貢連勇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要靠教育、靠人才,而當代大學生是擔當這個歷史重任的主要青年群體和后備力量。中華民族有著歷史悠久的文化傳統,蘊含著豐厚的教育資源。培育時代新人,離不開傳統文化的教育。為國家培養造就一批堅定自信、堪當民族復興大任、敢于創新的時代新人,是這個時代賦予教育者的歷史使命和職責。
無自信,無以立國,我們的文化自信來源于悠久燦爛的文化傳統。“功以才成,業由才廣”,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主題和一代人的歷史使命。要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歸根到底靠人才、靠教育,而當代大學生則是擔當這個歷史重任的主要青年群體和后備力量。中華傳統文化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資源。作為偉大新時代的青年大學生,從豐厚的中華文化中汲取文化營養,樹立文化自信,對于培育時代新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具有重要意義。
傳統文化體現在人們的日用生活中,滲透在每個中國人的血脈里。但是當代大學生普遍對傳統文化知之甚少,甚至部分大學生對傳統文化存在誤解。而我國正處于社會轉型期,人們的價值觀呈現出多元化,一些大學生出現了信仰危機如功利主義、個人主義,其理想信念缺失。目前高校教育也存在著注重學科教學、理論知識和技能的培養,卻忽視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問題。因此,要培育時代新人,必須針對大學生的思想實際,從了解和學習傳統文化開始,讓大學生一步步走近和親近優秀的傳統文化。
一、學習經典,親近經典
要培育時代新人,閱讀和學習中華傳統文化經典是必需和必要的。經典是大浪淘沙后沉淀的瑰寶。經典的魅力,文化的精粹,超越了時空,即使曾被批判、否定,也依然經久不衰、光彩奪目。
了解傳統文化,離不開對經典的學習。孔子自問世以來,已有2 500多年了。在漫長的歷史歲月中,可以說,孔子的命運和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命運一起浮沉。要想真正認識孔子、走近孔子,必須去儒家的經典著作里去找尋,孔子是活在《論語》中的。在《論語》中,孔子和他的弟子們的言行被如實地記錄下來。每一個場景、每一次對話都是在當時那一刻人的真實感覺和體悟,不僵化,不教條。孔子超越了他那個時代,透過紙背,穿越兩千年,來指導啟發人們的言行思想。有一位學者曾經說過,你有多高,《論語》就有多高。《論語》就是這樣一本書,它有溫度、有活力,深刻又淺顯,真實而又鮮活。
在學習中華民族的經典時,筆者認為要有一個真誠的態度——充滿溫情和敬意。因為我們的民族文化遭受的打擊和破壞太嚴重了,甚至是毀滅性的,造成了人們對傳統文化的不理解、不親近。這也是為什么現在很多人包括大學生對傳統文化了解甚少,甚至誤解的原因所在。因此,在學習經典之前,要有一個尊重經典的態度。孔子在當時以及后世,不乏被否定的聲音,他和弟子游說列國,歷經磨難,理想也很難實現。就是在孔子去世后不久,也有人企圖詆毀他,但這也正如《論語》中所說,對經典的詆毀,不過是“不知量也”。《論語》記載:“叔孫武叔毀仲尼。子貢曰:‘無以為也!仲尼不可毀也。他人之賢者,丘陵也,猶可逾也;仲尼,日月也,無得而逾焉。人雖欲自絕,其何傷于日月乎!多見其不知量也!”經典之所以成為經典,是因為講的是真理,是教人如何安身立命的真理,是完善人格的、教人何以成為“人”的道理。人們須對經典報以真誠的態度,當人們遇到困頓、身處黑暗時,經典可以照亮并溫暖人們的心靈。
二、循序漸進,切己體悟
傳統文化內涵豐厚,形式多樣,是民族發展和延續的力量源泉,所以對本民族文化的自信非常重要。大學生在學習傳統文化時,需循序漸進。古代的教育和學習講次第,朱熹說:“小學者,學其事;大學者,學其小學所學之事之所以。小學是事,如事君,事父,事兄,處友等事,只是教他依此規矩做去。大學是發明此事之理。”萬不可躐等而進。
《大學》開宗明義:“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儒家完整的進階方式,包括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就是儒學“三綱八目”的追求。“修身”是連接“內修”和“外治”兩方面的重要環節,它說明修身是一種由小為之、積小德成大德的過程,是從個人修為的層級逐級發展而來,并不能一蹴而就。《禮記·中庸》曰:“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指出學、問、思、辯、行的學習步驟,這不僅是求知做人的方法,同時揭示了循序漸進的自我修養的規律和修養之道。
《朱子讀書法》中提出讀書六法:循序漸進,熟讀精思,虛心涵詠,切己體察,著緊用力,居敬持志。在學習時要避免停留在文獻或學術層面的學習,要將學習當做一種生活方式,與自己的生命體驗和生命狀態切實關聯,這就是朱子所說的“切己體察,著緊用力”。只有如此,才是真正的學習。真知方能篤行,知而不行,學到的知識并不能真正外化為一種行動和表現,則是“麻木不仁”的狀態,是知之不深,也不是真知。
總之,為國家培養造就一批堅定自信、堪當民族復興大任、敢于創新的時代新人,樹立大學生文化自信,是這個時代賦予教育者的歷史使命和職責。中華民族具有悠久而深厚的文化底蘊,為我們創造和積累了豐富而寶貴的瑰寶,要充分挖掘傳統文化中的教育資源,針對大學生思想實際,引導大學生學習傳統文化,樹立文化自信,在未來的人生路上成就個人生命價值,從而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的夢想。
(衡水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