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工問題:
我和先生已經結婚兩年多了,感情非常好。可是婆婆卻總是對我挑三揀四,弄得我先生夾在中間左右為難。其實,婆婆從一開始就不滿意我這個兒媳婦,覺得我不夠賢惠,不能很好地照顧老公。因為公公不在了,所以結婚后婆婆和我們住在一起。我白天上班,家里的事情都是婆婆操持。但只要我一下班回家,她就擺出一副干不動的樣子,什么事情都讓我做。有時候,我讓老公過來幫忙,她就不高興了,找各種理由將我老公支開,我心里真的很不舒服,有好幾次忍不住和婆婆爭吵起來了。我該怎樣做才能和婆婆處好關系呢?
專家建議:
婆媳關系可以說是中國家庭的一個傳統難題,困擾著許多家庭。如何才能處理好婆媳關系呢?可以參考以下幾個建議:
1.以晚輩的姿態出現,尊重和關心婆婆
一般來說,婆婆都喜歡乖巧、懂事的兒媳婦。無論是同住一個屋檐下,還是分居兩地,都要讓婆婆感覺你是關心和尊重她的。即使你是真的從心里把她當做自己的母親,但也不能像在自己母親面前那樣肆無忌憚,禮節上的尊重是做到讓婆婆滿意的關鍵所在。
奧地利心理學家A·阿德勒認為,人的總目標是追求“優越性”,是要擺脫自卑感以求得到優越感。對于婆婆來說,他的兒子選擇愛你,就已經失去了一定的優越感。所以,你需要“低姿態”和婆婆相處,不要讓她失去優越感,要讓她有種被人尊敬的感覺。
比如:每逢節日可參考老公的建議或婆婆平時比較喜歡的風格,準備個小禮物;和婆婆一起吃飯的時候,盡量照顧老年人的口味;由于年齡、教育背景、性情和習慣上的不同,在生活上盡量遷就她;如果雙方有很大不同,不妨提前把問題提出來商定一個方案,避免因為分歧產生矛盾。
除了物質上的孝敬之外,還應該注意和婆婆做好感情交流,消除心理上的隔閡。因此,做媳婦的平日里要經常向婆婆問寒問暖,每逢老人身體不適,更需要悉心照顧。
2.情緒需要出口,但也要避免爭吵
再好的關系,爭吵過后總是要留下裂痕的,何況是脆弱的婆媳關系?當一方情緒反應激烈時,另一方應克制自己的情緒,保持冷靜,或找機會回避。但這不意味著一味忍讓。
著名心理學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說:“未被表達的情緒,永遠都不會消失。”情緒需要發泄的出口,所以在對方冷靜下來之后,要將之前的問題進行充分的討論,但態度一定要溫和、冷靜。其實,討論的過程本身也是一種情感的宣泄,同時還交換了意見,一箭雙雕。
3.母愛不能被藐視,不要在婆婆面前使喚老公
如果婆婆看到你不停地使喚老公做這做那,她可能會因為心疼兒子而遷怒于你,就像你的媽媽如果看到只有你一個人在家里忙活會心疼一樣。所以,盡量在婆婆面前做一個賢惠的媳婦吧,等到和你老公獨處時,再讓他“加倍補償”。
4.多和丈夫交流
在與婆婆相處過程中,受了委屈,要不要對老公說、怎樣說,這是個學問。如果有人能夠讓你傾訴,并為你出謀劃策的話,可以不向老公抱怨。但一定要讓他知道你和婆婆之間發生了什么事情。如果沒有,老公作為你在家庭中最親密的人,當然是傾訴的最佳對象。將事情的來龍去脈告訴老公,說說自己的委屈。但請注意,在抱怨的時候,千萬不要用一些貶低或侮辱性的詞來評價婆婆,畢竟那是他的親生母親,即使是婆婆的錯,他在心理上也是不能接受你的貶低或侮辱的。
首都職工心理發展促進示范中心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