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影
藍海白沙,蕉香椰影是菲律賓給我們留下的美好印象,而如今這個文化多元豐富的美麗太平洋島國,正在中菲兩國的交流之路上邁出更為堅實的步伐。
菲律賓這個國家的名字,也許并不會在日常中被很多人提及。人們會在超市偶爾看到某一種菲律賓進口水果,或在某個商場看到一家菲律賓餐廳,或在某個旅行團看到“菲律賓七日游”的宣傳冊。影視劇中,涉及菲律賓的角色呈現兩級分化,一種是富可敵國的菲律賓華僑,一種是兢兢業業,或者偶爾貪點小便宜的菲傭。喜歡歷史的人,提起菲律賓,會把它跟“鄭和下西洋”“抗日戰爭”等歷史情境聯系在一起,不過,僅此而已,一般人好像不會關注的再多了。
但三種人除外:一種是喜歡旅行的人,一種是懂得商機的人,還有一種,是準備留學的人。
2020年,將有200萬中國人涌入菲律賓
不知道為什么,當選擇用它/他/她指代菲律賓這個國家時,我總是不自覺地想去用“她”這個字來指代。一定是菲律賓這個千島之國的美麗風景與中國傳統文化對于女性婀娜多姿、分花拂柳、秀色可餐等描述極為貼切。菲律賓是典型的群島國家,7000多個島嶼如散落的珍珠錯落有致地分布,共同組成了這個美麗的太平洋島國。
旅游業在菲律賓的國民經濟中占據著重要地位,是對外文化交流的“助推器”和國內就業的“發動機”。2013—2018年菲律賓入境游客人次的平均增長率為8.9%,遠超世界平均增長率4.2%。UNWTO(世界旅游組織)2018年的統計數據顯示,菲旅游產業的產值約為75億美元,并提供了國內1/9的工作崗位。隨著旅游業規模不斷擴大,相關數據也會持續增長。
而她的多數游客,便來自中國。
2019年前10個月中國入境菲律賓游客約150萬人次,在680萬總人次中占據很高的比例,中國已成為菲律賓旅游業第二大客源國,與排名第一的韓國僅有很小差距。
曾任菲律賓國家旅游局產品和市場開發辦公室路線開發主管,現任菲律賓國家旅游局北京辦事處旅游參贊的白艾文博士(Dr. Erwin Fernandez Balane)接受《留學》采訪時提出,“據菲律賓官方估算,在2020年的工作推動下,未來三年內,中國應該會成為首個入境菲律賓突破200萬人次的客源國,躍升為第一大客源市場。”白艾文對中國市場頗具信心,給出的預期也相當樂觀。他表示,這種估算有中國市場對菲律賓海灘旅游不斷增長的需求,以及越來越多的旅游機構開發赴菲項目的現實狀況支持。在這種情況下,開發更多與中國息息相關的旅游項目,加強中菲兩國旅游事業交流互通,便是水到渠成。
杜爾特希望中國游客從家直飛長灘島
然而,千島之國的美也是“帶刺”的。因為特殊的地理環境,她與鄰國并無陸地國界線,游客們的交通選擇頗受限制,想要探尋這個國家的獨特文化,欣賞秀麗自然風光的人們只能通過空中航線或是乘船前往。
兩相對比,航空的方便程度遠超海運,“就目前的情況而言,超過98%的游客通過飛機進入菲律賓,通過海上路線的游客不足2%。”白艾文對《留學》記者介紹。在他看來,菲律賓的群島地貌雖限制了人們的出行方式,但對旅游業的發展也有一定好處。絕大多數旅客只能采用航空這樣價格相對較高的方式進入菲律賓,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游客整體的消費水平,促使本土旅游業不斷反躬自省,向高質量的服務業發展。
相應地,菲律賓旅游部將精力放在開發新航線上,著重對亞洲、歐洲、中東及美國等主要客源地區發展航線,為游客們提供便利的同時,也能更好地打開市場,白艾文博士便是這時的路線開發主管。2019年3月,他在菲律賓宿霧市主持了亞洲地區最大的航空活動—2019亞洲航線大會,包括航空公司高管、機場和航空官員、旅游當局和參展商在內的1000多名外國和當地代表參 加。
站在當下看過去,白艾文感受最深的莫過于航線開發的整體戰略規劃,對今時今日的菲律賓旅游業和世界各地的游客都有著相當深刻的意義。
2016年,現任菲律賓總統杜特爾特上任后,菲律賓制定了國家旅游發展計劃,包括水上運動、康養旅游和教育旅游在內的12個細分領域的重點產品被推向市場,不少新興旅游目的地已獲得國際認可。“如《悅游》(Conde Nast Traveller)將長灘島評為全球第一的海灘,錫亞高(Siargao)被評為2020年最值得關注的島嶼之一等。我們如今的工作重心是開發這些新島嶼,促進它們的旅游業發展,并建立直飛目的地。”白艾文告訴《留學》記者。
開發新航線帶來的便利不僅限于交通層面,更深層次的考慮在于抓準旅游者的心理。“從現在的國際旅游業趨勢來看,游客普遍喜愛‘從天堂到天堂的旅游方式,也就是說,人們希望能從家中直接到達目的地。”談到現今游客們的需求,白艾文認為,“現在人們用于旅游的時間都比較短,如果能減少花在路途上的時間,那么在目的地游覽的時間便能增加,旅游的滿意度也會提 升。”
因此,中國二三線城市直飛菲律賓熱門旅游地的項目正在穩步推進。2016年,中國廣州直飛菲律賓佬沃(Laoag,又譯拉瓦格)的航線開通,這個城市位于呂宋島西北端,人口僅有十幾萬的小城市此前在中國聲名不顯,隨著直達航線啟動,這座小城也日漸為中國人所熟知,名列多家旅行社規劃路線中。
“2019年12月啟動了成都直飛薄荷島的航班,西安直飛長灘島的新航班則在2020年1月10日剛開通,今年我們還計劃開通鄭州直飛宿霧的航線。”在白艾文看來,菲律賓對類似航班的助力是全方位的,“我們對包機商的支持并不僅限于短期市場運作經費,在后續長期市場開發上也會給予幫 助。”
菲律賓的知識分子都在學漢語
在菲律賓旅游業的帶動下,商機在兩國的人民意識中逐漸升溫。當前全球經濟正面臨集體減速的風險,世界經濟的幾大領頭羊,美國、中國、日本、歐洲和印度等,經濟增速都在不約而同地放緩時,菲律賓8.9%的經濟增速是難得的一抹亮色,這種極富活力的經濟加之中菲兩國因文化旅游建立的密切關系,兩國年青人都在此間看到了希望與某種未來的召喚。
“早在菲律賓被西班牙殖民之前,中國人就已經與菲律賓形成商務往來。”從今日回顧10世紀,時光流淌過千年,中菲兩國的友誼歷久彌新。白艾文感嘆道,“今日的菲律賓仍需要秉承傳統,與中國保持友好密切的文化交流。”
白艾文對《留學》記者介紹,華人及華僑在菲律賓的地位比較高,“在菲律賓排名靠前的富豪,幾乎都是華人的后裔,有些人幾十年前才移民至菲律賓。”菲律賓前首富、SM企業創始人施至成(Henry Sy)便是其中的佼佼者。
數量眾多的華人華僑讓菲律賓有著學習漢語的良好土壤和現實需求,孔子學院很早便在菲律賓生根發芽,馬尼拉雅典耀大學、紅溪禮示大學等菲律賓高校都開設了孔子學院。而自現任總統杜特爾特就任后,中菲關系逐漸升溫,杜特爾特已成為訪華次數最多的菲律賓總統,兩國進一步開展了不少互利互惠的學生交流項目。
2019年12月,菲律賓教育部和中國孔子學院總部在馬尼拉簽署協議,明確在未來5年內聯合選拔培養300名菲律賓本土漢語師范教育碩士,以推動當地漢語教學持續發展。取得碩士學位后,這些菲律賓本土漢語教師將回到原中學任教。這也讓不少中國學生看到對外漢語教學的良好前景。
“菲律賓學生可以到中國學習中文,回到本國后教授初級漢語,而中國學生則能在菲律賓進行英語學習。”白艾文對《留學》記者表示,在漢語教學之外,相對應的英語項目同樣能讓中國學生受益。
歐美學費的零頭
官方認證的學歷
去菲律賓學英語?白艾文的說法并非虛言,對于中國學生來說,菲律賓確實是學習英語性價比極高的國家。菲律賓作為亞洲唯一以英語為通用語言的國家,具有純美式語言學習環境。
除此之外,菲律賓聚集亞洲頂尖的高等學府,其學歷獲得歐美等發達國家和我國教育部的承認,如中國教育部推薦留學的菲律賓師范大學等優秀高校。除此之外,菲律賓教育部注冊的正規大學的學歷都被我國承認,留學生無需擔心歸國學歷認證問題。
“首先菲律賓英語普及率非常高,至少90%以上的菲律賓人有著不錯的英語交流水平。”白艾文將菲律賓良好的浸入式語言學習環境放在其教育的第一位,“這一點對于學生而言很有意義,他們不管是在商場還是走在路上,遇到的大部分當地人可以用英語交流,大大提升了學生在課堂之外的英語使用頻率。”
完善的教育環境卻無需昂貴的費用,菲律賓每年的留學費用在人民幣10萬元左右,僅相當于主流留學國家的零頭,是很多中國普通家庭能夠承擔的費用。
申請無考試限制
畢業無就業壓力
申請菲律賓的大學無需通過雅思、托福的英語成績,申請人也沒有年齡限制,這成了在考試前焦慮萬分的年青人們的福音。同時,菲律賓的大學教育采用學分制,四年可獲學士學位,15個月可獲碩士學位,轉換其他專業修碩士需要一個多星期,修完所選專業的基礎課程,一般為12-18個學分,就可以進入碩士班。
值得一提的是,菲律賓有著特殊的留學教育體系,大專生可以直升碩士,只要你讀的是三年制大專。而且,夜大、自學、函授的學生也可以到菲律賓留學,只要你的學歷是國內公證處公正過的真實材料,就可以獲得菲律賓政府的承認。
另外,由于菲律賓是與歐美一體化的教育體系,在菲律賓留學之后再轉赴美國留學比較容易,學生可將其作為通往歐美國家學習、工作的綠色通道之一。
除大學外,菲律賓也有著非常出色的語言學校,“一對一是菲律賓語言學校的特色。”白艾文對《留學》記者介紹,無論是語言課程設置還是教學管理模式,大部分語言學校都能做到老師與學生“一對一”,這也意味著教師能夠根據每個學生的特點因材施教,大大提升語言學習的效 率。
7000個島嶼7000種adobo
對于去往菲律賓求學的廣大學子,白艾文的關鍵詞是“擁抱當地文化”,在他看來,7000多個島嶼上形態各異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是語言技能與專業知識之外,菲律賓學習經歷能給予學生們的最好禮物,“比如adobo這樣的大眾菜肴,雖然每個地方都會有這道菜,但各地的做法都不太一樣,這個國家的文化非常多元,希望同學們能夠自主地去了解體會。”
而在菲律賓落地生根、發展興盛的眾多華人社群,不僅將中國文化習俗引入當地,也成為了中國學生們尋求歸屬感的最好去處,相似的面孔與相同的文化淵源,讓初至陌生國家的年輕學子能迅速融入當地社會,最大限度地減少生活上的后顧之憂,縮短適應過程,這對學習過程同樣有著不可低估的促進作用。
“在未來,我們還會開展更多項目,將菲律賓相關信息帶給中國,吸引更多的中國人民前往菲律賓,深入耕耘細分市場。”在采訪的最后,白艾文對中菲兩國的交流前景提出了樂觀的展望與期待。
采訪摘錄
1.What is the status of tourism development in the Philippines?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industry can also be attributed to the massive infrastructure development program of President Rodrigo Duterte. His ?°Build, Build,Build?± program has expanded the capacity of our international gateways not only to cater to the growing demand for travel, both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but also to decongest the existing infrastructures like airports, sea ports, and road networks.
In the last couple of years, we saw the completion of the Terminal 2 of Mactan Cebu International Airport, considered to be the only resort airport in Asia, which expanded its capacity from 6.0 million passengers per year to 12.0 million. The Bohol-Panglao International Airport, with 2.0 million passenger capacity per year, has also been completed and has already received the first international flight from Chengdu, China via Pan Pacific Air last December. In a couple of months, the new Terminal of Clark. International Airport will be completed which will expand its capacity from 3.0 million per year to 12.0 million passengers. Other infrastructure projects like the skyway road system, light rail transit system, railways system, and others will also be completed in the next couple of years which will provide seamless travel for tourists in the metropolis and address the traffic congestions.
2. Why did you choose your current occupation?
As the head of Route Development of PDOT, I had the opportunity to travel to many cities in China, probably more than what my colleagues have done when they were posted here in the north and south of China. With all these travels, I was able to develop a network of friends in the travel trade and aviation industry which increased my knowledge and confidence about the market.
When this opportunity came, I personally proposed myself because of my familiarity of the market. Of course, there are challenges in the market but with the right information, right programs, and support of the industry partners we would be able to make improvements to increase travel to the Philippin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