”2500多人,“淞滬抗日義勇軍”3000多人,“中華民國退職軍人救國義勇軍”1000多人,“救國決死軍”1000多人,“上海各大學義勇軍”600多人等等,粗略計算大約有兩萬人左右。而市民的捐款高達700余萬元,“捐助的各種食品、醫藥用品、軍用物資等更是堆積如山,無法用數字統計。”各大醫院和醫學院還派出了大量的醫護人員,去前線參加戰地救護工作;工人與商人則是以罷工罷市的方式,來支持中國軍隊的抗戰。黃震遐的《大上海的毀滅》,也激情描寫了軍民并肩作戰的動人場景:

夜間,在流彈呼嘯著的黑空之下,一小隊的人在門前跑過,槍與水壺刺刀互擊的聲浪清脆地響著。他們一面跑,一面唱著‘從軍樂’的曲調,慷慨激昂地向著閘北跑去,他們是些什么人?后來才曉得,他們就是復旦大學的義勇軍啊!……(他們)拋掉西裝,領帶,喬其紗,西藍綢,套上了死滅的制服,參加進這大時代的旋渦里?……笑時大眾笑,哭時大眾哭,而現在應該怒的時候,大眾果然怒起來了——這真是多么地使人感奮!

他們和數百名工人、市民一道,埋伏在“榮光大戲院”的樓頂上,負責擾亂敵人的后方,以策應十九路軍的大反攻。盡管他們的武器彈藥不足,可是卻精神抖擻抱著必死之決心,在沒有任何支援的情況下,同日本海軍陸戰隊血戰了數小時,最后大部分都壯烈犧牲,其不屈不撓的民族氣節實在令人敬佩。我們特別注意到,黃震遐在表現同仇敵愾的淞滬抗戰時,竟然最早提出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大膽設想,比如他筆下義勇軍“敢死隊”的組成人員,便不分黨派、不問政治信仰更沒有什么階級差別:“西裝的,短打的,長袍的,在屋頂上跨來跨去,無論是洪門的,三點會,國民黨,共產黨,國家主義者,現在都是同志,而且是不欺不騙的共生死的同志。在對面,埋伏在那巍峨的榮光大戲院里面的,就是這些人,而這些人,全由一位秀才面孔的不知來歷的青年指揮著。”他們之所以能夠聚集在一塊共同抗日,就因為他們都是中華民族的炎黃子孫。作者這樣描寫的真實目的,無非是在向人們闡述一個簡單的道理:在國家有難民族危亡的關鍵時刻,中國人必須團結起來一致對外;如果政府仍然奉行“攘外必先安內”的綏靖政策,那么必定會導致國破家亡的嚴重后果。強調民族團結和抗日民族統一戰線,這是《大上海的毀滅》最值得稱道之處。左翼文學陣營對于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思想認識,明顯要晚于黃震遐的《大上海的毀滅》,一直到1936年丁玲的小說《一顆未出膛的槍彈》問世,才從“階級斗爭”轉向了“民族救亡”的創作理念。

黃震遐雖然客觀描寫了上海市民的抗戰熱情,但是他本人對此卻并不感到樂觀,因為盡管有少數市民積極參戰,但大部分人則仍是置身事外、作壁上觀。故他清醒地意識到,市民抗戰往往是一時的沖動,但真正要他們去上陣殺敵,恐怕就會思前想后,萌生怯意了。比如,草靈所在的那支敢死隊,“從閘北到租界里來,我們一共有20個人,到了租界以后,有的托故要回家去告別親友,有的說是去料理‘后事’,或是和愛人作一慷慨激昂的離別,而有些更老老實實地說出是自己怕死,再也沒有勇氣向戰區走去,因此,當我們到了蘇州河畔的時候,就僅僅剩下了9個人。”而商人和市民在捐獻了一點金錢物資之后,就算盡到了他們對于國家和民族的義務,然后照樣出入舞廳或戲院,去過他們自己那種舒適和安逸的平靜生活。因此,面對著這樣一些冷血市民,草靈倍感絕望地說:“現在我已很悲哀地發現,當初那些去死的人,雖然是一大群一大群地在機關槍下滾著,但比較起來,仍是極渺小的一部分,這些人犧牲流血的結果,既絲毫與大事無濟,亦不足以鼓勵他人——尤其是因為,已經沒有了這種人!”其實,草靈對于這種“國民性”的絕望情緒,魯迅早已在他的雜文中表達過。比如,當南京中山陵竣工以后,市面上流傳著這樣一句“無稽謠言”,“叫人叫不到,自己頂石墳”,因此魯迅不無悲哀地感嘆道:“市民是這樣的市民,黎明也好,黃昏也罷,革命者們總不能不背著這一伙市民進行。雞肋,棄之不甘,食之無味,就要這樣地牽纏下去。五十一百年能否就有出路,是毫無把握的。”為了逃避絕望,草靈曾與露露兩人盡情地放縱了三天,但是當他清醒過來又覺得這是一種墮落,與那些沉淪者并沒有什么兩樣。故他決定要“把自己這渺小的原料,投入第一聲怒吼的獅吻里”;并以自己一個人的孤獨抗戰,去喚醒所有中國人的民族覺悟。

《大上海的毀滅》,并不是指它在物資層面上的真正“毀滅”,而是指作者要用自己的憤怒情緒,去毀滅它那已經墮落了的城市靈魂。草靈在犧牲前曾發泄到:

十九路軍打,是告訴我們說:除掉空談以外,還有些事好做!

十九路軍勝利,只能增加我們茍且,偷安,與驕傲的迷夢。

十九路軍死,是警告我們活的可憐,無趣。

十九路軍失敗,才告訴了我們非努力,還是做奴隸的好。

這段話往往被研究者誤解為是作者“被戰爭毀滅的恐懼以及戰爭悲觀主義的情緒”,這無疑是持論者曲解作者本意的無稽之談。因為黃震遐本人的原意是說,無論十九路軍打勝或者戰敗,對于大上海而言都是一樣——勝利了人們可以“驕傲”的茍且偷安,打敗了則只能是“可憐”的茍且偷安;中華民族如果不去努力抗爭,就必然要做侵略者治下的“奴隸”。所以,草靈的這段話是“勵志”而不是“頹廢”,研究者絕不應該斷章取義去妄下結論。雖然草靈個人的悲壯反抗,在當時還得不到國人的正確理解,但是伴隨著民族矛盾的日益加深,中華民族終于從沉睡中覺醒過來。1937年7月7日全面抗戰爆發,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也立即形成。面對全國上下同仇敵愾的高漲情緒,羅家倫便深有感觸地說道:“我們應該感謝日本人給我們這樣一個嚴重的打擊,把我們萎靡頹廢的民族打得振作起來,把我們散漫松懈的民族打得團結起來。”他認為是抗戰的炮火,激發起了中華民族固有的民族性,而民族性就是“一個民族的靈魂,為洪水所不能湮滅,烈火所不能焚化,武力所不能征服。”只要牢牢守住這個“民族的靈魂”,就可以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大上海的毀滅》的創作主題,正是表現中華民族的“鳳凰涅槃”;并渴望中國能夠置于死地而后生,重振東方巨人的威武雄姿。這種愛國主義的熾熱情感,足以使這部作品“入史”而毫無愧色。

①《編者的話》,上海:《前鋒月刊》,1931年第5期。

②魯迅:《“民族主義文學”的任務和運命》,《魯迅全集》第4卷,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1年,第311~312頁。

④上海市出版工作者協會:《出版史料》,編輯組:《出版史料》第四輯,上海:學林出版社,1985年,第98頁。

⑤徐蔚南:《創造國文讀本》,上海:世界書局,1933年。

⑥趙遐秋:《中國現代報告文學史》,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87年。

⑦寒山碧:《追憶我知道和不知道的黃震遐》,成都:《華文文學評論》,2015年7月31日。

⑧周云鵬:《輯佚、考證與民族主義文藝研究》,湘潭:《湘潭大學學報》,2016年第6期。

⑨魯迅:《關于戰爭的祈禱——讀書筆記》,《魯迅全集》第5卷,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1年,第40頁。

猜你喜歡
上海
上海電力大學
我去上海參加“四大”啦
上海,及上海以南
散文詩(2021年24期)2021-12-05 09:11:54
上海城投
上海之巔
少先隊活動(2021年5期)2021-07-22 09:00:02
上海城投
上海城投
上海諦霖鄒杰 Hi-Fi是“慢熱”的生意,但會越來越好
上海的新使命
上海質量(2019年8期)2019-11-16 08:47:12
上海“進博”開創未來
小主人報(2018年24期)2018-12-13 14:13:50
主站蜘蛛池模板: 波多野结衣一级毛片| 怡春院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色欲国产一区二区日韩欧美| 久久久久人妻一区精品色奶水| 亚洲国产日韩一区| 国产系列在线| 欧美午夜在线视频| 国产xxxxx免费视频| 欧美成人A视频| 69av免费视频| 久久77777| 亚洲AⅤ无码日韩AV无码网站| 国产性生交xxxxx免费| 四虎影视无码永久免费观看| 午夜视频日本| 欧美成人精品在线| 亚洲欧美日韩中文字幕在线| 国产性生大片免费观看性欧美| 欧美天堂久久| 国产高潮流白浆视频| 国产麻豆另类AV| 99成人在线观看| 精品午夜国产福利观看| 三上悠亚精品二区在线观看| 免费人成视频在线观看网站| av在线手机播放| 91精品国产自产在线观看| 精品无码国产自产野外拍在线| 久草热视频在线| 欧美国产菊爆免费观看 | 无码国产伊人| 一本一道波多野结衣一区二区 | 亚洲专区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深爱婷婷激情网| 黑人巨大精品欧美一区二区区| 欧美黄网在线| 国产在线视频福利资源站| 黄色不卡视频| 亚洲天堂网在线视频| 啦啦啦网站在线观看a毛片| 国产成人精品第一区二区| 综合人妻久久一区二区精品| 日韩第九页| 激情综合图区| 亚洲中久无码永久在线观看软件| 99在线视频免费| 三上悠亚在线精品二区| 2021精品国产自在现线看| 久久国产成人精品国产成人亚洲 | 2021国产精品自拍| 天天色天天操综合网| 大学生久久香蕉国产线观看| 手机在线国产精品| 福利在线不卡| 欧美日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制服丝袜二区| 国产乱人伦偷精品视频AAA| AV网站中文| 国产福利免费视频| 九九免费观看全部免费视频| AV不卡在线永久免费观看| 午夜视频免费试看| 国产精鲁鲁网在线视频| 国产在线专区| 香蕉久久国产超碰青草| 天天色综合4|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乱码| 国产主播福利在线观看| 99这里只有精品6| 国产簧片免费在线播放| jijzzizz老师出水喷水喷出| 无码av免费不卡在线观看| 亚洲日本www| 久久久91人妻无码精品蜜桃HD| P尤物久久99国产综合精品| 激情国产精品一区| 日韩免费视频播播| 国产乱子伦无码精品小说| 免费大黄网站在线观看| 无码久看视频| 国产91在线|中文| 亚洲欧美日韩综合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