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紅梅
幼兒喜歡親近自然、探索自然。幼兒園種植活動符合幼兒好奇、好動、愛自然的性格特點,能培養幼兒多方面能力,并積累植物相關的知識和經驗,感受勞動的美好。幼兒對動植物的了解多來自書本、網絡等媒體。由此可見,幼兒園種植活動具有較高的教育價值。
幼兒園種植活動不是為了讓幼兒獲得有關種植的專業知識,而是以促進幼兒發展為目的,例如引導幼兒持續、深入地觀察某一種植物,幫助他們學習如何用科學方法了解周圍事物,培養科學素養。
此外,幼兒園種植活動不是簡單地種植,而是要體現有價值的教育意義。種植的意義不是為了種植成功,不需要幼兒嚴格按照種植規范操作。幼兒可以種植失敗,失敗的種植經歷可以幫助幼兒學會正確的種植方法,更好地了解植物的生長規律。例如,幼兒在照料植物時不小心折斷了植物,教師可以借此機會引導幼兒仔細觀察植物被折斷后的變化,了解植物各部位的功能。
幼兒園種植活動涉及最多的是科學。比如在種植活動中,幼兒對所種植物的生長情況的持續觀察與探索,可以幫助幼兒掌握一定的科學探究技能和方法。比如對植物的各方面進行提問、討論、總結,形成自己的觀點。此外,在種植活動中幼兒要運用點數、測量、排序、分類等數學技能。再如通過種植活動,幼兒能了解植物的特征、與環境之間的關系以及植物的生長因素等,學會熱愛大自然,敬畏生命。
種植活動中,通過教師對植物各個部位以及植物特性的介紹,幼兒可以初步了解相關的生物常識,打開探索自然的大門。同時,幼兒通過親自種植、勞動參與及觀察,更熟悉植物的外觀特征和生長特性,在種植活動中豐富了自然知識。
在種植活動中,幼兒要表達自己看到的、探索到的。種植過程激發了幼兒的表達欲望,豐富幼兒的詞匯。在種植活動中,幼兒們之間會問一些問題,比如植物生長中一些現象產生的原因等。教師要鼓勵幼兒多發言、多回答,讓幼兒說出已經掌握的植物各個部位的名稱,也可以通過畫畫、文字或表演等方式表達觀察結果。
在種植活動中,幼兒遇到問題后要學會如何解決問題,比如向大人尋求幫助、查繪本百科全書、請教相關人員,等等。
種植活動是一種社會性活動,幼兒需要與教師、同伴搭配合作,有時為了探究植物生長規律,需要一同實驗、探討。另外,在管理和照料植物的過程中培養了幼兒的責任感。
幼兒園種植活動的開展還可以有效提升幼兒的環保意識。種植活動中,教師要引導幼兒主動觀察、觸摸、感知土地,同時講授土壤的作用、特點,告訴幼兒土壤為植物生長提供養分,還是許多小動物賴以生存的家園,培養幼兒對大自然的敬畏。
另外,幼兒在參與種植植物時,教師要為其講授植物的生長、變化過程、生長中的需求等,激發幼兒的愛心和耐心。開展種植活動的過程中,教師可以應用多種方式和形式,激發幼兒對大自然的愛,對生命的敬畏,讓幼兒從小樹立起良好的環保意識。
幼兒園種植活動的有效開展,對幼兒的身心全面和諧發展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在種植活動中,教師要引導幼兒體驗勞動,親近、感受自然,促進幼兒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