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尚健康君
私密處的“小V”地帶是每個女性最隱秘卻又最操心的身體部位,它哪怕有一丁點的不舒服,都會給女性朋友們造成極大困擾,畢竟這不僅關乎健康,也關乎“性福”。
調研數據顯示,有75%的女性受到過瘙癢、異味等問題的困擾,“小V”處的問題這么多,日常護理應該如何做?專家說,“治不如防”,任何對“小V”不利的因素,我們都應該把它扼殺在搖籃里。
外陰瘙癢刮“蠡溝”
蠡溝穴,屬足厥陰肝經的穴,止癢效果佳,可以用刮痧板在小腿穴位處進行刮拭,每次兩分鐘,稍出痧即可。
“委中”拔罐清濕熱
如果發覺自己舌苔厚膩,可以在胭窩中點拔罐,能很好地清熱利濕,有效緩解婦科小炎癥。
“曲池穴”按壓祛濕
濕熱也是女士們私密處健康的一大死敵。可以將你的肘部彎曲呈直角,直到肘橫紋外側的盡頭處就是穴位所在。用拇指指腹按壓,每次連續3分鐘,能有效地改善濕熱體質,遠離陰道炎癥的糾纏。
保養帶脈要記牢
帶脈橫行于腰腹之間,是統束全身直行的經脈,樣子就像束帶,所以被叫做帶脈。醫圣張仲景認為,帶脈是治療婦科病的“萬能穴”。現代醫學也證實,和帶脈息息相關的白帶不正常、月經不調的這些煩惱,都可以通過養護帶脈來得以改善。
推帶脈:站立,以肚臍為中點向左右兩側推撫數次,再在后腰部用手掌來回推撫,推時用力適度,以感覺舒適為宜。
敲帶脈:敲帶脈時可以躺在床上,用雙手輕捶自己的左右腰部,50~100下,但切記經期不宜。
白果、黃柏、馬齒莧
中醫認為,白果有收澀作用,適合白帶清稀量多的人。中醫認為黃柏有清熱解毒、清熱燥濕的功效。取黃柏15克煮水喝,對于改善白帶增多、色黃、異味等都有一定的幫助。馬齒莧是一種可以清熱利濕、消腫解毒的植物,可以做中藥,也被當做野菜食用。用30克的馬齒莧加100克粳米煮粥喝,可改善濕熱帶下,預防陰道炎癥。
要想擁有健康的“小V”,還需要保持飲食清淡,遠離辣椒、酒精等刺激性食物。有婦科炎癥的女士更是要忌口,尤其不宜食用羊肉、蝦、蟹、鰻魚、咸魚、黑魚等發物。
B族維生素
維生素B族有一大幫兄弟,在飲食越來越精細的今天,人體皮膚和黏膜出現問題,常常是由于缺少維生素B族造成的。
維生素B族能增強人體免疫力,保護皮膚、泌尿、生殖系統免受感染。日常生活中,女士們一定要少偷懶,盡量繞過深度加工食物,減少食物儲存及烹飪時間。多吃全谷類、香菇、肝、牛奶、堅果類、乳酪等富含維生素B族的食物。
鋅元素
鋅是目前被認為與免疫系統關系最密切的微量元素,對免疫系統具有營養和調節的作用。在多種疾病康復過程中,鋅能夠提高免疫功能,例如補鋅能夠縮短感冒的病程并減輕癥狀,還可以縮短腹瀉、陰道炎、肺炎的病程。
鋅元素主要存在于海產品、動物內臟中,富含鋅的食物有生蠔、山核桃、扇貝、口蘑、香菇、羊肉和蝦等。
番茄紅素
一項調查發現,連續兩周攝取番茄汁后,體內番茄紅素會明顯升高,同時T淋巴細胞的免疫功能也得到了增強。生吃西紅柿可以得到更好的維生素,而想要攝入更多的番茄紅素,則需要把番茄做熟了吃。
特殊日子用艾灸
陰道炎之所以屬于高發問題,與私處溫暖潮濕的環境有密切關系,濕濕暖暖的非常適合細菌繁殖生長。
中醫擅長通過艾灸來治療和預防陰道炎,原理就在于借助灸火的熱力和藥物作用,通過經絡的傳導,達到溫通經脈、調和氣血、扶正祛邪的目的。
艾灸治療霉菌性陰道炎可取關元、子宮、三陰交等穴位,每天每處穴位灸1次,每次30分鐘。
專家特別提醒,平時一定要注重生活細節,“小V”地帶才能健康不生病。
1.注意個人衛生,每天用清水清洗。
2.內褲每天更換,最好消毒或太陽下暴曬。
3.養成多喝水、不憋尿的習慣。
4.每天確保睡眠充足、心情愉快。
5.避免長時間久坐,經期避免游泳。
(曉梁摘自《彭城晚報·健康周末》
2018年10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