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猛

會展產業園是近年來行業發展的新趨勢,但是由于缺乏可供借鑒的成功案例,會展產業園的建設尚處于摸著石頭過河的階段。記者日前采訪了孫建晉,圍繞產業園及西安會展業發展的問題,請他闡述了自己的理解。
據孫建晉介紹,會展孵化園區創立的初衷是為了聚集陜西省內外優勢會展企業,構建策展組展、搭建服務、配套資源等會展全產業鏈,引導西安市原有會展格局從“散、低、舊”向“聚、強、新”的升級調整,并形成綜合服務體系完備、會展產業鏈各類企業互動發展的市場孵化體系,活躍西安市會展業創新創業氛圍,形成合作共贏、協同創新、共建生態的新態勢。由于浐灞生態區地處當前“大西安”建設的國際文化交流軸核心區和東部新中心,浐灞會展業在西安乃至西部會展業的發展中意義重大。
目前,作為西北區域首家投入運營的專業性會議會展產業園區,絲路會展產業孵化園已成功引進國際性、全國性和陜西省內外知名企業約80 家入駐,運營面積約3萬平方米,涵蓋會展企業辦公區、創新項目展示區、配套服務區等功能。為更好地為會展企業做好孵化和加速服務,孵化園聯合園內企業共同成立了西安市綠色會展行業協會,并引進了陜西省工藝美術協會、陜西省動漫行業協會。此外,園區運營機構還發起與社會資本成立會展產業基金,上線了絲路會展大數據平臺。園區在與斯諾克公開賽、絲博會等知名展會合作的同時,積極開發絲路郵品展、工藝美術展、電競動漫展、一帶一路汽摩行等自主IP項目,進一步推動西安會展產業聚集和加速發展。
孫建晉認為,西安會展業的優勢和不足都很明顯,優勢包括:“一帶一路”建設和西安“中心城市”定位帶來的發展機遇;陜西省“三個經濟”發展,擴大了陜西會展業的內涵和外延,增強了發展動能;西安浐灞區會展產業的打造,超大規模國際會議中心和國際會展中心的硬件投入,改善了會展業發展環境。劣勢則包括:會展資源分散、管理標準低、模式和理念老舊等。但他同時也談到,人才儲備是西安會展業發展的強項,西安是國內著名的高校集中城市,有六十多所大學,120多萬在校大學生,每年近30萬畢業生留在西安,這是現代西安發展最大的財富之一。
孫建晉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發展會展業:一是樹立產城融合發展理念,打造會展功能集聚區。二是優化產業空間布局,構建全域發展格局。打造產業融合發展的支撐體系,形成“分布合理、配套完善、優勢互補、集群發展”的會展產業新格局。三是提升歐亞經濟論壇品牌效應,加快歐亞經濟綜合園區建設。四是利用自貿區政策優勢,構建開放型會展體系。利用自貿區貿易投資自由化和便利化政策,創建外貿商品展示和國際文化交流示范區,創建自貿區會展服務流程和標準,建立展商“綠色通道”,提高展品出入境通關效率,做好展品展后處置工作。五是加快配套設施建設,完善會展服務體系。六是依托優勢資源,打造會展品牌。逐步建立以國家級國際性會展品牌項目為龍頭、以產業會展品牌項目為主體、地方性會展品牌項目為基礎的西安會展品牌體系。七是加強市場培育,改善營商環境。八是倡導綠色會展理念,打造智慧會展城市。九是加強整體營銷推廣,提升西安市和浐灞生態區會展知名度。

“新的城市發展格局,為西安市和浐灞生態區會展業發展賦予了新使命,提供了新機遇。”孫建晉提出,西安可以依托獨特的產業優勢和區位優勢,以會展城市服務功能建設為重點,構建“會議+展覽+節慶”的大會展格局,推動“會展+”融合發展,全力打造絲綢之路經濟帶沿線具有國際化影響力的特色會展功能集聚區、會展服務品牌和品牌會展活動。
2017年開始,西安市浐灞生態區投資建設“三中心”項目:西安國際會展中心、西安國際會議中心、奧林匹克中心。這三大中心全部建成后將是西北地區最大的現代化會展綜合體。絲路會展產業孵化園在“三中心”之前投入運營使用,前期實現承接會展資源向浐灞生態區轉移匯集,加速集聚資源會展產業要素,起到籌備和奠基的作用,在中期協助會議中心和會展中心,提供從策展、執行、配套等整個會展產業鏈服務資源的補強功能,在后期持續關注會展產業的創新孵化并為中小會展企業培育打造平臺。
為了助力新展館運營和西安會展業的發展壯大,產業孵化園做了大量工作,包括:一是聯合國內會展專家顧問,從區域會展企業發展需求角度出發,向主管部門上報促進會展產業發展政策的建議及細則;二是以產業孵化園為牽頭單位,外出學習參訪,對接國內外會展產業動態信息,引進知名會展項目;三是成立西安市綠色會展行業協會,加強政企、企企之間的溝通合作;四是產業孵化園采用免費提供辦公場地、項目分級獎補等形式,為快速發展和創新發展的會展公司降低成本并提高市場競爭力;五是成立會展產業基金、上線會展大數據平臺,為園內企業加速發展提供新工具;六是聘請專家智庫,開設《絲路會展大講堂》,同時與市場資本機構合作,發起《絲路會展項目路演大賽》,一對一導師輔導企業運營,并通過媒體擴大參賽項目的社會影響力;七是與院校合作,進行會展行業實踐培訓和校園定向招聘,穩定保障西安會展人才梯隊建設。
“產業孵化園通過以上舉措,不斷提升西安會展會務服務標準以及浐灞生態區的新場館運營水平,從而共同推動西安會展業向國際化、品牌化、市場化、專業化、信息化、規模化、標準化的方向發展。”孫建晉說。
內部推動和借助外力,是城市會展業發展的兩個輪子。孫建晉告訴記者,西安在內部發力方面主要是政府政策扶持,堅持“政府引導、市場主導”原則,完善政策體系,建立機制。政府主辦的會展項目逐步實現市場化轉型,逐步探討政府退出機制,厘清政府和市場的關系,通過PPP投資合作、購買服務、委托承辦、代理招商等方式,逐步實現政府會展活動的市場化運作;發揮市場在會展業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鼓勵會展企業根據市場導向,策劃開發市場前景好、具有產業風向標作用的會展活動;逐步建立政府、企業、社會多元投入機制,鼓勵社會資本進入會展業。
加強會展規范、管理制度建設。出臺會展業管理、促進辦法,加快會展業立法,營造依法行政、依法促進、法制管理的市場環境;構建行業信用監管機制,加強知識產權保護體系建設,建立會展信息發布平臺和信用檔案,實現會展場館、辦會辦展機構和參展商信息公開透明,打擊仿冒剽竊市場行為,規范市場經營秩序。
加大扶持力度,落實會展業稅收優惠政策,從而最大程度調動會展企業的積極性,營造競爭有序、充滿活力、不斷發展的營商環境和會展市場體系。對外合力聚焦,對內錯位發展,聚焦大西安“364”產業體系,打造主導產業會展品牌。以西安市高新技術產業、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3個萬億級優勢產業和重點培育的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醫藥、新材料、高端裝備制造、航空航天、節能與新能源汽車6個千億級戰略性新興產業為主攻方向,精準對接主導產業,開發培育具有行業引領性產業會展,力爭每個重點產業都有一個品牌展會。扶持龍頭企業,培育壯大品牌會展主體,鼓勵加入國際展覽業協會等知名行業組織,提升展覽場館和會展企業的運營能力,促進完善功能,創新良好生態,構建會展全產業鏈。同時,創新會展形式,打造全新國際展會品牌,對專業性極強的展會,鼓勵由行業領軍企業搭臺舉辦,充分發揮其在上下游產業鏈中以及同業中的影響力,擴大會展的品牌效應。
引入外部資源方面,堅持“走出去”和“引進來”戰略,在“一帶一路”倡議、“金磚共識”的國際化進程中尋找良機。加強與UFI、ICCA等國際、國內知名會展行業機構、協會、商會、學會的長期交流與戰略合作,吸引國內外知名會展企業來西安設立區域總部,擴大對外合作,承接和引進國內外知名品牌會展。建立國際會議引進申辦聯動機制、舉辦競標機制,著力引進一批高端國際會議在西安舉辦;加強與國際知名展覽機構、企業的聯系對接,引進國際知名品牌展覽項目。探索與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上海工博會、亞洲博鰲論壇等大型國家級會展活動合作,承接其溢出衍生效應,爭取讓西安成為其區域性活動或項下活動分會場。把握“歐亞論壇”“絲綢之路博覽會”和2021年“全運會”,充分放大明星項目的帶動效應和溢出效應,為優質資源進入西安市場提供多模式、多平臺所帶來的良好契機,積極搭建企業交流平臺,拓展企業與跨國公司經貿交流合作的渠道。吸引國際一流會展集團參與展館經營,支持會展企業與國際知名會展企業合資、合作,培育本地品牌會展向國際化發展,進而提升西安會展企業的整體運營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