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巖 魏素麗

宅在家不動會對身體的免疫力有影響嗎?
本報采訪專家給大家帶來建議。
目前,為防控新冠病毒疫情,人們宅在家也是一種“貢獻”。可有人擔心自己會發胖、免疫力下降,這種情況下該如何運動呢?對此,本報專訪了中國醫院協會健康運動組組長、北京小湯山醫院有氧運動中心主任牛國衛教授。他說:“‘宅在家里如何運動?我提出兩方面:‘管住嘴,邁開腿。一是在吃的方面一定要做減法。二是運動方面要做加法,即使宅在家也能鍛煉。鍛煉次數早中晚共三次,每次‘折騰不低于30分鐘,早晨和晚上的運動強度不要太大,下午的強度可以稍大一些。堅持‘折騰就會收到很好的效果。
鍛煉前先自我測試
讀者應該都熟悉鍛煉前先熱身,而牛國衛主任卻要求大家先做簡單的生命體征測試。
第一,先來測一下自己的脈搏,用左手摸右手的脈搏,先看看心律是不是平穩;
第二,感受一下此刻自己呼吸的頻率,是不是也很平穩。再感受一下呼吸的深度,應該是心平氣和,呼吸的深度基本上是在胸部的上1/3;
第三,感受一下自己的關節活動度,將左手從左肩后向下移動,右手從背后部向上移動,看看兩只手是否可以搭在一起,如果搭不上,可讓家人或身邊的人幫著看一下相差多少,做一個標記。測完左邊,再測一次右邊,換言之就是做到心中有數。
第四,測一下自己的腰圍,如果是女士朋友超過80厘米這個范圍,男士朋友的腰圍如果超過85厘米范圍,都可以稱之為“腹型肥胖”,意味著您可能面臨著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甚至一系列慢病。現在不是一胖“遮百丑”,而是一胖“毀所有”。
鍛煉肌肉增強免疫力
牛國衛主任談道:“在疫情期間‘免疫力這個詞不斷地沖擊著我們的視野和聽覺。北京醫學會和相關的網站做了一個調研,宅在家不動會對身體的免疫力有影響嗎?在這里我可以肯定地告訴大家:如果你長期宅在家里,吃的多動的少,那您的免疫能力一定是向下而不是向上的。如果你能夠利用碎片時間堅持科學合理的運動,免疫力就會有提高。”
牛國衛主任介紹說:我們人體有兩套封閉式的“管道”,第一套是心血管系統,心臟加血管就是一條封閉的管道,心臟這個“泵”每天24小時工作。第二套是淋巴系統,它是我們的免疫系統,這套系統也是一套封閉式的“管道”,但不像心血管系統,它沒有“泵”。我們的淋巴系統循環加陜的時候,免疫力就可以提高。所以這時需要鍛練您的肌肉,肌肉是淋巴系統之“泵”。因此為了提高我們的免疫能力,要努力讓自己的肌肉去做收縮性的“工作”。這樣把肌肉中包裹的淋巴管里的淋巴液,通過肌肉的逐級加壓把它“泵”出來。
居家巧運動小妙招
哪類人群應該堅持每日運動?牛國衛主任強調:應該是“全年齡段”都應該堅持運動,只不過運動的強度和方式不同。結合疫情,他專門講到如何居家“巧運動”,啟動心臟和肺及全身的功能。
1.快速搓手1分鐘燃燒脂肪
方法:坐好將兩只手伸出來,五個手指稍微張開,然后雙手快速揉搓,大約1分鐘,女士1分鐘約180次,男士1分鐘約230-240次。結束后摸一摸脈搏是不是跳動較快,呼吸加快,人也坐直了。這是為什么?是因為呼吸的深度加深,瞬間啟動我們的心肺達到一個中高強度的工作模式。每天做上3-5次,做完30分鐘之內身上是熱的,額頭上開始微微出汗,有助燃燒脂肪。而搓手之后,心臟跳動加夾,在這個時間節點上血液流速加快,對血管起到一個“沖刷垃圾”的作用,相當于做了一次簡單的心血管“保潔”,同時又是對于肺部的“小保健”,舉手之勞強心健肺。
2.踮腳拉伸腿形美
小腿我們俗稱“琵琶腿”,或是“蘿卜腿”,在日常生活中久坐或久站的人小腿粗,因為久坐或久站,下肢小腿的肌肉,沒有肌肉收縮導致靜脈血液回流不暢,還有淋巴回流也不暢,導致了水腫腿型。特別是體重超標和肥胖的人更容易讓小腿粗起來,這是脂肪體型。牛國衛主任教大家做幾個小動作。
第一個動作:在家做的時候,扶著點桌子邊沿或沙發靠背,不扶也可以,就做踮腳的動作,感到小腿肚子發酸發脹發熱,這是先解決靜脈血回流不暢和淋巴回流不暢的問題。把這兩個問題解決之后,然后再做小腿的拉伸,坐在椅子上,膝關節一定要伸直,兩腿不要同時做,可先做右腿,同時整條腿伸直腳尖往回勾,這時感覺到小腿肚子被拉伸,堅持2-3分鐘。再做左腿。
第二個動作:在第一個動作的基礎上,身體坐直,腹部、胸部、腦門三點在一個平面上,直直的“往前移動”,同時伸直右腿拉伸大腿的肌肉,每次5-10分鐘,然后換左腿。這個動作可以多做一做,拉伸一次舒服一次,堅持三個月,再看你的腿型會更優美。
3.保護頸椎常做五個動作
牛國衛主任建議,人們看手機時不要低頭看,而是抬起頭,右手舉著手機,左手拖著右胳膊肘部,這時頸部接近自然生理彎曲,頸部負荷屬于正常。如果前傾600頸部的負荷將是你正常看手機的5-6倍。頸肩是我們自己的“無價之寶”,應該隨時隨地的注意保護。頸部肌肉力量練習主要有五個動作:
第一,頭部輕松的前、后、左、右活動兩個八拍就可以,但是不要讓脖子做繞環運動,會對脖子造成損傷。
第二,五指交叉放在頭的后上部,雙手向前拉,頭部向后用力,站位或坐位都可以,雙眼向前平視,相當于自己和自己“較勁”,然后慢慢地發力,也可以慢慢的仰頭眼睛向上看,這樣感覺脖子的肌肉很緊張,這就叫做“頭手對抗”。堅持20-30秒,再慢慢地把力量由大變小。
第三,用手掌的掌根托住自己的下頜,左手或右手都可以,手掌向上用力,下頜向下用力,保持頭部的中軸線正直,手頜對抗,堅持20-30秒。這個動作還可以減少或減輕頸紋。
第四,再用右手放在右臉的臉頰上,向左用力推,臉部用力向右對抗20-30秒。同理左手做同樣的動作。可以鍛煉頸部兩側的肌肉。
第五,雙肩先向后環繞,幅度由小到大,然后再向前環繞,放松頸肩背部的肌肉。
這五個動作做完后,頸、肩、背部是一種輕松的感受。
4.消除“小肚腩”
牛國衛主任報告自己的身高1.79米,體重71公斤,腰圍2.4尺,且體重14年沒有發生改變。他的經驗就是隨時隨地的維護,這就叫“健康管理”,平時我們腹部是放松的,這樣一來時間長了以后,腹部的肌肉就會變得松軟,而我們隨時隨地的吸緊腹部,腹部的肌肉隨時都在進行鍛煉,天長日久腹部的肌肉就會變得緊實,“小蠻腰”就顯形了,同時再進行腰腹力量的練習。如:坐在椅子上左右腿分別抬腿的同時用左側胳膊肘觸碰右腿膝關節,用右側胳膊肘觸碰左腿膝關節,也可以用左手觸碰右腳,右手觸碰左腳,每次堅持3-5分鐘。長期做就會讓自己擁有優美的體型。以上練習要量力而行、循序漸進、安全第一。最后,牛主任鼓勵大家說:生命在于運動,健康在于“折騰”。每天在家堅持“折騰”,堅持上述“燃燒”脂肪的運動,可“爆燃”我們的健康和快樂。
紅巖魏素麗/文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