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軍
光緒七年(1881)12月,張之洞由內閣學士出任山西巡撫。上任伊始,他發現山西吸食鴉片成風,“(農村)十人而六,城市十人而九,吏、役、兵三種,幾乎十人而十”。吸食者形銷骨立,臥床吞吐,“堂堂晉陽,一派陰慘敗落氣象,有如鬼國”。張之洞歷來痛恨鴉片,書生封疆,巡撫三晉,是否禁煙,成為張之洞政治品格的試金石。
然而,當時鴉片已經發展成涵蓋種植、加工、運輸、吸食、財稅等各個環節的黑金產業鏈,涉及極其復雜的官、商、民、兵、洋利益關系。
張之洞儒生出身,但并不迂腐,即使已決心禁煙,他也沒有魯莽,而是先調研山西鴉片產業狀況,如各地種植面積、罌粟生長周期、販運渠道、禁種時機、替代種植等,形成有針對性的工作方案。經上報朝廷同意,獲得慈禧和其他軍機大臣的支持之后,再開始部署。光緒八年(1882)10月,張之洞上任十個月后,正式打響禁煙攻堅戰。
張之洞選擇此時部署,目的就在于罌粟尚未下種,宣布禁種便于改種其他作物。同時宣傳替代種植,鼓勵廣泛種植糧食和各類經濟作物,甚至對貧困農戶免費發放糧、菜等種子。不遵禁令偷種罌粟的,一經查出立即枷號示眾。罌粟出苗后鏟除,土地劃歸當地村社3年,用于公益建設。

禁種的主體責任在于府、州、縣,狠抓播種、出苗、鏟除、追責四個環節,播種之前廣為宣傳,出苗時期嚴密巡查,查出之后一律鏟除,追究責任嚴肅處理。監督責任在于布政司、按察司等部門,“隨時秘訪巡視”,以親自勘查為準,不靠書面報告材料。
他還廣泛發動百姓,充分發揮鄉保、紳士作用,形成強大的社會輿論。對貢獻突出的鄉紳,賜功牌匾額光耀門庭,賞酒醴花紅大加表彰,凝聚民間禁煙的強大力量。
不僅在農村,張之洞也在城市開展禁煙,“將省城所有煙館,一律驅逐,不準容留一家”,一旦發現立即追究責任。全省大小官員,要求一律戒絕鴉片,不得吸食;士兵、學子一律不得招錄吸食鴉片者,發現吸食成癮者立即清除。同時健全配套措施,設立戒煙局為煙民提供戒煙藥物。
經過強力整治,張之洞上奏朝廷,歷來產煙重地的交州、代州,做到“一律凈絕”,全省總量“實已禁除十分之八”。根據官員禁煙攻堅戰中的表現,張之洞上奏朝廷給予從提拔到免職的獎懲,激濁揚清。
張之洞預計,如果維持這種態勢,“三年以后,可期此害永除”。雖然隨著張之洞調任兩廣總督,山西鴉片種植再度興起,然而張之洞在山西禁煙中交出了一份亮麗的答卷,歷練了解決復雜問題的能力,從而走向了更為寬廣的改革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