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鳳燕 馮華



【摘 要】 對企業創新績效的激勵已經成為我國進行所得稅政策改革的主要目的之一。通過對已有文獻的分析,借助SCP模型從理論上厘清創新投入在稅收政策和創新績效之間的中介效應,并建立古諾模型來闡釋所得稅政策對企業創新績效的作用機理。研究表明:較低的所得稅稅率使企業創新活動的邊際成本下降,針對高新技術企業的優惠稅率使得企業可以用較少的創新資本投入獲得較高的產出,研發投入稅前加計扣除政策使得均衡條件下的創新資本投入增加,這些所得稅政策均提升了企業的創新績效。
【關鍵詞】 所得稅政策; 創新績效; 創新投入
【中圖分類號】 F27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5937(2020)06-0107-05
一、引言
企業創新績效是指企業通過設計和實施一系列研發項目而取得經濟、科技、社會等方面的效益和產出,是衡量企業創新能力的重要標志,也是促進一國經濟增長的重要決定因素。以往的實踐表明,適當的稅收改革可以在相對較短的時間內刺激企業創新和發展[ 1 ],從而促進經濟增長。但由于知識的外部性,個人從事創新活動的社會效益通常遠低于群體創新活動所帶來的社會回報,因此,世界上大多數國家都重視對企業創新活動的激勵,并且制定了針對企業從事創新活動的稅收激勵措施,如提高研發活動的稅前扣除額、對研發支出稅前抵免等。根據OECD的統計,截至2011年,經合組織34個成員國中有27個擴大了針對企業研發活動的稅收優惠,各國政府通過稅收間接手段刺激經濟增長呈現不斷增加的趨勢,并逐步減少了財政補貼等直接支持手段,這從一定程度上證明稅收優惠政策比直接向企業提供財政補貼能取得更好的激勵效果[ 2 ]。從我國的現實情況看,政府近年來不斷增加減稅降費的力度,并出臺了多項針對企業創新活動的所得稅激勵政策,例如:2008年實施的《企業所得稅法》規定,對高新技術企業按15%的稅率征收企業所得稅;2015年出臺政策,對企業未形成無形資產部分的研發投入,按照實際發生額的50%在稅前加計扣除;2018年出臺文件延長了高新技術企業和科技型中小企業虧損結轉彌補年限;2019年5月,對符合條件的集成電路設計企業和軟件企業,自獲利年度起前兩年免征企業所得稅,第3—5年按照法定稅率減半征收企業所得稅。由此可見,對企業創新活動的激勵已經成為我國進行所得稅政策改革的主要目的之一[ 3 ]。這些所得稅激勵政策是否有效促進了企業的創新績效,所得稅政策如何影響企業的創新績效,都是亟待解決的問題。
從博弈論的視角來看,所得稅政策對企業創新績效的影響是一個長期的、涉及政府和企業的多階段重復博弈。已有文獻大多基于實證數據闡釋所得稅政策對企業創新績效的影響,較少從博弈論的視角進行分析,因此,本文可能的貢獻表現在:將創新驅動理論、信號傳遞理論和內生增長理論相結合,試圖從理論上厘清創新投入作為中介變量在稅收政策和創新績效之間所發揮的中介效應;借鑒 Jonas H?ckner[ 4 ],George Symeonidis[ 5 ],趙凱和王鴻源[ 6 ]等的模型,并加入稅收政策參數,通過古諾雙寡頭博弈模型來闡釋所得稅政策對企業創新績效的作用機理。
本文的結構如下:第二部分是文獻回顧,第三部分基于SCP模型分析創新投入在稅收政策和創新績效之間發揮的中介效應,第四部分是所得稅政策對企業創新績效影響的博弈分析,第五部分是結論及建議。
二、文獻回顧
(一)稅收政策對企業創新績效具有正向激勵作用
對于稅收政策如何影響企業創新績效,國內外學者尚未形成共識,大部分學者認為,有效的稅收政策能夠激勵企業進行創新活動,提升企業創新績效。這種激勵作用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
一是稅收政策對企業的創新投入具有風險補償效應,即稅收政策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企業創新活動帶來的風險,對企業的創新投入具有補償作用。Czarnitzki[ 7 ]認為稅收抵扣可以促進企業研發投入,減少企業創新投入風險,提升企業創新績效。Hewitt-dundas & Roper(2010)認為稅收政策對企業創新績效的作用主要體現在創新成本和創新風險的降低。李麗青(2007)的研究表明稅收優惠減輕了企業研發投入資本的使用成本,降低了企業研發投資風險,對促進企業創新績效的效果顯著。邵學峰和王爽(2012)指出,鼓勵企業科技創新的稅收政策在一定程度上能夠降低企業創新風險,促進企業生產要素資源配置。
二是稅收政策對企業的創新活動具有激勵和引導作用。江靜(2011)研究發現稅收優惠政策對港澳臺投資企業的創新活動增加有著較強的促進作用,進而形成了政策性引導。美國學者Hall(2000)研究表明稅收政策對企業創新產出具有顯著促進和引導作用,但地域性差異明顯。Bloom(2003)指出稅收政策能夠有效促進企業研發投入,引導企業進行創新活動,并且長期投入效果更為顯著。彭紀生等(2008)也證實了稅收激勵措施能夠顯著促進企業技術創新績效的提高。李嘉明和喬天寶(2010)以高新技術企業為例,研究認為所得稅優惠對創新績效有顯著影響。潘孝珍[ 8 ]以我國滬深A股上市公司數據為樣本,采用傾向得分匹配法,結果證實所得稅率優惠能夠促進高新技術企業增加研發投入,對激勵企業科技創新具有正向影響。賈佳[ 9 ]基于2008—2015年我國工業企業的時間序列數據,采用財政政策投入指標和自主創新產出指標,實證研究了財政支持、稅收優惠對企業技術創新績效的影響,提出推進科技型企業稅收優惠體系建設、優化財政和稅收支持等政策建議。
(二)稅收政策對企業創新績效的影響不顯著
有少量研究認為稅收政策對企業創新績效的影響并不顯著,這些研究主要集中于企業異質性的視角。Bloom
et al.(2002)認為政府稅收優惠強度越大,中小型企業越有可能發生道德風險以及逆向選擇等問題,Rodrik (2004)的觀點與此一致。孔淑紅(2010)研究認為稅收優惠對東西部地區企業的創新產出并沒有顯著影響。張俊瑞等[ 10 ]認為所得稅優惠對高新技術企業創新績效的影響并不顯著。郭捷和齊央宗(2017)以民族地區企業為樣本進行了研究,認為稅收政策對技術創新績效的影響并不顯著。
2.高新技術企業優惠稅率對創新績效的影響
許多學者認為優惠稅率能夠顯著提高企業的創新績效,特別是企業自籌的創新投入對創新績效具有更顯著的正面效應[ 13 ],但也有部分企業利用這項政策來規避稅收[ 11 ]。借助上述均衡條件,本文進一步分析所得稅優惠稅率對企業創新績效的影響。
假設政府對高新技術企業的優惠稅率在基礎稅率t0的基礎上減少t1,則此時的稅率變為(1-t0-t1)。根據信號傳遞理論,企業對稅率降低的預期會刺激其自身從事創新活動的動機。假設企業i可以將這部分節省的資本全部作為下一輪創新活動的資本投入,則企業的創新資本投入會相應增加t1W*(利用上一輪的均衡條件,W*為常數),即創新投入資本變為(k+t1W*),而企業的創新績效可以理解為企業從事創新活動所帶來的額外收益或產出。因此,創新績效可以看作投入資本的函數,本文用?茲(k+t1W*)表示創新活動所帶來的收益,?茲為常數且滿足0<?茲<1,為了保證模型存在內解,假設0<?茲<7/9,則此時企業的稅后利潤可以寫為:
同理,對q求導數,可得均衡條件下的產量:
由于分母足夠小,可知當所得稅稅率下降時,在想要獲得同等產量的條件下,企業可以投入越少的資本。這意味著,在政府對高新技術企業施行所得稅優惠稅率的情況下,企業可以用較少的資本投入獲得較高的產出,證明企業的創新績效得到了提升,實現了以創新價值提升為目標的戰略發展。這一結論與李華和宋常[ 14 ]、陳良華和王怡[ 15 ]的結論一致,即企業所得稅稅率優惠政策對促進高新技術企業的技術創新績效具有重要的激勵作用。
3.稅前加計扣除政策對企業創新績效的影響
假設政府對企業的研發投入采取稅前加計扣除政策,為了便于進行分析和對比,假設稅前加計扣除比例為50%,則該政策實施之后,企業的稅后利潤變為:
政策實施之后,均衡條件下的產量與實施政策之前相同,此時企業的應納稅所得額變為(Wi-ki/2),且明顯小于政策實施之前的應納稅所得額Wi,說明政策實施之后,企業的應納稅所得額降低,企業稅收負擔減輕。
將式(13)代入式(12),對ki求導數,可得新的均衡條件下的資本投入:
將式(14)的結果與式(6)相比,明顯可得ki**>ki*,可知當政府采取研發投入稅前加計扣除政策以后,均衡條件下企業的創新資本投入增加,企業在所得稅政策驅動下將更多的資金投入到創新活動中,即稅前加計扣除政策激勵了企業的創新活動,這與陳海聲(2016)、李剛(2018)、王雅楠(2018)等的研究結論一致。稅前加計扣除政策對企業的創新活動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由于創新投入在所得稅政策和創新績效之間具有中介效應[ 11 ],該政策的實施在一定程度上也提高了企業的創新績效。
五、結論及建議
本文通過對已有文獻的分析,借助SCP模型從理論上厘清創新投入在稅收政策和創新績效之間的中介效應,并建立完全信息動態博弈模型來闡釋所得稅政策對企業創新績效的作用機理。主要結論如下:一是較低的所得稅稅率降低了企業創新活動的邊際成本;二是針對高新技術企業的優惠稅率使得企業可以用較少的創新資本投入獲得較高的產出;三是研發投入稅前加計扣除政策使得均衡條件下的創新資本投入增加,這些所得稅政策均提升了企業的創新績效。
基于上述分析,本文提出以下建議:一是政府層面,財政、稅務等機構要充分發揮減稅降費政策的引導效應,針對科技型企業出臺更多的所得稅優惠措施,進一步降低中小型高新技術企業的稅收負擔,使企業有更多的資金投入研發領域,激發企業創新活力,提升企業創新績效,使結構性減稅力度和效應進一步顯現;建立健全稅收政策評估機制,將所得稅優惠政策實施績效納入評估體系,面向社會定期發布政策實施效應的相關信息;廣泛開展稅收政策調研,收集企業層面的稅收政策建議,不斷強化稅收政策對企業的引導和激勵作用[ 16 ]。二是企業層面,充分利用當前的減稅降費激勵政策,合理開展納稅籌劃,降低自身稅收負擔,在經營過程中不斷增加自身的研發投入,提升創新績效,增強自身的行業競爭力,吸引社會資本流入,并積極投資其他創新型企業,促進企業在創新領域的可持續發展。
【主要參考文獻】
[1] AGHION P,AKCIGIT U,FERNANDEZVILLAVERDE J.Optimal capital versus labor taxation with innovation-led growth[J/OL].Pier Working Paper Archive,2013.
[2] ANTOINE DECHEZLEPRETRE,ELIAS EINIO,RALF MARTIN,et al.Do tax incentives for research increase firm innovation?An RD design for R&D[J/OL].NBER Working Paper No. 22405,Issued in July 2016.
[3] 馮海波,劉勝.所得課稅、風險分擔異質性與創新[J]. 中國工業經濟,2017(8):138-155.
[4] JONAS HACKNER. A note on price and quantity competition in differentiated oligopolies[J].Journal of Economic Theory,2000,93(2):233-239.
[5] SYMEONIDIS G.Comparing cournot and bertrand equilibria in a differentiated duopoly with product R&D[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2003,21(1):39-55.
[6] 趙凱,王鴻源.政府R&D補貼政策與企業創新決策間雙向動態耦合與非線性關系[J].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2018,37(5):43-56.
[7] CZARNITZKE D, EBERSBERGER B, FIER A.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D collaboration,subsidies and R&D performance:empirical evidence from Finland and Germany[J].Journal of Applied Econometrics,2007,22(7):1347-1366.
[8] 潘孝珍.高新技術企業所得稅名義稅率優惠的科技創新激勵效應[J].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學報,2017(6):104-112, 161.
[9] 賈佳.財政支持、稅收優惠對工業企業技術創新績效的影響和優化路徑[J].工業技術經濟,2017,36(11):133- 138.
[10] 張俊瑞,陳怡欣,汪方軍.所得稅優惠政策對企業創新效率影響評價研究[J].科研管理,2016,37(3):93- 100.
[11] 李維安,李浩波,李慧聰.創新激勵還是稅盾?——高新技術企業稅收優惠研究[J].科研管理,2016,37(11):61-70.
[12] 丘東,王維才,謝宗曉.R&D投入對地區創新績效的影響:企業R&D投入的中介效應[J].科技進步與對策,2016,33(8):41-48.
[13] 鄒洋,葉金珍,李博文.政府研發補貼對企業創新產出的影響:基于中介效應模型的實證分析[J].山西財經大學學報,2019(1):17-26.
[14] 李華,宋常.企業所得稅率優惠對技術創新投入影響的實證分析:基于普通機械制造業上市公司的數據[J].稅務研究,2013(4):56-58.
[15] 陳良華,王怡.高科技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對創新投入和產出的影響[J].會計之友,2018(4):71-75.
[16] 馮華.制度因素與中國企業對外直接投資研究[D].山東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