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 英,李滋婷
(甘肅省科學技術情報研究所 甘肅省科技評價重點實驗室,甘肅 蘭州 730000)
有投入,才能有產出。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投入強度是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對科技創新的投入力度的標志性指標。從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研發經費投入總量、投入強度、支出結構等指標側面,可以看出這個國家或地區對科技的重視程度、重點投資方向及資助偏好[1]。相關研究表明,一個國家R&D經費投入強度若小于1%,經濟處于發展初期,缺乏創新能力;若介于l%~2%之間,經濟處于起飛階段,具有一定的創新能力;若大于2%,經濟處于穩定發展階段,創新能力比較強。在過去十多年中,甘肅省R&D經費投入強度的提升速率并不 “強勁”。全省R&D經費投入強度在“十五”期間由2000年的0.69%提高到2005年1.01%,首次突破1%;“十一五”期間,該指標一直在1%左右徘徊,2009年達到1.07%,沒有完成1.5%的既定目標任務;“十二五”末,該指標達到1.22%,實現了歷史性的突破,但依舊沒有完成1.5%的既定目標任務。2016年以來,全國GDP增速持續放緩,經濟發展整體面臨巨大下行壓力,與此同時,甘肅省R&D經費投入強度指標呈現出逐步下滑的態勢,并將“十三五”目標值由2.0%調整為1.5%。這充分表明,甘肅經濟處于起飛階段,具有一定的創新能力。為使科技更好地支撐甘肅高質量發展,本文通過梳理甘肅省歷年研發經費投入情況,對比分析國內外研發經費投入水平,揭示研發經費投入規律,研判甘肅研發經費投入強度在國內外所處水平,并提出可行性建議。
R&D經費指全社會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作為科技統計的核心指標,在科技管理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它不僅可以集中反映科技投入的規模、水平和科技資源布局,還是衡量國際競爭力的重要依據,也是監測區域自主創新能力和創新型國家建設進程的核心指標。R&D經費投入強度指全社會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支出與國內生產總值(GDP)之比;產業部門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投入強度指產業部門的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支出與其主營業務收入之比[2]。
從活動類型看,R&D經費支出指統計年度內全社會實際用于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和試驗發展的經費支出。從統計范圍看,R&D經費的統計范圍為全社會有R&D活動的企事業單位,包括政府屬研究機構、高等學校以及R&D活動相對密集行業的企事業單位[3]。
2018年,甘肅省R&D經費投入97.1億元,較上年增加8.7億元,增長9.84%;全省地區生產總值8246.1億元,比上年增長6.3%;R&D經費投入強度為1.18%,與全國的差距由上年0.94個百分點擴大為1.01個百分點。近10年來看,甘肅省R&D經費由2008年的37.26億元增加至2018年的97.1億元,增加了近2倍,年均增長11.23%。
按經費來源劃分,2018年甘肅省政府部門R&D經費投入41.2億元,占42.5%,比上年增加7.7億元;企業R&D經費投入51.8億元,占53.3%,比上年增加1.0億元;境外R&D經費投入0.1億元,占0.1%,比上年增加0.03億元;其他R&D經費投入4.0億元,占4.1%,比上年減少0.1億元。近10年來看,甘肅省R&D經費投入以企業為主,占比在50%以上,政府R&D經費投入持續在40%左右,其他R&D經費投入在4%左右,國外其他R&D經費投入不足1%。
按執行部門劃分,2018年甘肅省企業R&D經費支出51.8億元,占53.4%;科研機構R&D經費支出30.4億元,占31.3%;高等院校R&D經費支出12.1億元,占12.5%;其他單位R&D經費支出2.7億元,僅占2.8%。近10年來看,甘肅省R&D經費執行以企業為主, R&D經費支出占50%以上,科研機構R&D經費支出僅占30%左右,高校R&D經費支出僅占10%左右,其他部門僅占2%左右。
縱向來看,在過去十多年中,我省R&D經費投入強度的提升速率并不“強勁”。全省R&D經費投入強度在 “十五”期間由2000年的0.69%提高到2005年1.01%,首次突破1%;“十一五”期間,該指標一直在1%左右徘徊,2009年達到1.10%,沒有完成1.5%的既定目標任務;“十二五”末,該指標達到1.22%,實現了歷史性的突破,但依舊沒有完成1.5%的既定目標任務。2016年以來,全國GDP增速持續放緩,經濟發展整體面臨巨大下行壓力,與此同時,我省R&D經費投入強度指標呈現出逐步下滑的態勢,并將“十三五”目標值由2.0%調整為1.5%。
橫向來看,本省R&D經費投入強度近7年連續超過1%。2018年,雖與東部地區(2.33%)、中部地區(1.65%)的平均水平還有距離,但超過西部地區1.09%的平均水平,高于云南省 (1.05%)、貴州省(0.82%)、內蒙古自治區 (0.75%)、廣西自治區(0.71%)、青海省(0.60%)、新疆自治區(0.53%)、西藏自治區(0.25%)。與此相對應的是,我省科技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52.8%,尤其在地學、空間物理、理論物理、核技術等研究領域處于全球導航水平,部分產業技術領域處于并跑或領先水平。
從全球進程來看,日本R&D經費投入強度在工業化第一階段就達到了0.7%~1.6%;美國在1953年,R&D經費投入強度達到了1.36%;韓國在1985年,R&D經費投入強度達到了1.41%;俄羅斯在2001年,R&D經費投入強度達到了1.18%;中國在2004年,R&D經費投入強度達到了1.23%。可見,我省目前的R&D經費投入強度1.18%至少比日本、美國滯后50年,比韓國滯后30年,比俄羅斯滯后20年。從國內進程來看,比廣東省、浙江省、江蘇省等東部發達省份滯后15年,比湖南省、安徽省等中部省份滯后10年以上,比重慶市、四川省等西部領先省份滯后10年以上。
2018年,我國R&D經費投入強度達到2.19%,但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非常突出,長三角(除安徽省為2.16%)、珠三角和京津冀(除河北省低于2%)地區的R&D經費投入強度均在2.5%以上,已率先進入創新驅動階段。同時,我國區域內部也存在較大差異,如西部地區領先的陜西省(2.18%)、重慶市(2.01%)在 2%以上,貴州、內蒙古、廣西、青海、新疆、西藏6省(自治區)R&D經費投入強度不足1%。就甘肅而言,2018年1.18%的R&D經費投入強度居全國第20位,西部地區第5位,處于從投資驅動中后期到向創新驅動轉變的階段,在“十三五”末實現1.5%這一目標任務挑戰相對較大。具體來看,一是本省R&D經費投入總量不足。2018年全省R&D經費投入僅占全國總量的0.49%,不足廣東省、江蘇省、北京市、山東省、浙江省、上海市等省(市)R&D經費投入的10%。二是R&D經費增速明顯回落。2015年,我省R&D經費投入結束了保持近15年的高速增長勢頭,增速降到10%以下,近兩年R&D經費增速進一步放緩并持續回落,尤其在2017年,R&D經費投入僅比上年增長1.61%,增速為近18年以來最低。三是企業R&D經費投入強度處于落后水平。2013-2017年,我省規模以上企業R&D經費投入占主營業務收入比例一直在0.5%左右徘徊,與2020年達到1%的目標任務仍有巨大差距。全國這一指標已由2013年的0.85%上升為2017年的1.19%。放眼全球,2008年美國制造業企業R&D投入強度為3.3%,2009年日本為4.0%。
按活動類型劃分,2018年,我省基礎研究經費15.8億元,占16.3%,比上年增長2.4億元;應用研究經費21.3億元,占22.0%,比上年增加7.1億元;試驗發展經費59.9億元,占61.7%,比上年減少0.8億元。近10年來看,甘肅省R&D活動以試驗發展為主,R&D經費投入占60%~70%,應用研究和基礎研究R&D經費投入分別僅占15%左右。
按所屬地區劃分,2018年我省各市州R&D經費投入排在前三的地區是蘭州、嘉峪關和天水,分為為52.4億元、9.5億元和8.1億元,這三個地區的R&D經費投入占到了全省的七成以上。與上年對比,有10個地區的R&D經費投入呈增長趨勢,其中酒泉和平涼2市增幅過百;武威、嘉峪關、慶陽和金昌R&D經費投入較上年有所減少。
綜上所述,甘肅省R&D經費投入強度實現從1.18%到1.5%,也就是2020年達到1.5%,依然面臨非常大的挑戰。與發達地區相比,這不僅是數字的增長,還有結構的變化,需從多方面共同發力。一是充分發揮政府資金的“杠桿”作用,通過多種方式繼續加大政府研發經費投入;二是積極營造重視創新的社會氛圍,吸引更多的社會資本、海外資金等投向研發領域,從而拓寬研發經費來源渠道;三是優化R&D經費投入結構,積極建立多元化投入機制,建立高校、科研機構與企業的利益共同體[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