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宇
教學目標:
1、把握詩歌的感情基調,能夠有感情的朗讀詩歌。
2、能深入理解詩句含義,體會詩歌的藝術境界。
3、理解戰爭給人民帶來的災難和不幸,加強對和平生活的熱愛。體會邊塞詩的風格,培養學生對祖國文學的熱愛之情。
教學重點、難點
能深入理解是詩句含義,體會詩歌的藝術境界。
一、談話導入,溫故知新
唐玄宗開元十五年,公元727年,一位年輕的詩人來到邊塞,看到了獨特的風光,見證了邊塞的金戈鐵馬,于是,他揮筆寫下被歷代詩評家視為唐人七絕的壓卷之作《出塞》,這位詩人就是27歲的王昌齡。誰來讀一下他的簡介(PPT)這節課,我們一起學習這首詩歌(板書課題:出塞,齊讀課題。)
二、讀通詩歌,理解詩意
1、請大家打開課本,自由朗讀《出塞》這首詩。注意,仔仔細細地讀上四遍。讀前兩遍的時候注意詞當中的生字和多音字,爭取把它讀得字正腔圓。讀后兩遍的時候,爭取把詩歌讀通順。
好,誰來讀一讀這首詩。請你,其他同學注意聽,這首詞當中的兩個個生字和三個多音字,聽他有沒有念錯。
讀的字正腔圓,請坐。正音“秦” “征”“還”“教”
我們一起來讀。(生齊讀)
2、讀古詩不但要讀正確,讀出節奏,而且要盡可能地讀出詩的味道來。誰再來讀一讀,(指名讀,師評價)
我們一起來讀,讀出詩的味道。(生齊讀)
3、同學們,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請閉上眼睛,隨著老師的朗讀,你的眼前仿佛出現了哪些畫面?(配樂《涼州曲》朗讀)
在你的印象中邊關是怎樣的?(荒涼,冷清,孤獨,寂寞)
4、夜深了,一輪明月照耀著清冷荒涼的的邊關,提起這明月, 我們就會想起在中國的古典詩歌中描寫明月的詩句,請看:
大詩人李白這樣寫明月—— ? ? 大詩人杜甫這樣寫明月——
詩人白居易這樣寫明月—— ? ? ?大政治家王安石這樣寫明月——
大家一定能夠發現,詩人筆下的明月與什么聯系在一起(思念家鄉,思念親人) 5、是啊,遠離家鄉和親人,守衛邊關的將士們把思鄉之苦,懷人之情都寄托在了這一輪皎皎的明月上。(讀)? ? 他們能回到日思夜想的故鄉嗎?他們能回家與親人團聚嗎?(不能)所以作者發出這樣的感慨,萬里長征人未還。(生齊讀)
從秦朝到漢朝再到唐朝,經歷了多少年?(PPT)(八百多年,將近一千年) 6、將近一千年過去了,明月仍然是秦漢時的明月,邊關依舊是秦漢時的邊關,時光穿越千年,不變的是什么?(明月,邊關) 在遙遠的邊塞,還有什么沒變?(引導說出,還有戰爭沒變) 這就是邊塞的戰爭, (PPT出示詩句)
你讀懂了什么?(戰爭的殘酷,守關將士的痛苦)(相機板書悲)
千百年來,一批又一批的將士,他們離家萬里,長途跋涉來到邊關,有多少人回去了?(指名說,引出“人未還”) 一個人未還,包含了多少無奈和心酸。人未還,人為什么沒有回來?(引導學生說出,戰死沙場,終老邊關)
守衛邊關的將士面對明月,年對邊關,面對著長年殘酷的戰爭和惡劣的環境,他們怎能不懷念故鄉,怎能不思念親人。我們一起讀: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
7、面對著這一輪明月,守關將士的親人又在做什么呢?
白發蒼蒼的父母,遙望邊關__________________
勤勞善良的妻子,遙望邊關__________________
天真無邪的孩子,遙望邊關__________________ (師指名說)
8、天倫之樂不能享,兒子孝道不能盡,明明有家不能回。都是因為這戰爭啊!同學們,讀到這兒的時候,你的心情僅僅是悲哀嗎? (引出對戰爭的痛恨;憤怒)
三、拓展延伸,感受期盼
1、俗話說,國難思良將,在戰爭頻繁的邊塞,守關將士也在盼望:(師讀并出示: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2、他們在盼望誰呢?(指名說,漢代飛將軍李廣)
4、李廣是一位什么樣的將軍?、出示李廣的資料(英勇善戰,勇猛無比)
正是因為李廣英勇善戰,讓匈奴聞風喪膽,不敢南下陰山入侵漢朝的邊疆,我們一起來讀(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你讀懂了什么?(生自由說)
1、是啊!要是漢朝的李將軍在,胡人——不敢度陰山
要是李將軍在,邊關——就會有安寧
要是李將軍在,將士——就能回家鄉
要是李將軍在,國家——也會更太平
要是李將軍在,那該多好啊!這是千百年來無數守關將士的希望,他們希望——(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這是千百年來無數守關將士親人的希望,他們希望——(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6、同學們,守衛邊關的將士們雖然遠離家鄉,遠離親人,雖然他們生活艱苦,九死一生,雖然他們也有著對戰爭的憎恨,對發動戰爭的朝廷有著諸多的埋怨,但是他們仍然希望像李廣那樣的將軍守衛邊關,保家衛國 (板書:壯)
7、這就是邊塞詩共有的特點,悲涼之中流露出壯美,具有勇往直前、無所畏懼的氣概。