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姮 吳丹
美術教育并不僅限于學校授課這種模式,還有校外美術教育。但受到社會多方面影響,校外美術教育逐漸被削弱,甚至成為流于形式的存在。近些年,情況逐漸得到了改善,但仍然存在諸多問題。校外美術教育中,美術館呈現出重視藝術教育的趨勢,各大美術館在藝術知識普及、審美教育和藝術推廣等方面取得了的進展,但也存在的諸多現實困境與局限性。筆者在發現美術館藝術教育問題的同時,提出相應對策,指出美術館更好地實現社會美術教育功能的新思路。
一、美術館藝術教育背景
20世紀以前,美術館大多設有門檻,美術館的大門僅針對社會上層開放,具有極大的封閉性。而21世紀以來,隨著大眾教育理念的提出和社會政治的極大變革,美術館的大門直接向各個階層的民眾開放。另外,伴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對于精神文化的訴求也逐漸提高,加之政府對文化產業事業的大力扶持,各地美術館都迅速發展,它們以開放性、親和性吸引著大眾。
近幾年來,全國各大地區都建立了免費對公民開放的市屬或省屬美術館,一些城市的美術館甚至逐漸發展成為公民的休閑活動中心。從功能上劃分,美術館是市民藝術文化素質的養成場域,是同學校互補的藝術教育場所,也是藝術家交流的平臺。另外,美術館還有收藏保護、學術研究、陳列展覽、服務推廣、對外交流等功能,最能體現公益性、公眾性、傳播性的是美術館的教育功能。1870年,美國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憲章》中確立建館的目的是“為了鼓勵和發展藝術在生產和日常生活中的應用,為了推動藝術的通識教育,并為大眾提供相應的指導”。
“生涯學習”概念的提出擴展了美術教育的領域和形式,美術館作為儲存超越了地域、歷史、民族局限性的藝術場所,也承擔著社會美術教育的功能。首先,美術館教育沒有強制性,受教育者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有選擇地接受。這種開放性的教育環境更加寬松。其次,美術館教育具有隱蔽性,人們通過在美術館欣賞藝術作品可以在潛移默化中提升自身的藝術修養,這是一種寓教于樂的教育方式。最后,教育對象具有廣泛性,受教育者不僅包括具備專業藝術知識的學生、藝術家等,還包括了非專業的社會大眾。
二、當前美術館教育存在的問題
美術館在發展過程當中也存在著諸多問題,這些問題使得美術館的教育職能停滯不前甚至是流于形式。美術館活動開展時不重視公共審美教育的情況較為嚴重。一些公共美術館過度包裝宣傳,展覽主題及其作品都嘩眾取寵,不關心社會,使得大眾與藝術的距離越來越遠。有的美術作品對于大眾來說還晦澀難懂。
有人從功利性的角度上來看,認為公眾美術教育是“賠本買賣”,沒有看到公共教育巨大的社會使命與學術促動力。社會美育普及是美術作品在傳播中實現大眾共享,從而在潛移默化中提升公眾修養的公共教育。公眾在欣賞美術作品的同時,代入自身情感,通過多看多感悟慢慢地建立自身的審美標準。美術作品如果以一種“非主流”“不接地氣”的姿態呈現,美術作品與觀眾之間的距離感會成為美術館教育發展的絆腳石。
美術館中的志愿者制度也存在很大的問題。我國現有的美術館志愿者多數都在大學生中進行招募,美術館對志愿者沒有統一的人事管理。在責任意識、服務意識上,志愿者人員質量參差不齊。這是美術館志愿者運作上的突出問題。另外,美術館在招募志愿者之后,沒有對志愿者的美術理論知識進行普及,以至于志愿者在對美術作品進行介紹時,語言內容較為空洞,無理論意義。美術館除了有常規的美術作品展廳之外,不定期還有一些線下或線上的主題活動,活動內容大多為學術大講堂或者是現場創作交流,這些活動內容、形式多缺乏創新性,對普通大眾的吸引力不大,且過于偏學術性的活動對于沒有藝術理論基礎的大眾來說晦澀難懂,很難在社會美育方面取得良好效果。
三、未來美術館藝術教育的發展建議
美術館在發展過程中不可避免會出現一些問題,筆者嘗試為美術館的藝術教育提出建議。美術館可以從志愿者的招募到對志愿者進行常規的培訓,再到志愿者通過語言傳播藝術教育,建立一套完整、有計劃的體系。志愿者通過選拔、培訓后,能夠對藝術作品的創作背景、藝術風格、蘊含的藝術理念以及藝術家的藝術生涯進行詳細、嚴謹而又不失幽默的講解,使得外行普通大眾也能夠看懂藝術,對藝術產生興趣。志愿者講解的過程并非是單向的輸出交流,而是志愿者拋出一些觀者可以思考的問題,與觀者相互進行討論交流。
學術講座、現場藝術創作等美術館舉辦的的社會公共教育活動,可以通過增強與觀眾的互動來更好地實現藝術教育功能。例如,美術館可以采用征集意見的方式讓觀眾在賞析作品的同時把自己的感受、見解表達出來,對于觀眾意見中較為有創新點和思想的,美術館可以將其集結成冊。另外,美術館還可以舉辦定期的藝術沙龍活動,邀請藝術家和公眾一起參加。這樣的藝術沙龍旨在為青年學子以及普通大眾提供一個與藝術大師面對面進行交流的機會,以此來更好地發揮美術館公共藝術教育職能。除此之外,美術館還可以利用現代科技發展帶來的便利,如采用VR技術、互聯網科技以及各類媒體設備來代替人力,從而實現與觀眾進行個性化知識的傳授和意見的反饋。
教育和服務于公眾是美術館的一項重要目標,當前大多數的美術館都缺乏對公眾的了解,不了解公眾顯然不能很好地實現教育和服務公眾這一目標。為了解決這一問題,美術館需要建立長期有效的公眾調查工作機制。過去美術館僅考慮自己能夠為公眾提供一些什么樣的教育服務,但是卻不清楚公眾們需要和期待什么樣的藝術教育活動。做好公眾調查和對公眾的研究,是提高美術館社會教育質量、使美術館教育更具有方向性的必要途徑。除此之外,美術館需要加強自身與學校的合作。社會教育與學校教育之間是互補的關系,美術館從了解學生的校內美術課程入手,結合課程教育內容,有目的地開展藝術活動,成為學校的實踐基地,為學生提供多樣化的學習平臺,通過豐富多彩的活動,讓美術館真正成為學生校外的第二課堂。
(四川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